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生(1886年?—1935年10月4日)[1]英文名Francis Zia,廣東南海人,長於煙臺[2]中華民國記者、翻譯家。

生平

1911年,嚴獨鶴江西上饒廣信中學堂辭職回到上海後,先任中華書局編輯,後又由沈知方初創的世界書局邀請嚴獨鶴、平海瀾、謝福生等人同編英文刊物。[3]世界書局,謝福生曾編《世界英華周報》。[4]

民國八年(1919年)10月2日《張元濟日記》載,「鄺先生來言,謝福生系粵人,年三十三歲,長於煙臺,在教會學堂畢業。通法文。曾充威海衛赫德翻譯。現在青年會教授英文。擬令在外幫撰《英文雜誌》用稿。余允之。又交來英文自薦信一封,即送仙華閱看。編譯約惺存伯訓拔可商議伯俞提出包辦意見。」[2]本來商務印書館是約謝福生擔任英文期刊的特約撰述,後來改為毎日到館辦事半日,到1919年10月30日,張元濟就打算給謝福生月薪二百元,先由王仙華和謝福生商洽,大概謝福生也很滿意。以1919年上海的生活水平看,二百元已是上中等待遇,等於知名的銀行副經理的薪水。[5]1919年,商務印書館為謝福生定月薪200圓。[6]

1920年7月21日,謝福生致信張元濟介紹「一個葡國女子,任速寫及打字之役」。7月27日《張元濟日記》載,「謝為要求試用半年,兩月前通知。約商,鄺亦謂可行,但不必兩月前通知,仍以一月為期,能早即早。已告拔翁。」日記中的「謝」指謝福生。[7]

謝福生在英文教學方面頗有名氣,主張「多讀英文,少看文法」。謝福生曾任上海總商會英文秘書,只要有英美人士來上海演說,都由謝福生同歩口譯。[8]1921年11月21日,《申報》館佈置一新,館內懸掛中國、英國國徽以及萬國旗,陳列了多種菊花,以歡迎英國《每日郵報》創辦人、《泰晤士報》主人北岩勳爵來訪,貴賓王儒堂聶雲台沈信卿錢新之以及《密勒氏評論報》主筆鮑威爾等人也應邀前來歡迎歡迎北岩勳爵,當時恰逢史量才因為公事而離開上海,由陳冷張竹平汪英賓李嵩生及翻譯謝福生等人予以招待。[9]

民國11年(1922年)7月9日,上海新聞記者聯歡會舉行第二屆會員大會,出席者32人,大會修改了章程,並且選出謝福生、潘公展嚴獨鶴周孝庵張靜廬戈公振嚴諤聲等7人為領導機構成員。[10]

民國15年(1926年),謝福生創辦了英文《公論西報》(又作《公論報》)。[11]同年,孫傳芳江西敗給國民革命軍,該報在孫傳芳的照片下題有英文「The setting sun」(沒落的太陽),再加上謝福生平時不肯忍氣吞聲,從而招致孫傳芳忌恨,密令淞滬警備司令李寶璋將謝福生拘押至軍署,擬處以死刑。幸虧上海日報公會主席史量才等人向孫傳芳力保,才使謝福生免遭槍決,但仍遭拘禁。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上海後,謝福生方才獲釋。[12][13]

1927年3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第二次上海市民代表會議在南市新舞台召開,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選舉產生19名臨時市政府委員,其中中國共產黨黨員羅亦農汪壽華林鈞何洛丁曉先侯紹裘李震瀛王景雲顧順章等9人為委員,其他10名委員為白崇禧鈕永建楊杏佛王曉籟虞洽卿陳光甫陸文韶王漢良鄭毓秀、謝福生。[14][15]

1927年3月26日,在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委員會上,批准了兩名委員鈕永建陳光甫的辭職。第四次上海市民代表大會補選兩人孫科薛岳(實際二人都未到任)。3月29日以後,在蔣介石的壓力下,又有幾位委員提出辭職或請假。4月1日,在執行委員會上,只批准兩名委員謝福生、鄭毓秀辭職,對於另外兩位委員王曉籟楊杏佛則繼續爭取挽留。[16]

1935年10月4日,謝福生因患腦膜炎上海病逝。[17]

著作

  • F. M. Jefferson 謝福生,A Collection of Chinese Family Maxims 名賢集,1915

參考文獻

  1. ^ 生年據1919年10月2日《張元濟日記》載其年三十三歲,可推知大約生於1886年前後。卒日1935年10月4日,見《戈公振紀念文集1890-1990》及孫籌成《謝福生君軼事》。
  2. ^ 2.0 2.1 張元濟日記(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75頁
  3. ^ 嚴獨鶴筆名「獨鶴」的由來,世紀1996年05期
  4. ^ 世界書局,出版學術網,2005-4-12[永久失效連結]
  5. ^ 大成1982年98-109期,第17頁
  6. ^ 新闻出版界具体收入记载,光明网,2010-12-01.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張元濟日記(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02頁
  8. ^ 劉瑛,俺是外交官,秀威出版,2011年,第159頁
  9. ^ 申报魂-- 史量才图文珍集,浙江理工大学阳光网站,2009-11-05.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2). 
  10. ^ 上海新闻志 第六编新闻团体 第一章专业团体与学术团体 第一节 专业团体,上海通,于2013-09-11查阅.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11. ^ 上海新闻志 总述,上海通,于2013-09-11查阅.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12. ^ 中華文化通志: 第8典. 藝文 新聞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93頁
  13. ^ 传媒印记:86岁的特约记者顾执中,人民网,2007年10月10日. [2013年9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14. ^ 上海通志 第四卷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代表大会、代表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活动 第二节 重大决策、活动,上海通,于2013-09-11查阅.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15. ^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
  16. ^ 法律史論叢(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92頁
  17. ^ 戈公振紀念文集1890-1990(江蘇文史資料第44輯),《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1年,第96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