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侯賽尼
哈吉穆罕默德·阿明·侯賽尼(阿拉伯語:محمد أمين الحسيني,Mohammed Amin el-Husseini;1897年—1974年1月4日),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者和宗教領袖。
哈吉穆罕默德·阿明·侯賽尼 محمد أمين الحسيني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7年 奧斯曼帝國耶路撒冷 |
逝世 | 1974年1月4日 黎巴嫩貝魯特 |
政黨 | 阿拉伯高級委員會 |
宗教信仰 | 伊斯蘭教遜尼派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奧斯曼帝國(至1918年) 英國(1920年-1937年) 德國 和 意大利(1941年-1945年) |
生於耶路撒冷的名門望族侯賽尼家族。曾在耶路撒冷、開羅艾資哈爾大學和伊斯坦布爾求學。1913年,隨母親去麥加完成朝覲而獲得敬稱「哈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了奧斯曼土耳其炮兵部隊。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託管地。1921年被任命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宣傳阿拉伯民族主義,反對猶太復國主義。
1936年巴勒斯坦的所有黨派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執行機構——阿拉伯高級委員會,由侯賽尼任主席。這個委員會向英國當局要求停止猶太移民入境。嚴禁把土地從阿拉伯人手中轉讓給猶太人。由於舉行大罷工而發展為反英反猶的大起義,且得到意大利資金援助,英國託管當局政府將委員會解散。於是侯賽尼逃亡去法屬黎巴嫩另行組織由他支配的委員會,他得到巴勒斯坦大多數阿拉伯人的擁護。
1939年5月,英國政府發表麥克唐納白皮書對阿拉伯人做出讓步:將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獨立的以阿拉伯人為多數的雙民族國家;對猶太移民進行限制,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只允許7.5萬猶太人移入,五年後的移民數須經過阿拉伯人的同意;將猶太人購買土地限制在他們已經擁有了其中大部分土地的狹長區域。[1][2]不過,侯賽尼認為這一讓步遠遠不夠,因此拒絕接受英國的新政策。[3]
1941年4月侯賽尼參與了伊拉克王國的親軸心國政變,政變實際上成功推翻親英政府,但不久英國軍隊就隨即入侵了伊拉克推翻親軸心國的伊拉克政府。5月底,侯賽尼逃亡伊朗,得到日本和意大利的領事館庇護。伊朗在9月被英蘇軍隊佔領後,侯賽尼在一場由意大利軍情局(SIM)策劃的行動中被保護起來。儘管他被土耳其限制入境,在意大利和日本外交官的幫助下他仍能經土耳其入保加利亞再去意大本土。
1941年10月他到達羅馬和意大利首相兼法西斯黨領袖墨索里尼會面,在軸心國「原則上承認包括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外約旦在內的阿拉伯國家的統一、獨立和主權」的條件下,他表示支持對英國的戰爭,並表示願意討論這些問題:「聖地耶路撒冷、黎巴嫩、蘇伊士運河和亞喀巴」。根據侯賽尼的說法,這是一次友好的會面,墨索里尼在會議上表達了他對猶太人和猶太復國主義的敵意。
早在1940年夏天和1941年2月,侯賽尼就向德國政府提交了一份德國-阿拉伯合作宣言草案,其中包含以下條款:
德國和意大利承認阿拉伯國家有權解決存在於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猶太分子問題,這是阿拉伯人民族和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猶太人問題。就像猶太人問題在德國和意大利已經解決。[4]
1941年11月28日,他與德國元首希特拉進行會談,並為屠殺和滅絕歐洲猶太人出謀劃策。他還負責協助德國黨衛軍招募穆斯林成員。德國投降後,侯賽尼逃往埃及避難。1974年死於貝魯特。[5]
參考資料
- ^ [英]理查德·艾倫. 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 (M) 1.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1年8月: 320~321頁. ISBN 3017-287.
- ^ 肖憲. 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 (M) 1.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1年3月: 102頁. ISBN 9787100031226.
-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八卷》 (M) 1.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年4月: 257頁. ISBN 7-5000-6060-2.
- ^ Lewis 1999,第151–152頁.
- ^ 《战争史研究》第24期 (M) 1.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頁. ISBN 7-204-0465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