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鈞
陳伯鈞(1910年11月26日—1974年2月6日),原名陳國懋,字少達,號稚勉,四川達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陳伯鈞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 |
任期 1962年9月 - 1965年5月 |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陳國懋 |
別名 | 字少達,號稚勉 |
性別 | 男 |
出生 | 清朝四川省達縣 | 1910年11月26日
逝世 | 1974年2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63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言 | 漢語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軍銜 | 上將 |
部隊 |
|
配偶 | 陳琳 |
代表作
| |
勳章獎章
| |
軍銜記錄
|
陳伯鈞於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秋收起義。此後歷任排長、連長、縱隊參謀長、紅二十軍參謀長、紅三軍第七師師長、紅十五軍軍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紅九軍、紅四軍參謀長、紅六軍團軍團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抗大二分校校長、385旅副旅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戰後曾任冀東軍區司令員、軍事調處執行部熱河小組中共代表、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四十五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院長、代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
早年與紅軍時期
1916年入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學習,先後參加了學校反對國家主義派的鬥爭和五四運動,後被開除。1926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5月,參與討伐夏斗寅的戰鬥,在咸寧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團部副官、獨立團新兵訓練處主任。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三營第六連第一排排長。三灣改編後,任第三營第八連一排排長,一度代理連長,參與改造袁文才部[1],年底任工農革命軍教導隊副隊長兼黨支部書記。1928年,陳伯鈞因手槍走火,打死了自己的戰友呂赤,最終被判打手心二十下[2]。井岡山會師後,任紅四軍一營一連連長,在永新北鄉阻擊戰中身負重傷,後被送回井岡山治療。1929年1月,陳伯鈞留在井岡山養傷,並協助紅五軍工作,1月下旬被國軍俘虜,押往吉安監獄,五個月後被營救出獄,在贛西特委北路行委擔任軍事工作。
1930年1月,陳伯鈞任紅六軍第一縱隊參謀長,在施家邊戰鬥中再次負傷。同年7月,任紅二十軍參謀長,在吉安戰役中又一次負傷,後兼任紅軍學校三分校學生總隊政委。11月,任紅三軍第七師師長。1932年7月,任紅十五軍軍長,參與歷次反圍剿戰役。10月,因黨內鬥爭被免去軍長職務,調到瑞金紅軍學校學習。1933年1月,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同年8月獲二等紅星獎章[3]。10月,調任紅五軍團十三師師長。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參與湘江戰役[4],12月復任紅五軍團參謀長。1935年7月21日,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參謀長,因不肯執行張國燾反對毛澤東的路線而遭打壓[5],被調任紅軍大學主任教員。1936年1月,任紅四軍參謀長。7月,陳伯鈞任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軍團長,率部到達陝北。
抗日戰爭時期
抗戰爆發後,紅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合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陳伯鈞任旅長,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37年9月,陳伯鈞奉命率第718團留守陝北,任東地區留守處主任[6],359旅其餘部隊則在副旅長王震率領下開赴抗日前線。同年10月,入中央黨校學習4個月。1938年6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訓練部部長,曾反對毛澤東與江青結婚[7]。1938年12月任抗大二分校校長,挺進敵後辦學[8],曾參與陳莊戰鬥[9]。1940年回延安,在總政治部和八路軍軍政學院工作,在此期間撰寫了《八路軍簡史》。1941年11月,任軍事學院副教育長。1942年2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5月,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3年1月,任陝甘寧留守兵團385旅副旅長。1945年8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
抗戰勝利後,陳伯鈞前往東北,後奉命留在冀熱遼。1945年11月,任冀東軍區司令員[10]。1946年1月,任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熱河執行小組中共代表。1946年8月,調東北任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1947年5月,任合江軍區司令員,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上干大隊大隊長。1948年5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參與遼瀋戰役、長春圍困戰、平津戰役。1949年1月,兼任天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實際主持衛戍區工作[11] 。3月,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4月,接替黃永勝,兼第四十五軍軍長,參與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率第45軍在廣西剿匪。後調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組織湖南剿匪。1950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和戰史教授會主任,1952年任副教育長兼軍事科學研究部部長,不久任教育長兼軍事科研部部長,1955年3月任副院長[12]。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11月代理軍事學院院長。1957年9月,任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任院長。1958年5月27日-7月22日,與劉伯承、粟裕、蕭克、李達、鍾期光、宋時輪等人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彭德懷、林彪、徐向前、聶榮臻、黃克誠等人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紅衛兵迫害[13]。
曾任1至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至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4年2月6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參考
- ^ 揭秘:如何改造袁文才、王佐及某些"双枪兵". 新浪網. 2012-01-12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 ^ 鲜为人知:被毛泽东枪下留生的开国上将.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首枚红旗勋章在江西颁发. 網易. 2011-12-31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2).
- ^ 红军五军团血战湘江:为掩护大部队34师全军覆没. 中華網. 2014-01-13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 ^ 长征中的红军“干才”——陈伯钧. 新華網. 2006-08-20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 ^ 陕甘宁边区为抗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四). 中國軍網. 2005-08-10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 ^ 毛泽东枪下留生的开国上将为何反对他娶江青. 南報網. 2012-07-24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9).
- ^ 灵寿抗大二分校 “敌后办学的先创”. 光明網. 2014-09-10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 ^ 陈庄亲历者说:张宗逊将军回忆陈庄歼灭战. 鳳凰網. 2014-07-21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40號: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年: 428頁.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中國大陸)).
- ^ 《蕭勁光傳》編寫組. 《萧劲光传》. 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1年: 174頁. ISBN 9787801709950 (中文(中國大陸)).
- ^ 陈伯钧:从排长到开国上将. 新華網. [2014-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0).
- ^ 开国上将陈伯钧被林彪诬陷三件“历史罪行”. 鳳凰網. 2011-03-01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5).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 ||
---|---|---|
前任: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代理) 1956年11月-1957年9月 |
繼任: ? |
前任: 葉劍英 |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962年9月-1965年5月 |
繼任: 李聚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