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櫛齒刺尾魚

黃尾櫛齒刺尾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於1938年由美國動物學家 Henry Weed Fowler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法屬波利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的Takaroa,分佈於中東太平洋基里巴斯法屬波里尼西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本魚體呈橢圓形且側扁,整體顏色呈紅色,頭部有許多藍色斑點,這些斑點在身體上變成藍色線條,亮白色的尾鰭與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鮮明對比,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26-2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3-26枚,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珊瑚礁,以藻類為食。

黃尾櫛齒刺尾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刺尾魚目 Acanthuriformes
科: 刺尾魚科 Acanthuridae
屬: 櫛齒刺尾魚屬 Ctenochaetus
種:
黃尾櫛齒刺尾魚 C. flavicauda
二名法
Ctenochaetus flavicauda
Fowler, 1938

參考文獻

  1. ^ Clements, K.D.; Choat, J.H.; Abesamis, R.; et al. Ctenochaetus flavicaud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8018A1522865 [19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8018A1522865.en . 

擴展閱讀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黃尾櫛齒刺尾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