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狼

哺乳動物物種

埃塞俄比亞狼學名Canis simensis),又名埃塞狼阿北西尼亞胡狼西門豺,是非洲特有的一種犬屬。由於過去在分類上的不明,故曾以「狼」或「豺」來命名,但近年相信牠們應該是灰狼的親屬。牠們分佈在埃塞俄比亞海拔3000米以上的非洲高山地區[2],是生態系統中的頂尖掠食者。牠們是犬屬中最為瀕危[3],只餘下7個群落共約550隻。最大的群落位於埃塞俄比亞南部的貝爾山(Bale Mountains),另外的群落則在北部瑟門山(Semien Mountains)及其他地區。1990年在貝爾山國家公園爆發的狂犬病在兩星期內就令牠們的數量由440隻減少至160隻。

埃塞俄比亞狼[1]
化石時期:上新世至現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屬: 犬屬 Canis
種:
埃塞俄比亞狼[1] C. simensis
二名法
Canis simensis
Ruppell, 1840
埃塞俄比亞狼的分佈圖

分類及演化

最初的分子研究顯示埃塞俄比亞狼是灰狼的後裔。[4]較近期的研究卻顯示情況未必是這樣:雖然牠們是的近親,但有可能早於300-400萬年前就已經分支出來。[5]

特徵

 
瑟門山上的埃塞俄比亞狼。

埃塞俄比亞狼中等體型,外觀像郊狼[6]牠們重11-19公斤[3],公狼比雌狼大約20%。[6]頭顱骨扁平,顱蓋骨呈圓柱狀。冠狀脊成直線,枕間骨稍稍突出。牙齒細小及疏落,適合牠們大量吃齧齒目的食性。齒式為3/3-1/1-4/4-2/3,有時沒有後臼齒犬齒尖利,平均長19毫米。耳朵尖闊,耳廓很厚。前肢有5趾,後肢有4趾。[6]

埃塞俄比亞狼的面部、耳朵及背部呈赭黃色至銹紅色,腹部呈白色至淡薑色。面頰上有白色小點,眼下有彎月狀的斑紋。隨着年紀及社會地位的增長,其紅白色的對比越為明顯。雌狼較為淡色。尾巴上有赤色的短紋,末端呈黑色。牠們有短的針毛及厚的絨毛,可以抵受低至-15℃的氣溫。[6]

社交行為

埃塞俄比亞狼雖然主要是獨自覓食的,但會成群的生活及保護地盤。這與一般為了覓食而聚居的食肉目有所不同。在偏遠的地方,牠們的群落平均有6隻成年,1-6隻幼狼及1-13隻小狼。一般而言,群落都是由同一家族的公狼組成,性別比例為每2.6隻公狼就有1隻雌狼。[3]

繁殖季節期間,群落之間的交往會變得頻繁,且十分接近其巢穴。繁殖季節過後,群落之間會彼此防衛,並會在打鬥時不時吠叫。[3]

公狼不會離開原有的群落,雌狼則會在2歲大時離開及加入其他群落。[6]

繁殖

雌性的領袖在群落內只會跟公狼領袖交配,但卻與其他群落的任何公狼也可以交配。接近70%的交配都是涉及群落以外的公狼。所有群落內的成員都會協助照顧小狼,其他雌狼有時也會協助餵乳。雌狼一年只會生育一次,每次生2-6隻小狼,妊娠期為2個月。雌狼會在巢穴內生育。巢穴是往往是在岩石下或是在石縫間的地上挖掘的。牠們會定時將小狼遷往其他巢穴,最遠可達1300米以外的地方。[3]

食性

埃塞俄比亞狼幾乎衹吃日間出沒的齧齒目。96%的獵物都是當地的大頭速掘鼠[3],其次是東非鼴鼠。其他的獵物包括黑刺剛毛鼠布氏壟鼠、多種非洲沼鼠屬斑剛毛鼠、幼埃塞俄比亞野兔蹄兔、幼生灰小羚羊山葦羚山地羚。牠們有時也會吃莎草科葉子來幫助消化[6]

亞種

現時已確認有兩個埃塞俄比亞狼的亞種[1]

  • C. s. simensis:分佈在裂谷的西北邊,鼻骨較短。
  • C. s. citernii:分佈在裂谷的東南邊,毛皮較紅。

參見

參考

  1. ^ 1.0 1.1 Wozencraft, W.C. Order Carnivora. Wilson, D.E. & Reeder, D.M. (編).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532–628.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NLC 001238428.
  2. ^ 2.0 2.1 Sillero-Zubiri & Marino. Canis sim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10-10-28]. 
  3. ^ 3.0 3.1 3.2 3.3 3.4 3.5 Animal Info - Ethiopian Wolf. animalinfo.org. [200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4. ^ Gottelli, D.; Sillero-Zubiri, C.; Applebaum, G. D.; Roy, M. S.; Girman, D. J.; Garcia-Moreno, J.; Ostrander, E. A.; Wayne, R. K. Molecular genetics of the most endangered canid: the Ethiopian wolf Canis simensis. Molecular Ecology. 1994-08, 3 (4) [2022-07-21]. ISSN 0962-1083. doi:10.1111/j.1365-294X.1994.tb00070.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英語). 
  5. ^ Broad Sequencing Platform members; Lindblad-Toh, Kerstin; Wade, Claire M; Mikkelsen, Tarjei S.; Karlsson, Elinor K.; Jaffe, David B.; Kamal, Michael; Clamp, Michele; Chang, Jean L.; Kulbokas, Edward J.; Zody, Michael C. Genome seque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aplotype structure of the domestic dog. Nature. 2005-12, 438 (7069) [2022-07-21]. ISSN 0028-0836. doi:10.1038/nature04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4) (英語). 
  6. ^ 6.0 6.1 6.2 6.3 6.4 6.5 Ethiopian wolf (PDF). Canids.org. [2008-04-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