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米拉伊之戰

蒙米拉伊之戰(法語:Bataille de Montmirail)是拿破崙戰爭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於蒙米拉伊爆發的戰鬥,由拿破崙一世指揮的法國大軍團進攻奧斯騰-薩肯約克兩人指揮的俄普聯軍。

蒙米拉伊之戰
第六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蒙米拉伊之戰》,奧拉斯·韋爾內
日期1814年2月11日
地點48°53′45″N 3°28′51″E / 48.8958°N 3.4807°E / 48.8958; 3.4807
結果 法國勝利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一世
兵力
10,500-20,000人[1] 21,000-36,000人[2]
傷亡與損失
2,000人傷亡[3] 俄軍:2,800人[3]
普軍:900人[3]

1814年初,法蘭西帝國陸軍在拿破崙一世的指揮下奮力抵禦聯軍對法國東部的入侵。拿破崙在2月10日向尚波貝爾進攻,該地區的俄軍部隊遭遇毀滅性打擊。他在發現其插入分散的聯軍「西里西亞軍團」後,決定在東面留下一支部隊監視敵軍主將布呂歇爾,轉而進攻西面的薩肯集團。薩肯因不知曉拿破崙部隊的規模,試圖向東與布呂歇爾的主力部隊會合。法軍在與俄軍的持續戰鬥中成功取得優勢,並成功擊退趕來援助的普魯士部隊,迫使兩股部隊向北撤退。2月12日,拿破崙率軍對敗兵進行了一場全力追擊,在蒂耶里堡再次擊敗聯軍。

背景

1814年2月1日,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率領他自己的西里西亞軍隊和奧地利陸軍元帥施瓦岑貝格親王卡爾·菲臘的波希米亞軍隊在拉羅蒂埃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部隊。[4]盟軍指揮官對他們的勝利感到欣喜若狂,於是制定了一項新計劃,施瓦岑貝格從特魯華巴黎推進,而布呂歇爾則在從馬恩河畔沙隆向莫城更北的軸線上作戰。兩支軍隊將由彼得·維特根施泰恩的軍團和亞歷山大·尼基蒂奇·塞斯拉文領導的偵察部隊聯繫在一起。幾天之內,謹慎的施瓦岑貝格開始將維特根施泰恩的軍隊拉到南方。相信戰爭即將結束,布呂歇爾一路追趕雅克·麥當勞元帥領導下的一支規模較小的法國軍隊之後迅速向西推進。[5]但布呂歇爾不知道,2月5日施瓦岑貝格在沒有通知布呂歇爾的情況下將塞斯拉文的部隊從右翼轉移到了極左翼。由於他缺少與塞斯拉文的聯絡,普魯士人沒有意識到左翼有一個危險的缺口。[6]

直到2月6日,拿破崙才計劃對波希米亞軍隊發起打擊。但那天,法國皇帝收到情報,布呂歇爾正在通過莫城前往巴黎。由於麥當勞實力太弱,無法阻止西里西亞軍隊,拿破崙不得不先對付布呂歇爾。拿破崙一邊派出巡邏隊確定普魯士元帥軍隊的確切下落,一邊派奧古斯特·德·馬爾蒙元帥率領8,000名士兵前往塞扎納。2月8日,部分帝國衛隊和大量騎兵加入了這些部隊。同一天,麥當勞的巡邏隊報告說,路德維琪·約克率領18,000人在埃佩爾奈附近。2月9日上午,拿破崙從馬爾蒙那裏收到消息,稱法比安·馮·奧斯特-薩肯帶着大約15,000名士兵在蒙米拉伊附近,於是法國軍隊開始行動。[7]

 
拿破崙帶着他的元帥和參謀,帶領他的軍隊走過雨後泥濘的道路。儘管他的帝國正在崩潰,但拿破崙的部隊在六日戰役中仍然危險

克勞德·域陀元帥和14,000名士兵,包括他自己的軍團、埃蒂安·莫里斯·熱拉爾的一支部隊和騎兵,將控制塞納河畔諾讓[7]烏迪諾元帥率領20,000名士兵,包括新組建的第七軍團、一個5,000人的青年近衛師、國民衛隊和皮埃爾·克勞德·帕約爾領導的騎兵部隊,奉命守衛塞納河畔布賴蒙特羅約訥河橋桑斯。此時的拿破崙只有七萬士兵對抗大約二十萬盟軍。域陀和烏迪諾面對施瓦岑貝格,拿破崙決定對布呂歇爾採取行動,他認為布呂歇爾擁有45,000名士兵。[8]

事實上,西里西亞軍隊有57,000名士兵,其中包括蒂耶里堡約克領導下的18,000人,拉費泰蘇茹阿爾附近薩肯領導下的20,000人以及尚波貝爾韋爾蒂貝熱爾萊韋爾蒂的部隊。[9]然而,布呂歇爾的軍隊分佈在71公里的陣線上,拿破崙也需要指望麥當勞10,000名士兵的幫助。[10]拿破崙的打擊力量為30,000人,120門大炮。[11]法軍由馬爾蒙的軍團、米歇爾·內伊元帥領導的兩個年輕近衛師、第一騎兵軍、愛德華·莫蒂埃近衛騎兵的一部分和尚-馬里·德弗朗斯的獨立的兩個老近衛師組成騎兵師。莫蒂埃奉命保衛後方。[12]

由於擔心拿破崙會在諾讓附近開戰,施瓦岑貝格要求布呂歇爾派遣克萊斯特的軍團南下幫忙。普魯士陸軍元帥命令克萊斯特、卡普采維奇和奧爾蘇菲耶夫於2月10日在塞尚會合。在持續幾天的雨後,道路被淹沒,但法國鄉村人民協助軍隊將拿破崙的大炮拖過泥濘。法軍在2月10日的尚波貝爾戰役中摧毀了奧爾蘇菲耶夫將軍的小軍團。俄國將軍只有5,000人和24門大炮,而且他不明智地選擇堅守陣地。奧爾蘇菲耶夫最終被俘虜,他的部隊支離破碎。[8]1,500名逃脫的士兵被編成三四個營。[13]

戰鬥

行軍

 
1814年2月11日,拿破崙在蒙米拉伊附近與薩肯和約克作戰

布呂歇爾得知俄羅斯小軍團被擊毀的消息後,立即命令克萊斯特和卡普采維奇夜行軍返回維爾圖斯。普魯士陸軍元帥命令約克向蒙米拉伊進軍,同時在蒂埃里堡守住馬恩河上的重要橋樑,以保護撤退路線。2月10日,薩肯向西推進到特里爾波特,那裏有一座橫跨馬恩河的橋。布呂歇爾此時想起薩肯,指示他向東進軍蒙米拉伊與約克會合,然後清理那裏和維圖斯之間的公路。布呂歇爾沒有向薩肯提及任何關於馬恩河橋樑的事情。[14]

 
法比安·奧斯滕-薩肯

拿破崙命令麥當勞從特里爾波特向東移動。下午7時,拿破崙指示艾蒂安·南蘇蒂率領兩個騎兵師向西進軍以佔領蒙米拉伊。內伊的年輕近衛師將在早上6時開始行動,而莫蒂埃的老近衛師將從塞尚直接行進到蒙米拉伊。[14]拿破崙希望利用他的部隊粉碎薩肯和約克,並把他們與布呂歇爾隔離開來。因此,他命令麥當勞奪回蒂埃里堡及其重要橋樑,而馬爾蒙則密切監視布呂歇爾。[15]

約克向布呂歇爾發送了一份電報,表示他是否可以在蒙米拉伊與薩肯會合,因為他的士兵已經筋疲力盡,無法在2月10日至11日晚上繼續行軍。約克承諾在路上前往維福爾。薩肯接到命令後,摧毀了拉費爾特蘇茹阿雷的橋樑,並於10日晚上9時開始向東進軍。次日上午9時,俄羅斯軍團指揮官的主要部隊在維爾斯梅松以東與法國巡邏隊發生衝突。當天一大早,法國人將阿基姆·阿基莫維奇·卡爾波夫領導的哥薩克人趕出了蒙米拉伊。上午9時約克到達維福爾並與法國騎兵發生衝突。[16]薩肯此時面臨被困的嚴重危險。了解這一點後,約克派了一名參謀到俄軍那裏警告他,普魯士人將會推遲抵達戰場。由於道路泥濘,聯軍不得不留下沉重的普魯士野戰炮和一個旅。約克的信使建議薩肯向北撤退到蒂埃里堡。[17]

薩肯並沒有聽從任何一點。[18]俄羅斯指揮官不顧自己的參謀人員的建議,將他的主要力量部署到南部。薩肯嚴格按照他的命令,決定向東穿過蒙米拉伊。在戰鬥開始時,拿破崙的人數遠遠少於俄軍,只有5,000名老近衛步兵、4,500名騎兵、一個步兵師和36門火炮進行防禦。由於路況惡劣,士兵精疲力竭,而且不知道是自己增援部隊還是約克的普魯士人先到達戰場,拿破崙此時也冒着巨大的風險。[15]

部署

 
伊凡·利文

薩肯的部隊大約有18,000名士兵和90門火炮。[19]薩肯率領兩個步兵和一個騎兵軍。這些步兵屬於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塔利辛的第7和第18步兵師,伊凡·安德烈耶維奇·列文的部隊。騎兵包括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蘭斯科伊的第2輕騎兵師和謝苗·達維多維奇·潘舒利舍夫的第3龍騎兵師。炮兵司令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尼基丁指揮了三個12磅炮連和四個6磅炮連。[20]

拿破崙在戰鬥中的可用兵力最少是20,000人。[21][18]

小莫蘭河在戰場的南緣向西流淌,這裏多為起伏的地形,被幾片樹林所覆蓋。就在小莫林的北邊,有一片森林錨定了法軍的左翼。在森林的北邊是馬爾謝村,西邊有一條南北向的小溪。再往北是公路。[22]為了阻止薩肯和約克匯合,拿破崙部署了一個師,擋住了主要的公路。[17]南蘇蒂將軍則全面指揮近衛騎兵師。[20]

戰鬥

 
路德維琪·約克

薩肯麾下的海登賴希少將帶領着一支2,360人的特遣部隊。海登賴希的部隊向東移動,並在上午11時左右佔領了馬爾謝。[23]拿破崙命令一個步兵師在中午攻擊馬爾謝。鎮上的激烈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俄羅斯人最終保住了對村莊的控制權。[18]拿破崙在等待米歇爾的老衛兵師從蒙米拉伊前進時下令進行炮擊。下午2時拿破崙下令攻擊薩肯的左翼。弗里安特的四個老衛隊營沿公路向西行進。與此同時,克勞德-艾蒂安·居約率領四個近衛騎兵中隊環繞俄軍左翼。聯合攻擊打破了薩肯的第一道防線,迫使他在將他的騎兵向左移動以與約克的普魯士人接觸的同時組建他的第二道防線。[24]

為了切斷俄軍與約克的聯繫,拿破崙下令南蘇蒂在公路上進行防守。法軍的騎兵衝鋒打散了一些俄羅斯編隊,迫使士兵分散到森林中。但俄軍的騎兵反擊迫使南蘇蒂的騎兵後退,俄軍恢復了與普魯士人的聯繫。此時,穆尼耶的年輕近衛師加入了法軍陣營,在拿破崙的左翼進行作戰。薩肯的部隊最終守住了馬爾謝。[24]

下午3時,普魯士人通過公路上抵達豐特內勒。由於道路狀況不佳,普魯士人只攜帶了輕型火炮。較重的大炮留在了蒂埃里堡。[24]由於擔心麥當勞的部隊出現在他的右後方,約克還派他剩餘的步兵旅回去守住蒂埃里堡。普魯士後備騎兵部署在豐特內勒附近。[25]薩肯命令他的兩個備用重型火炮支持普魯士的推進。與此同時,米歇爾的老近衛師也到達了戰場,致力於與約克的戰鬥。[24]

 
法國騎兵在蒙米拉伊向俄羅斯方陣衝鋒

拿破崙命令里卡德和穆尼耶疲憊的士兵重新投入到馬爾謝的戰鬥中。拿破崙派法蘭索瓦·約瑟夫·列斐伏爾帶領兩個老近衛步兵營從北方包圍馬爾謝。里卡德從南部的波梅森組織了一次攻擊。[24]儘管法國人取得了火力優勢,但馬爾謝的俄羅斯人繼續抵抗,直到下午5時,他們被迫放棄對該村莊的控制並撤退。當俄軍到達峽谷的西側時,德弗朗斯的騎兵發起了衝鋒,給俄軍造成了重大損失。馬爾謝附近的數百名俄羅斯散兵被擊斃或被俘。意識到失去對馬爾謝的控制,戰鬥就失敗後,薩肯開始將他的炮兵從右翼向中路撤退。在公路附近,俄羅斯步兵方陣被法國騎兵襲擊,在俄軍騎兵介入時,步兵才得以逃脫。[26]

 
在重演戰鬥期間,里卡德的師在馬爾謝附近開始行動

儘管有俄羅斯大炮的支持,普魯士試圖援助俄軍而發起的進攻在法軍的火槍和霰彈槍聲中被擊退。當法國的散兵威脅要包圍普魯士的側翼時,普魯士騎兵驅散了這些散兵。[27]

米歇爾·內伊用十個營對普魯士人進行反擊後,一些普魯士部隊撞上了法軍。普魯士軍隊發起了一次刺刀攻擊,暫時阻止了法軍的進攻,但自己也損失慘重。[28]隨着普魯士撤退的繼續,一個步兵團在樹林中遭到襲擊,但設法趕走了他們的法國追兵。[28]普魯士人就這樣結束了豐特內勒和維福特之間的一天。[27]

到了晚上,近衛軍的波蘭槍騎兵一路殺到了西邊的維爾梅松。薩肯的部隊幾乎被困住了,但約克的努力給了俄羅斯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脫身。[21]隨着騎兵掩護撤退,俄羅斯人在下雨時前往公路路。俄羅斯撤退通過沼澤和樹林是由一排篝火引導的。儘管有8門損壞的火炮被遺棄了,但火炮隊派出50名騎兵幫助用繩索拉動每門火炮,從而挽救了可用的火炮。經過一整夜的行軍,薩肯的部隊在主幹道上到達了維福特,並繼續向北朝蒂埃里堡進發。[27]

結果

法軍在此役中損失了2,000人,但他們給俄羅斯軍隊造成2,000人的傷亡,俘虜800人、6面戰旗13門火炮。普魯士則遭受了900人的傷亡。[29]

莫城的麥當勞無法執行他的前進命令,因為他摧毀了橋樑。他的下屬奧拉斯將軍無法移動,因為薩肯摧毀了他面前的橋樑。麥當勞派他的騎兵在安托萬·路易斯·德克雷斯特·德·聖日耳曼的帶領下通過庫洛米耶與拿破崙會合。[29]拿破崙再次命令麥當勞奪取蒂埃里堡,以阻止盟軍撤退。拿破崙此時在賭,他打算以最大的力量追擊薩肯和約克,希望將他們困在馬恩河上。他還需要考慮到布呂歇爾位於東部的20,000名士兵和80門火炮。雖然拿破崙開始接到域陀的求救,但他計算出,在與布呂歇爾的軍隊作戰時,沒有侵略性的施瓦岑貝格會慢慢行動。蒂埃里城堡戰役將於2月12日進行。[30]

註腳

  1. ^ Chandler 2009,第972頁,引言:「法軍兵力在上午11點時為10,500人,在下午4點時達到20,000人。」.
  2. ^ Chandler 2009,第972頁,引言:「薩肯軍18,000人全員參戰,而約克軍18,000人僅有約3,000人參戰。」.
  3. ^ 3.0 3.1 3.2 Petre 1914,第66頁.
  4. ^ Smith 1998,第491–493頁.
  5. ^ Chandler 1966,第964–965頁.
  6. ^ Petre 1994,第46頁.
  7. ^ 7.0 7.1 Chandler 1966,第966–967頁.
  8. ^ 8.0 8.1 Chandler 1966,第968–969頁.
  9. ^ Petre 1994,第56–57頁.
  10. ^ Petre 1994,第55頁.
  11. ^ Chandler 1979,第87頁.
  12. ^ Petre 1994,第53頁.
  13. ^ Nafziger 2015,第609頁.
  14. ^ 14.0 14.1 Petre 1994,第60–61頁.
  15. ^ 15.0 15.1 Chandler 1966,第969–971頁.
  16. ^ Petre 1994,第62頁.
  17. ^ 17.0 17.1 Petre 1994,第63頁.
  18. ^ 18.0 18.1 18.2 Petre 1994,第64頁.
  19. ^ Chandler 1966,第970–971頁.
  20. ^ 20.0 20.1 Nafziger 2015,第144頁.
  21. ^ 21.0 21.1 Chandler 1966,第973頁.
  22. ^ Nafziger 2015,第146頁.
  23. ^ Nafziger 2015,第147頁.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Nafziger 2015,第148–149頁.
  25. ^ Petre 1994,第65頁.
  26. ^ Nafziger 2015,第150頁.
  27. ^ 27.0 27.1 27.2 Nafziger 2015,第151頁.
  28. ^ 28.0 28.1 Nafziger 2015,第152頁.
  29. ^ 29.0 29.1 Petre 1994,第66頁.
  30. ^ Nafziger 2015,第153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