董升堂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0月2日) |
董升堂(1893年7月20日—1963年10月7日),字希仲。直隸(今河北)新河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將領董振堂的長兄。
董升堂 | |
---|---|
出生 | 大清直隸(今河北)新河縣 | 1893年7月20日
逝世 | 1963年10月7日 | (70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母校 | 保定軍校第八期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參與戰爭 | 長城抗戰 武漢戰役 徐蚌會戰 |
親屬 | 弟董振堂 |
生平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肄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畢業。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任排、連、營、團長。1937年任第二十九軍軍官教導團團長。後任第三十八師第一一四旅旅長。1939年在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任第五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副師長,二十四集團軍參謀長、第五十九軍第180師師長,在長城抗戰,1935年因長城抗戰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並在冀東、山東、武漢、鄂西等地作戰。
抗日利後任第三綏靖區高參。李振清為軍長重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李與董升堂早年在孫岳部相識,後在龐炳勛部共處,1946年2月,董升堂到安陽任第四十軍參謀長,1946年4月為整編第四十師任參謀長。1947年3月調任整40師第106旅旅長,轄羅彥端第三一七和龐慶臣第三一八兩個團,全旅約七千餘人。1947年5月5日至25日堅守安陽抗擊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圍攻。率部隨整40師追剿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1947年10月26日至27日在高山鋪戰役中被全殲,化妝脫逃。整40師回豫北重建,董升堂仍為第106旅旅長。1948年1月,董升堂升任整40師副師長,專職培訓下級官佐,旅長一職由趙天興繼任。1948年4月,整40師移駐新鄉,安陽交地主武裝和保安隊。1948年5月,新鄉成立第十二綏靖區。
1948年9月,整編第四十師恢復第四十軍番號。1948年9月22日,授中華民國陸軍少將[1]。1948年10月上旬,鄭州守軍孫元良兵團東調,第40軍軍長李振清和副軍長李辰熙率第106師兩個團和第39師一個團赴鄭州接防。10月21日夜,中野四個縱隊圍攻鄭州,李振清率部北逃,董升堂指揮一個團接應鄭州守軍,但第40軍軍部和106師大部被中野九縱追殲,李振清負傷,二李僅率少數人逃回新鄉。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2月27日,李振清、董升堂將新鄉軍事交李辰熙,二人乘飛機離新鄉去漢口。董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心恢意冷,辭去副軍長職務,潛赴徐州做生意。不久向徐州軍管會告知自己的身份。
1949年10月移居北京。1950年2月,入解放軍華東軍政大學學習,八個月後畢業,派任騎兵學校軍事教員。1951年3月調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訓練部工作,任高級研究室研究員。1952年10月,董被確定轉業,安排在北京市房管局,成為一名檔案管理員,曾當選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1963年10月7日,病逝於北京。
著作
- 《七七事變前夕的「新鴻門宴」》1962年內部發行
- 《二十九軍南苑血戰突圍經過》寫於1962年,1986年出版。
- 《夜襲喜峰口敵後》1987年出版。
- 《張自忠將軍生平概述》1987年出版。
- 《保定軍校被洗劫焚毀紀實》1987年出版。
- 《董振堂生平》一文,1991年出版。
- 《宋哲元槍斃師長張遂印前後》寫於1962年10月,2002年出版。
- 《回憶馬法五被俘前後》寫於1962年12月,2002年出版。
- 《陸大教育長萬耀煌軼事》一文寫於1963年1月,2002年出版。
- 董升堂供稿:《馬孝堂口述張自忠將軍殉國經過》,1987年出版。
參考
- ^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 (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下.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5年12月: 2254. ISBN 7-80214-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