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1月8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9月10日) |
西米又稱西谷米、碩硪米(英語:Sago),是由幾種棕櫚樹樹幹內所儲碳水化合物製造的食用澱粉,原料主要來自西米椰屬棕櫚。尤其是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西谷椰子,還有桄榔、酒假桄榔;南美洲生產西米的原料則來自曲葉矛櫚和桃椰子。
原材料
棕櫚西米
西米棕櫚生長在低洼沼澤地,通常高9米,幹粗。15年成熟後長出一花穗,莖髓充滿澱粉。當果實形成和成熟時,便吸收澱粉,使莖幹中空。樹在果熟後死去。栽培的西米棕櫚在花穗出現時砍斷花穗,從樹幹中取出含澱粉的髓磨成粉,加水在濾器上方揉捏濾去木質纖維,洗滌數次後得西米粉,在當地食用。
外運的西米是加水調成糊狀,然後搓磨通過篩子,製成顆粒。根據顆粒大小分為珍珠西米或彈丸西米。
蘇鐵西米
主要由西谷蘇鐵的根、莖、葉中萃取出澱粉的髓磨成粉,並經過一連串的浸泡、搗碎、曬乾後所製成的西米。
然而蘇鐵中含有神經性的毒素-蘇鐵素(cycasin)及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必須小心地反覆沖洗以去除毒素,並且將它煮熟後乾燥成西米。而蘇鐵種子在反覆沖洗後仍有劇毒,不適合作為製作原料。
樹薯西米
在台灣,大多數的西米都是由樹薯澱粉所製成,經常搭配椰奶、牛奶及芋頭食用。
大粒徑的澱粉球則被稱為粉圓。
用途
西米幾乎是純澱粉,含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質、少量脂肪及微量維生素B族。
在太平洋西南地區,西米是主要食物,用其粗粉做湯、糕餅和布甸。在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方法是製布甸或醬汁增稠劑。
紡織工業上用作挺硬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