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橋 (湖州市)
歷史
北宋太平興國中(976年—983年)改名迎春橋。時城中有橫亙溪上三巨橋(迎春、儀鳳、甘棠),迎春其甲也,驚湍箭馳,列柱櫛比,覆以飛宇,約於雕欄。南宋時複名駱駝橋、重嵌唐大曆湖州刺史顏真卿所書「駱駝橋」三字,後失。是橋經宋、元、明、清等朝重修、至民國20年(1931年)左右,吳興縣教育局對橋作了改建,降低高度,改上下石級為大坡度。使車輛可通行。
1949年後,對橋整修多次。1953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將石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樑。1981年7月,駱駝橋加寬人行橋。1985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在橋南側新建駱駝橋,原橋保留。新建駱駝橋為一孔,淨跨25米,橋長33.44米,橋寬24.5米,分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路等三道。
駱駝橋和儀鳳橋,一直是湖州行政區域的界橋。清代,湖州府城就有烏程、歸安兩縣的縣治,即以市河為界,儀鳳橋北屬烏程縣,橋南屬歸安縣。
這是一篇與中國地理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