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熙
補熙(約1680年代—1753年),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官員、將軍。
補熙 | |||||
---|---|---|---|---|---|
大清 騎都尉加一雲騎尉 | |||||
大清 綏遠城建威將軍、兼管右衛事務 | |||||
國家 | 清朝 | ||||
時代 | 明末清初 | ||||
主君 | 清世宗→清高宗 | ||||
氏 | 佟佳氏 | ||||
名 | 補熙 | ||||
族裔 | 漢族 | ||||
旗籍 | 滿洲鑲黃旗 | ||||
出生 | 清朝聖祖康熙年間 | ||||
逝世 | 清朝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 | ||||
諡號 | 溫僖 | ||||
| |||||
出身 | |||||
廕生 | |||||
生平
祖父為康熙帝舅舅,一等忠勇承恩公、太傅佟國綱,父親則是一等承恩公、領侍衛內大臣鄂倫岱,但其父後因參與九子奪嫡,一等公爵位改由其叔父夸岱一系承襲,補熙則是承襲祖父立功所加授的騎都尉加一雲騎尉(正四品)的爵位。歷任江南提督、漕運總督、綏遠城將軍等要職,乾隆十八年(1753年)過世時,諡號溫僖。《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八》卷142有傳。
經歷
滅門之禍
雍正元年(1723年),補熙以蔭生身分,補授從五品的理藩院員外郎。
雍正四年(1726年),再調刑部員外郎。同年五月,其父原一等公鄂倫岱,因加入八爺黨參與九子奪嫡一事,後又連連抱怨生事,因此被雍正帝連同阿爾松阿一同處斬,而原本大臣們等議奏,要籍沒鄂倫岱之家產。並將其妻子入辛者庫。但雍正念在孝康章皇后和孝懿仁皇后的面子上,放過鄂倫岱的妻子兄弟族眾等,補熙也因此免於此次的滅門之禍,繼續以原官職為朝廷效力。[1]而後補熙又升任為正五品的刑部郎中
平步青雲
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30年2月8日),時任刑部郎中的補熙,因為原任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梁永禧,緣事革職。因此被授為正二品的鑲白旗漢軍副都統。[2]
雍正九年正月十三日(1731年2月19日),補熙以漢軍鑲白旗副都統的身分,署理直隸省的天津總兵官。[3]同年十月二十二日(11月21日),雍正帝諭旨大學士等,他認為沿邊一帶等地,最為緊要,但是向來增設的兵員卻太少了,因此他認為古北口、宣化、大同等三處(1提督、2總兵)應該增設兵丁,至於獨石口以東至山海關,因為屬於內地則是照舊即可;而獨石口以西、至殺虎口一帶的中間重要關隘,則要好好勘查,以確定添兵的多寡及修築邊塞等差事。而後雍正帝便命令御史舒喜、天津總兵補熙、古北口提督路振楊等親自前往探勘。[4]
雍正十年四月二十六日(1732年5月10日),此前被命令暫署河南河北總兵官的補熙,再次以漢軍鑲白旗副都統的身分,署理天津鎮總兵官一職。隨後在同年閏五月二十七日(7月18日),補熙上奏道,在直隸省的各營中皆設有教場,只有通州一營沒有,根據其查明後發現,原來的教場還在城的南門之外,將臺的遺址都尚存,只是因為在順治年間,該地被圈為旗地,因此便讓操練時,隨機挑選一處民間空地來操練,補熙認為如此會大大影響當地農民的莊稼等,因此奏請將該地還給該營,以方便訓練,雍正帝從之。[5]同年末,改為署理宣化鎮總兵官。
雍正十一年(1733年),這一年補熙承襲了來自於祖父一等忠勇承恩公佟國綱在烏蘭布通之戰中殉國所得的騎都尉又一雲騎尉(正四品)的世職,此前的承襲者為補熙的三叔一等公、工部尚書夸岱。[6]
雍正十二年九月七日(1734年10月3日),補熙升任從一品的江南提督。[7]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735年12月28日),江南提督補熙上奏,請求在青邨、柘林、南匯三營各增設一名千總,因原本所設的把總無法應付當地的職務,乾隆帝如其所請,允之。[8]
乾隆元年二月五日(1736年3月16日),乾隆帝令江南提督補熙,署理漕運總督一職。[9]同年六月二十三日(7月31日),乾隆帝令補熙正式改任為漕運總督兼兵部右侍郎。[10]
乾隆二年十二月一日(1738年1月20日),漕運總督補熙因丁憂而解職。三年,補鑲白旗蒙古都統。五年,調正藍旗滿洲都統,授綏遠城將軍。八年,兼管山西提督。十八年,病卒,賜祭葬。
在漕運總督兼兵部侍郎任上,乾隆二年出任《江南通志》(1737)纂修協裁併作序。
家庭
- 高祖(追)一等公佟養真(c.1570s-1621),入祀功臣廟。
- 曾祖一等公佟圖賴(1606—1658),從龍入關。
- 祖一等公佟國綱(c.1630s-1690),入祀功臣廟。「佟國綱,鑲黃旗人,佟圗頼之長子也,初由頭等侍衛襲父一等公,旋任內大臣兼都統、議政大臣,……陣亡,加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賜祭葬,諡忠勇,立碑墓道,雍正元年世宗憲皇帝推恩加贈太傅,崇祀昭忠寺。其長子鄂倫岱承襲一等公,歴任內大臣。……鄂倫岱之長子補熙承襲伊祖佟國綱之騎都尉兼一雲騎尉,現任綏逺城將軍,兼管右衛事務;次子介福現任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兼佐領」(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0)。胞弟佟國維,領侍衛內大臣。
- 父鄂倫岱(c.1660s-?),領侍衛內大臣。妻覺羅氏。 其:
- 胞兄雍正癸丑科進士介福。介祿;妻愛新覺羅氏(父(追)肅親王成信,曾祖顯密親王丹臻)。
- 胞姊佟佳氏,嫁正黃旗漢軍李據德(故宮058791檔案李據德是總督李侍堯隔旗族叔,父李鐸,祖父兵部尚書、湖廣總督李蔭祖,曾祖李思忠 (清朝);姑母李氏嫁正黃旗滿洲、刑部尚書、三等公馬佳氏諾敏 (馬佳氏))。
- 妻覺羅氏,宗室氏。
- 子元善。妻那穆都爾氏(胞兄正白旗滿洲、兩江總督、陜甘總督先福,父康熙辛卯舉人、陝西道員岳禮;胞姊那穆都爾氏嫁宗室永雄(父奉恩將軍弘㫬,祖父恆溫親王允祺即康熙帝第五子))。孫兒英瑞,安徽撫標中軍參將、世襲騎都尉;妻高氏(父鑲白旗漢軍副都統、世管佐領高廷棟;母尚氏,其父鑲藍旗漢軍尚玉音,祖父尚崇圻,曾祖尚之孝)。曾孫繡綸,道光辛卯科舉人、圓明園教習;其子光緒丁丑進士柏壽。
- 子嗣睿(又慈睿),參領兼公中佐領,乾隆十年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
- 子慈惠,乾隆三十年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孫兒英瑞,乾隆五十一年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載《欽定八旗通志:鑲黃旗滿洲世職》卷279)。
- 女佟佳氏,原配嫁鑲藍旗滿洲、騎都尉、果壯公西林覺羅氏鄂實(c.1700s—?)(父一等襄勤伯鄂爾泰(1677—1745)),副都統,殉難於大小和卓之戰,授騎都尉;繼妻高佳氏(父鑲黃旗滿洲文定公高斌,胞妹高佳氏封乾隆帝之慧賢皇貴妃)。
參見
參考文獻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雍正四年五月九日》:「……故諸王大臣屢次奏請將鄂倫岱、阿爾松阿、即行正法。朕尚不忍。望其改悔。發往盛京。令其思過。乃伊至彼處。仍不知畏懼。妄生怨忿。終日酣醉。夫令其改過。則斷不知改。加以恩澤。則毫無感激。懲以國法。又毫無畏懼。朕其奈何。若不將伊等正法。伊等希圖大事之心。斷不能絕也。故將鄂倫岱、阿爾松阿正法。從前大臣等議奏、籍沒鄂倫岱之家產。將妻子入辛者庫。朕思念皇祖妣孝康章皇后。皇妣孝懿仁皇后。特與寬免。阿爾松阿、效法伊父。敢行悖逆。其罪尤重。故發遣其妻子。至鄂倫岱之妻子兄弟族眾。理應感戴朕委曲保全之恩。若稍存異心。天亦不宥。昔者大禹、父雖殛死。禹惟盡忠。後人稱為聖人。豈以禹為不孝乎能知君臣之大義。自當感朕寬大之洪恩也。觀鄂倫岱之子補熙、尚無惡行。著照常供職効力。其餘亦各於本職効力行走。補熙果能向上。朕仍委用。爾等若以報鄂倫岱之仇為念。不誠心感恩効力。朕自知之。彼時切勿含怨也。諭畢。法海、夸岱兄弟、及鄂倫岱之子補熙、竝族人等。跪泣叩頭。奏請謝恩。又奉上諭。著降旨與伊等。爾族豈比他族。乃朕皇祖妣孝康章皇后、皇妣孝懿仁皇后之親支也。爾等雖犯大罪。朕但治犯罪之人而已。其餘兄弟族眾。斷不累及。今因鄂倫岱悖棄國恩。身獲重罪。實為國法難寬。不得已而正法。鄂倫岱所作之罪。指不勝屈。爾等皆所深知。爾等陳奏鄂倫岱種種罪惡。感戴朕恩。既欲叩謝。准其叩謝。」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九·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梁永禧、緣事革職。陞刑部郎中補熙、為鑲白旗漢軍副都統。鑲藍旗漢軍副都統高應翽、緣事降調。陞一等侍衛常昇、為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雍正九年正月十三日》:「丁丑。以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補熙、署直隸天津總兵官。」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一·雍正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壬子。諭大學士等。沿邊一帶地方。最為緊要。向來額設之兵太少。古北口、宣化、大同三處。應召募兵丁。添入防汛。以實營伍。獨石口以東、至山海關。皆屬內地。各處營汛。仍照舊規。其獨石口以西、至殺虎口一帶。中間緊要隘口。必須查勘明白。以定添兵多寡之數。至於邊牆年久倒塌、而地當緊要者。亦應酌量修築。以肅邊境。著御史舒喜、天津總兵官補熙、會同古北口提督路振楊、親往踏勘。召募之兵。何處應添若干。何處應駐大員。或將參遊改為副協。邊城何處應行修理。路振揚等、可會同各該提鎮、詳悉定議具奏。天津總兵官印務。著鑾儀衛冠軍使孫承恩、暫行署理。……」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九·雍正十年閏五月二十七日》:「壬子。兵部議覆、署直隸天津總兵官補熙奏言、直隸各營。俱設有教塲。以便簡閱騎射。惟通州一營獨無。查原設教塲在城南門外。將臺遺址猶存。順治中、圈為旗地。值操演之時。另擇民間隙地。迄無定所。難免妨農害稼之累。請敕部將原塲撥還該營。庶於訓練有益。應如所請。從之。」
- ^ 《欽定八旗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之一百三十八》:「命諸皇子及上三旗大臣侍衛部院大臣,皆往送賜祭葬如典禮,謚忠勇,以長子鄂倫岱襲一等公,其陣亡所得之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世職,以第三子夸岱襲。世宗憲皇帝時,贈國綱太傅,入祀昭忠祠,並勅立家廟。」
- ^ 《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七·雍正十二年九月七日》:「己卯。陞署直隸宣化總兵官補熙、為江南提督。以原任江南提督南天祥、署直隸宣化總兵官。」。又載《江南通志:武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七·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兵部議江南提督補熙奏稱。青邨柘林南匯三營原設把總一員不敷彈壓。請各添設千總一員。應如所請。從之。」
- ^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十二·乾隆元年二月五日》:「以松江提督補熙、署理漕運總督。」
- ^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一·乾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以漕運總督程元章、署禮部侍郎。松江提督補熙、為漕運總督。」
- 《國史大臣列傳》
官銜 | ||
---|---|---|
前任: 梁永禧 |
鑲白旗漢軍副都統 雍正七年十二月辛酉 - 雍正十年十月壬戌 1730年2月8日 - 1732年11月25日 |
繼任: 甘國璧 |
前任: 南天祥 |
江南提督 雍正十二年九月己卯 - 乾隆元年六月丙戌 1734年10月3日 - 1736年7月31日 |
繼任: 南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