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芬
馮桂芬(1809年—1874年),字林一,號景亭,晚號鄧尉山人,江蘇省蘇州府吳縣木瀆鎮(今屬蘇州市吳中區)人,清朝思想家、散文家。
馮桂芬 | |
---|---|
大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 |
籍貫 | 江蘇蘇州府吳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林一,號景亭 |
室名 | 校邠廬、顯志堂、十五焦書館、獨善兼善之室 |
出生 | 嘉慶十四年(1809年) |
逝世 | 同治十三年(1874年) |
出身 | |
|
生平
馮桂芬出生在富貴家庭,敏而好學,文名極盛。早年為生員。道光二十年(1840年)高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林則徐門生。道光二十四年充廣西鄉試正考官,二十五年教習庶吉士。[1]李鴻章深「服其學問精洽」。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於南京建都,馮桂芬奉命在南京附近的蘇州組織團練,與太平軍對抗,升右中允。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蘇州,馮桂芬逃往上海,繼續參加組織由江浙官紳與英、法、美等國領事組成的全防局,1862年以後參與李鴻章的湘軍以協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英美兵器經驗自創淮軍。晚年曾先後在金陵、上海、蘇州等書院講學,從事著述。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馮桂芬病死里第(馮桂芬故居),葬天池山(馮桂芬墓)。[2]光緒二年,入祀名宦鄉賢祠。
思想
他提出「采西學、制洋器、籌國用、改科擧」的新建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中體西用」,為洋務運動的擁護者。著有《校邠廬抗議》(1861年)、《顯志堂集》。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 王衛平:〈馮桂芬書院教育實踐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