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合作組織

国际组织

鐵路合作組織,簡稱鐵組(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縮寫:ОСЖД,拉丁轉寫:OSJD;德語:Organisation für die Zusammenarbeit der EisenbahnenOSShD);英語:Organiz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Railways,縮寫採用俄語拉丁轉寫:OSJD)是一個於1956年6月28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部長會議上成立的國際組織。具有國際協約性質的鐵組章程是鐵組存在和工作的基礎。其宗旨是發展國際貨物旅客運輸,建立歐亞地區統一的鐵路運輸空間,提高洲際鐵路運輸通道的競爭能力,以及促進鐵路運輸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科技合作。

鐵路合作組織(鐵組)
原名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 (ОСЖД)
鐵路合作組織(鐵組)
ORGANISATION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RAILWAYS (OSJD)
簡稱ОСЖД,鐵組,OSJD
成立時間1956年6月28日
創始地索菲亞
類型國際組織
總部 波蘭 華沙 霍扎街63/67號
官方語言
俄文中文
委員會
主席
紹茲達·塔捷烏什(波蘭)
副主席
維克托·朱可夫(俄羅斯聯邦)
張群(中國)
委員會秘書
卡爾曼·紹莫季(匈牙利)
網站http://zh.osjd.org/ (中文)

成員

 
  成員國
  觀察員國

鐵組為政府間組織,成員共有29個國家,其中積極成員27個。

從形式上看,該組織的成員也有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古巴共和國,然而事實上,不參與其工作。

此外,下列鐵路擁有鐵組觀察員的地位:

目前,鐵組合作共分為兩個級別,即政府一級和鐵路一級。鐵組部長會議是鐵組最高領導機關。總局長會議(根據1992年6月在烏蘭巴托舉行的鐵組第二十屆部長會議決議成立)是鐵路一級合作的領導機關。

歷史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為保證國際聯運客貨運送,迫切需要制定統一的法律和經濟標準。在華沙(1950年12月22日)、布拉格(1951年4月23日)、布達佩斯(1951年7月10日)等地舉行的會議上,編製並商定了辦理國際客貨運送的第一批基本文件,即:《國際鐵路直通聯運旅客及行李運送協定(國際客運協定)及其辦事細則》;《國際鐵路直達聯運貨物運送協定(國際貨運協定)及其辦事細則》;《國際鐵路直通聯運旅客、行李、包裹運送運價規程》;《國際鐵路直達聯運貨物運送協定參加國鐵路貨物運送統一過境運價規程》;《國際聯運車輛互用規則(車規);國際客運協定和國際貨運協定清算規則》。由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等鐵路通過的上述協定、規則及運價規程自1951年11月1日起施行。

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鐵路加入上述協定,195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鐵路也加入了該協定。這樣,參加上述協定的鐵路總數達到了12個。波蘭國家鐵路受委託掌管國際客運協定和國際貨運協定的事務,因此,1956年6月,在索非亞舉行了部長會議,與會部長一致決定成立鐵路合作組織。這次會議被視為鐵組歷史上的第一屆部長會議。1957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部長會議上,一致決定任命波蘭鐵路代表德倫什克維奇·漢利克同志擔任鐵組委員會主席,蘇聯鐵路代表擔任副主席,捷克斯洛伐克鐵路代表擔任委員會秘書。會議決定,用中文德文俄文出版《鐵組通訊》雜誌。目前,鐵組委員會主席由波蘭擔任(現任為塔捷烏什▪紹茲達)、副主席由俄羅斯(現任為朱可夫)和中國(現任為張群)擔任。各成員國為委員會委員,同時,有的委員分別擔任個專門委員會的主席。

在鐵組50年的工作中,既存在積極和富有成果的工作階段,也遇到過1966-1984年期間由於不能召開領導機關會議(部長會議)而造成的困難時期。儘管存在困難,但鐵組委員會仍照常運轉,不僅沒有束縛自己的工作,反而採取一切措施擴大自身活動範圍。

集體解決鐵路運輸領域的問題是鐵路合作組織活動的特點,這使得鐵組即使在近年來歐亞各國發生巨大政治動蕩的情況下,仍舊享有國際組織的威望。[1]

與一些歐洲國家的運送條件不同,鐵組成員國之間鐵路聯運的特點是運送經路漫長(8,000-10,000km),途經不同的氣候帶(包括酷寒地區),列車在單方向運行途中要兩次變換軌距(1435mm-1520mm-1435mm)。鐵組成立之初,鐵組成員國鐵路線路全部營業里程約 227,000 km。而目前該長度達到276,376 km,可運送貨物約50億噸、旅客約35億人。1992年,鐵組13個成員國之外,又增加了白俄羅斯共和國拉脫維亞共和國立陶宛共和國愛沙尼亞共和國摩爾多瓦共和國烏克蘭。經過1992年的變革,鐵組成員達到了19個。德國的統一影響了德國鐵路繼續參加鐵組的形式——該鐵路獲得觀察員地位。在鐵組第二十一屆部長會議(1993年,華沙)上,修改了鐵路合作組織章程,擴大了加入鐵組的可能性,並允許那些直接從事鐵路活動的公司和企業作為觀察員或加入企業參加鐵組工作。

以加入企業身份參加鐵組工作的新形勢引起公司和企業的極大興趣,目前擁有鐵組加入企業地位的共有29家鐵路運輸公司,分別來自奧地利、德國、格魯吉亞、摩爾多瓦、波蘭、俄羅斯、羅馬尼亞、烏克蘭、斯洛伐克、韓國、法國、捷克、亞美尼亞和瑞士。

韓國政府自2015年一直申請加入該組織,由於加入鐵路合作組織需要獲得成員國一致同意,而朝鮮一直投反對票,未能如願。2018年6月7日在吉爾吉斯斯坦舉行的鐵路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上,朝鮮終於投了贊成票,使得韓國成為鐵路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國。[2]

參考文獻

  1. ^ 鐵組的創建及發展史 http://zh.osjd.org/isvp/public/osjd_zh?STRUCTURE_ID=24[永久失效連結]
  2. ^ 韩国加入铁路合作组织. 韓聯社. 2018-06-07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