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霞浦縣是福建省寧德市下轄縣,擁有1700多年的建制歷史,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也在歷史上曾長期是閩東北地區(以福寧五邑為主的寧德市一帶地區)的行政中心所在地[1]:7。霞浦縣境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黃瓜山遺址,歷史年代最晚的則是1994年建成的空海大師紀念堂。本列表列出霞浦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以及簡要介紹。[2][3][4]
1961年5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霞浦縣人民委員會首次公佈了1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1988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20處。199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重新審查確定了1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自1981年至今,霞浦縣先後公佈了九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擁有最多文物保護單位的鄉級行政區是松城街道,共有10處,其中1處已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
作為地級行政單位,寧德市人民政府未曾公佈地市級的「寧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位於長春鄉(今長春鎮)的大京城堡被列為第三批福建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霞浦縣境內的首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截至目前,霞浦縣共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鄉級行政區中,沙江鎮境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多,共有4處;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行政村是小馬村和竹江村,各擁有2處(其中竹江汐路橋為兩村共有)。霞浦縣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處,是位於水門畲族鄉的半嶺畲族觀音亭寨,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建築,於2013年10月公佈。[6]
-
半嶺畲族觀音亭寨的霞浦縣、福建省、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
黃瓜山貝丘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碑,該遺址是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正後方的小山丘即是黃瓜山。
-
飛路塔文物保護單位碑,該塔是第八批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通津橋文物保護單位碑記,該橋於1986年被列為首批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
大清霞浦郵政局遺址介紹碑文,該舊址是第二批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 | 名稱 | 年代 | 地址 | 類別 | 圖片 | 簡介 |
---|---|---|---|---|---|---|
第七批(2013年3月5日公佈)[7] | ||||||
7-1079-3-377 | 觀音亭寨 | 明代至清代 | 水門畲族鄉半嶺村 27°00′56.43″N 120°06′12.84″E / 27.0156750°N 120.1035667°E |
古建築 | 觀音亭正門 觀音亭外圍的城牆 |
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寺院稱觀音亭,由前殿與後殿組成,佔地426.8平方米,外圍的城牆與寺院合稱「觀音亭寨」,周圍聚居畲族村民,每年元宵節、重陽節,福鼎、福安和浙江平陽等縣畲族人民聚此舉行盤歌盛會。長約88.7米的半嶺古驛道是北宋以來福建與溫州一帶的重要通道。1986年2月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20日被公佈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3]:10-13 |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 年代 | 地址 | 類別 | 圖片 | 簡介 |
---|---|---|---|---|---|
第三批(1991年4月17日公佈)[8] | |||||
大京城堡 | 明代 | 長春鎮大京村 26°41′55.98″N 120°06′03.89″E / 26.6988833°N 120.1010806°E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大京城堡正門旁的文物保護碑記 城堡形跡及歷代碑記 |
是明代抵禦海匪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舊稱福寧衛大金守御千戶所城堡,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興主持修築,城周長2800多米,城牆高7米,規模宏大,因東門的雙重建構而有「瓮城」之稱,至今城牆大部分建築保存完好;城內有古街、古民居等歷史建築。1986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6 |
第四批(1996年9月2日公佈)[8] | |||||
傳臚城堡城牆 | 明代 | 長春鎮傳臚村 26°45′05.64″N 120°03′08.95″E / 26.7515667°N 120.0524861°E |
古建築 | 傳臚城牆北門 |
是研究福寧衛所文化的重要實物[2]。建立於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西臨東吾洋,東面向山,通體呈正方形,周長640米,城內面積2009平方米,城堡已有部分殘破的情況,原有西、南、北三城門,南城門於1988年重修,西城門於2003年由村民拆建為圓形城門,城頂植有200多株岩柴。1986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7-9 |
第六批(2005年5月11日公佈)[8] | |||||
黃瓜山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沙江鎮小馬村 26°47′56.77″N 119°55′30.72″E / 26.7991028°N 119.9252000°E |
古遺址 | 黃瓜山和文物保護單位碑 霞浦縣博物館展出的遺址文物 |
是福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貝丘遺址。距今約3500—4300多年,包含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時期的南島語族人類歷史遺蹟[9],分別於1989年、2002年進行了兩次發掘工作,發掘出大量石器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其他遺物,第二次挖掘時還在後山頂發現了大約在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與隨葬陶器。[3]:30-32 |
竹江天后宮 | 明代、清代 | 沙江鎮竹江村 26°46′39.18″N 119°57′27.68″E / 26.7775500°N 119.9576889°E |
古建築 | 竹江前澳天后宮 |
竹江島上共有前澳、後澳兩座天后宮,其中前澳天后宮是閩東沿海歷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築之一,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原名順濟廟,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順濟廟北面重建新天后宮,總面積727.4平方米,包括521.3平方米的大宮和206.08平方米的小宮,宮內存有戲台、木香爐、神牌等清代造物。1986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宮內的大神牌曾被借到台灣作為媽祖文物藏品展出。[2][3]:20-23 |
松山天后宮 | 清代 | 松山街道松漁村 26°52′13.57″N 120°03′22.53″E / 26.8704361°N 120.0562583°E |
古建築 | 松山天后宮正殿 松山天后宮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
松山一帶有媽祖娘家的傳說,松山天后宮則是福建省唯一一座天后聖母行宮。始建於宋朝,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20世紀80年代後再度全面重修,總面積3300平方米,宮內存有宋、明、清各朝文物。台灣嘉義縣的相關組織曾到此舉行分靈儀式[10]。1986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4-19 |
龍溪宮 | 清代 | 溪南鎮半月里村 26°45′17.72″N 119°53′09.55″E / 26.7549222°N 119.8859861°E |
古建築 | 龍溪宮正門 附屬保護單位雷氏宗祠 |
是霞浦縣境內唯一一個依山而建卻供奉媽祖的宮廟。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面積508平方米,硬山頂穿木結構,擁有獨特的畲族特色,宮內主祀薛元帥(薛芳杜)、陳元帥(陳九郎)、天后聖母(媽祖)、臨水夫人(陳靖姑)和平水明王(楊從儀)五位神祇[11]。擁有附屬保護單位雷氏宗祠和雷氏三古宅。[3]:24-29 |
第七批(2009年11月16日公佈)[12] | |||||
福寧山民會館 | 清代 | 松城街道旗下街6號 26°53′18.47″N 119°59′52.74″E / 26.8884639°N 119.9979833°E |
古建築 | 山民會館館內景象 | 又稱「福寧三明[註 1]會館」,是全國唯一跨省、跨地區的畲族會館[13]。始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在縣城西郊,由畲族山民購地興建,是山民們在福寧府府治的集合活動場所。會館佔地面積741平方米,館內設有「盤護忠勇王」神位和祭祖等場所。民國8年(1919年)移至旗下街現址。2005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35-40 |
竹江汐路橋 | 清代—現代 | 沙江鎮竹江村、小馬村 26°47′17.91″N 119°56′40.51″E / 26.7883083°N 119.9445861°E |
古建築 | 小馬側的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竹江側漲潮時被淹沒的汐路橋 |
是全中國最長、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石埕橋,因漲潮時淹沒於水中,退潮才可行走而得名[14]。它由乾隆年間的竹江島鄉紳鄭繡軒帶頭倡建,其子鄭啟昂斥資建成於清朝嘉慶十六年(1824年),後又進行了三次大修才得以暢通,汐路橋建立在灘涂上,東西連接沙江鎮小馬村和竹江島,為竹江島與外界的聯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至今仍在使用。[3]:33-34 |
第八批(2013年1月28日公佈)[15] | |||||
飛路塔 | 明代 | 鹽田畲族鄉北洋村 26°53′27.49″N 119°54′51.23″E / 26.8909694°N 119.9142306°E |
古建築 | 飛路塔全景和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飛路塔塔身 |
是霞浦縣境內的明教遺存建築[16]。始建於明朝洪武六年(1374年),坐北朝南,嵌入於新建的泗洲佛亭之中,建築佔地35.3平方米,塔通高3米,塔基高0.95米,寬0.90米;塔身寬1.22米,高0.90米。2009年列入福建省建國60周年「文博成就」文物考古新發現。2010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06-107 |
金源祠 | 明代 | 柏洋鄉董墩村 27°02′37.2″N 119°52′15.6″E / 27.043667°N 119.871000°E |
古建築 | 是霞浦縣目前發現明代宗祠保持最完整的一處。建於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海拔512米,坐北朝南,面積62.4平方米,整體保留了明代建築原型,主體建築為歇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磚木結構,廳內則使用斗拱裝飾,祠堂內神龕後完整保留了明代福、祿、壽三字彩繪,未曾有修復過。2010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26-127 | |
外滸城堡 | 明代 | 下滸鎮外滸村 26°36′18.41″N 119°56′49.14″E / 26.6051139°N 119.9469833°E |
古建築 | 外滸城堡正門及保護碑記 外滸城堡外圍 |
是東冲半島中部用於抗倭而建立的古城堡[17]。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城周長668米,高4.5—5米不等,有五個城門,整個城堡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城牆西向增建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馬道。2010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36-137 |
八堡城堡 | 明代、清代 | 沙江鎮八堡村 26°47′07.41″N 119°53′10.56″E / 26.7853917°N 119.8862667°E |
古建築 | 八堡城堡正門 八堡城牆與石階 |
是明朝時期為抵禦東南沿海倭寇而修建的城堡,得名於城堡由八個姓氏的先民聯合集資出工興建。建於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城牆高約4.5米,周長約1公里,城堡內基本保持當時的街道和民居建築,但原先城堡內的居民大多已搬遷到堡外(今八堡村村委駐地一帶)居住。2010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3]:128-130 |
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另有2處由寧德市文旅局公佈[6]、1處由霞浦縣文旅局公佈[4],但未說明公佈時間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未見於霞浦縣人民政府2010年、2020年公佈的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當中[20][5],而收錄了八批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於2010年出版的《霞浦文物》將它們歸類於霞浦縣文物保護點[3],在此另作表列出。
名稱 | 年代 | 地址 | 圖片 |
---|---|---|---|
水澳摩崖石刻 | 清代 | 長春鎮加竹村水澳 26°39′01″N 119°51′56″E / 26.65028°N 119.86556°E |
|
霞浦袁天祿墓 | 明代 | 崇儒畲族鄉溪尾崗 | |
四門橋 | 清代 | 北壁鄉四門橋村 26°34′46.48″N 119°51′21.85″E / 26.5795778°N 119.8560694°E |
四門橋水閘 |
註釋
參考資料
- ^ 寧德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地区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122-376-4. OCLC 47668852.
- ^ 2.0 2.1 2.2 2.3 2.4 2.5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文物胜景.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910–919.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政協福建省霞浦縣委員會. 霞浦文物(《霞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霞浦縣: 寧德市文化與出版局. 2010.
- ^ 4.0 4.1 霞浦县文保单位名册.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3-12-28 [202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4).
- ^ 5.0 5.1 霞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0-10-28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 ^ 6.0 6.1 宁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0-06-10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國政府網. 2014-07-21 [2024-05-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7-16).
- ^ 8.0 8.1 8.2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福建省志: 文物志. 方志出版社. 2002. ISBN 7-80122-638-0.
- ^ 八闽溯源. 福建博物院. 2022-03-04 [2023-08-25].
- ^ 松山天后宮軼事瑣談. 兩岸學者論媽祖(第二集). 1998: 58-62 [202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中文(繁體)).
- ^ 葉克飛. 霞浦半月里:大山里的畲族,在这里奔向大海. 澎湃新聞. 2022-04-26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9〕375号). 2009-11-16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 ^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90号建议的答复.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1-05-21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5).
- ^ 【闽人智慧·宁德】汐路桥:一座会隐身的桥. 閩東日報. 2023-03-07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202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 ^ 陳進國. 摩尼教重要遗物惊现福建.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0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1).
- ^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军营与设施.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709–710.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 ^ 【品读方志·寻根谒祖】八闽姓氏——雷姓. 閩東畲族文化研究所. 2023-09-12 [2024-08-24].
- ^ 19.0 19.1 19.2 牙城镇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牙城镇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2-12-09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9).
- ^ 霞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10-11-15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