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埮

中国天文学家(1932–2014)

陸埮(1932年2月23日—2014年12月3日),男,江蘇常熟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天體物理學家。

陸埮
出生(1932-02-23)1932年2月23日
 中華民國江蘇常熟
逝世2014年12月3日(2014歲—12—03)(82歲)
 中國江蘇南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天體物理學
配偶周精玉

生平

1932年2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今常熟市)東市河。1946年,畢業於常熟縣米業小學,同年考入常熟縣立初級中學,1949年畢業。隨後便離開家鄉常熟,到蘇州東吳大學附中讀書,1952年高中畢業。當年高考被選入留蘇預備班,後因健康原因休學二年。1953年,由高等教育部免試選送北京大學物理系,1957年畢業,供職於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一年後調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1年,隨化學防護系調往長春,擴建為長春防化學院[1]

1969年,調往南京電訊儀器廠等單位工作[2]。同年與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周精玉結婚[3]。1978年調入南京大學天文系任教,1981年任教授,1982年起成為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1984年任博士生導師,其間於1979至1995年任南京大學天體物理研究室主任[3]。2003年7月調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同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

2014年9月10日,陸埮因跌倒導致腦溢血,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做手術後,仍昏迷未醒。至12月3日11時1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4],12月7日上午在南京殯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社會兼職

1978至1993年連續當選為第五屆、六屆、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85至1992年任中國天文學會第五屆、六屆理事,1995至2002年再任第八屆、九屆理事,並任中國天文學會第四和第八兩屆高能天體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1981年起,一直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物理學進展》刊物的副主編[2]

科研

陸埮專長於粒子物理學伽瑪射線暴脈衝星夸克星宇宙學緻密星物理理論等領域研究,為中國伽瑪射線暴學科的奠基人。[5]文化大革命之前,主要在理論粒子物理方面進行業餘科研。1978年以後,建立了研究小組,從事高能天體物理,特別是伽瑪射線暴和緻密星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並著有《從電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學的最大研究對象》等書[2]

1984年最早研究奇異物質的動力學行為,首次提出非輕子夸克弱過程對奇異星徑向振盪有極強的阻尼作用,比中子星強好幾個量級,意味着奇異物質的體粘滯性極高。隨後,廣泛地研究了奇異星的結構和各種觀測效應,用奇異星解釋伽瑪射線暴和硬X射線暴等現象。1994年,他提出脈衝星輻射級聯過程的「代參數」概念[6]。1997年後,他着手研究伽瑪射線暴及其餘輝的特徵、起源和演化規律[7]。1998年,在研究一些餘輝時,發現其環境不是通常認為的星際介質,而是密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星風介質[3]

1998年,他揭示通常的以極端相對論速度膨脹的火球模型不能正確地解釋晚期餘輝,並於1999年提出了伽瑪射線暴餘輝動力學演化的統一模型,能夠解釋火球膨脹從早期的極端相對論到晚期的非相對論的整個演化過程[3]

參考文獻

  1. ^ 1.0 1.1 哈軍工北京校友會編. 从哈军工校园走出的院士们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55周年,纪念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诞辰105周年.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8年10月: 107–108. ISBN 978-7-81133-320-6. 
  2. ^ 2.0 2.1 2.2 張耘田. 苏州当代艺文志 第3册. 揚州:廣陵書社. 2009年7月: 1296. ISBN 978-7-80694-470-7. 
  3. ^ 3.0 3.1 3.2 3.3 常熟市政協文史工作委員會編. 常熟文史 第32辑 院士风采. 常熟市政協文史工作委員會編. 2003年12月: 399–401. 
  4. ^ 中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陆埮逝世 享年83岁. 中國新聞網. [2015-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5. ^ 徐傳德 (編). 南京教育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2年8月: 729. ISBN 978-7-100-09002-5. 
  6. ^ 費濱海. 院士春秋 第2卷.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07年9月: 130. ISBN 978-7-80186-3270. 
  7. ^ 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 科学的道路 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190. ISBN 7-5444-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