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明(1959年5月7日)是一名居住在德國的華人基督徒作家,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1]

高蓓明
Beiming Gao
出生 (1959-05-07) 1959年5月7日6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海
現居地 德國 雷姆沙伊德
職業作家
主題散文
小說


生平

高蓓明1959年5月7日生於上海。1976年中學畢業後,趕上了最後一批知青上山下鄉的末班車,到上海郊區松江縣張澤公社的生產隊(如今葉榭鎮)插隊當農民。1977年恢復了高考,讓高蓓明及時地脫離了農村,成為文革後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考上了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學的是化學製藥專業。高蓓明畢業後分配到上海的一個研究所工作。1989年前往日本研修日語,1990年底轉到德國北威州就讀。她攻讀了外貿專業,並在一些企業短期工作過。1994年高蓓明與一位德國人結婚,生活穩定下來。她2009年加入歐洲華文作家協會。

寫作

高蓓明信奉基督教,利用夜晚的時間研讀海外學人培訓網的神學函授課程的全部學科,取得了結業證書。高蓓明文學功底紮實、藝術修養深厚,又有廣博的神學知識,而聖經是西方文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宗教改革500周年前,她跟隨德國著名的女主教馬戈·開斯曼(Margot Käßmann)去了北歐許多國家,了解當年宗教改革為何在這裏能夠興盛的背景;跟隨科隆天主教區組織的團隊去法國考察世界上最古老的修道院,了解它們發展的歷史蹤跡。在荷蘭比利時,她看到了許多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宗教名畫,對她啟示特別大,那些信徒能夠深切地領會聖經的豐富含義,將那些著名的故事用形象的場景表達出來。比如倫勃朗的《浪子回家》、范埃克的祭壇畫《神的羔羊》、魯本斯的《瑪利亞升天》和《上十字架》等等,不僅有震撼的藝術感染力,更讓人思考。她不斷地禱告,求上帝而來的智慧和能力,許多屬靈的文字就這樣慢慢地從手下流淌而傳出去。

她文筆細膩,感情深沉。作品《德國教會史上最偉大的聖歌作者》[2]、《路德之死》[3]、《聽那天上的歌》[4]、《保羅‧葛哈特的歌》[5]、《日本浮世繪》[6]等收入多種選本。《失憶人》被編入中國大陸的語文教科書。[7] 高蓓明為德國《華商報》【文海苦旅】專欄作者。[8] 2000年曾獲《本月刊》優秀獎。

參考

  1. ^ 存档副本. [2021-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2. ^ 德國教會史上最偉大的聖歌作者.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3. ^ 路德之死.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4. ^ 听那天上的歌(高蓓明).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4). 
  5. ^ 保罗‧葛哈特的歌(高蓓明).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4). 
  6. ^ 日本浮世绘.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5). 
  7. ^ 失忆人. [2018-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4). 
  8. ^ 【文海苦旅】.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