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英語︰Ivory tower),是來自法語 la tour d'ivoire 的翻譯,原意是指一個隱喻的地方或一種神秘的氛圍,與世界其他地方隔絕,有利於追求他們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和深奧的思想。而自19世紀開始,該詞被用來表示「脫離現實生活的理論」及距離平常人遙遠的高級知識份子生活圈或社交圈,使得平常人只得遠處仰望卻難以接近他們宛若高聳華美象牙塔圍起的生活圈圈,其意涵來自象牙稀珍貴麗的意象。[1]該術語在當代多數用來自學術界及大學,表示他們與平民脫節。[2][3]

雖然象牙塔一詞常被用以形容學術界與常人生活脫節的意象;然而這不代表學術界人士就確實比較高尚。學術界一樣有內鬥學術腐敗利益衝突等問題。

字源

宗教經典

Ivory Tower 一詞是根據《舊約·雅歌》第7章第4節,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羅門曾作詩歌1005首,其中《雅歌》都是愛情之歌。在第五首歌中,新郎是這樣讚美新娘的:「⋯⋯你的頸項如象牙台,你的眼目是希實本城那些伴於巴特拉併門旁的水池。⋯⋯」(……Your neck is like an ivory tower. Your eyes are pools in Heshbon, by the gate of Bath-rabbim.……)很顯然這裏的「象牙台(塔)」只是用來描述新娘美麗的頸項。

文化界

這原是法國十九世紀文藝批評家沙爾-奧古斯丁·聖伯夫(Sainte-Beuve,Charles Augustin,1804-1869)批評同時代消極浪漫主義詩人阿爾弗雷·德·維尼(Vigny,Alfred Victor,1797-1863)的話。本意爲忽視現實社會醜惡悲慘之生活,而自隱於其理想中美滿之境地以從事創作的。後用以比喩脫離現實生活的文藝家的小天地(學者的現實社會,大學的研究室等),而在中國大陸通常指代大學。

參考資料

  1. ^ Shapin, Steven. The Ivory Tower: the history of a figure of speech and its cultural uses (PDF).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12, 45 (1): 1–27. ISSN 1474-001X. doi:10.1017/S0007087412000118. 
  2. ^ Professor X, . In the Basement of the Ivory Tower: The Truth About College. Penguin. 2011 [2022-02-01]. ISBN 978-1-101-476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英語). 
  3. ^ Skowronek, Russell; Lewis, Kenneth. Beneath the Ivory Tower: The Archaeology of Academia.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2010 [2022-02-01]. ISBN 9780813034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