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太平洋颱風季

太平洋颱風季

195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5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1954年太平洋颱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3月1日(熱帶風暴01W)
末個系統消散12月1日(颱風蒂達)
最強風暴
名稱超級颱風柏美娜
 • 最高風速295 km/h(185 mph)
1分鐘平均風速
氣旋季統計
風暴數19
颱風數15
超級颱風數5
死亡人數不明
財產損失不明
太平洋颱風季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54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54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等級
等級 風速
超級颱風 ≥130
≥240公里每小時
颱風 63–129節
118–239公里每小時
熱帶風暴 34–62節
63–117公里每小時
熱帶低氣壓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熱帶氣旋

在1954年,有?個熱帶低氣壓形成,其中19個成為了熱帶風暴。15個成為了颱風。5個更成為了超級颱風。

熱帶風暴01W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3月1日-3月4日
強度95 km/h(60 mph(一分鐘) 

颱風愛茜 (Elsie)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5月5日-5月12日
強度185 km/h(115 mph(一分鐘) 

颱風霍蘿茜 (Flossie)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7月4日-7月10日
強度140 km/h(85 mph(一分鐘) 

颱風嘉麗絲 (Grace)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1日-8月19日
強度185 km/h(115 mph(一分鐘) 

颱風凱倫 (Helen)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1日-8月17日
強度130 km/h(80 mph(一分鐘) 

超級颱風艾黛 (Ida)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8日-8月31日
強度280 km/h(175 mph(一分鐘) 

1954年第13號熱帶氣旋艾黛於8月23日在關島附近洋面加強為熱帶風暴,隨後迅速加強,8月27日早上,艾黛在菲律賓東方加強到她生命中的最頂點,飛機實測氣壓為888hpa,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給出150海里的評價。 隨後,艾黛迅速逼近巴士海峽,8月28日早安到中午前後,艾黛從台灣南方約280公里的海峽掠過,蘭嶼吹持續颶風,她的巨大環流甚至難以置信地讓500多公里外的東海彭佳嶼記錄到10級的持續風力,台灣南部高雄有人員傷亡報告,艾黛進入南中國海後迅速遠離台灣,並橫過東沙島,隨後路徑稍微北折,威逼珠江口皇家香港天文台在8月29日11時30分懸掛九號風球,顯示香港風力有上升至颶風的趨勢,並維持6小時15分鐘,香港記錄到持續9級、陣風15級的風力。入夜後不久,艾黛從香港西南偏南約140公里處略過,逐漸遠離香港,移向廣東省西部沿海。8月30日凌晨1點,艾黛在湛江東海島作第一次登陸,1小時後,再次在湛江市與雷州市交界處登陸。在湛江市,沿途所有測風儀器全部被摧毀。湛江市氣象局記錄到957.3hpa的海平面最低氣壓。(當時氣象局估計位於現在的湛江市霞山區,距離台風中心約20~30公里) 數小時後艾黛進入北部灣,然後貼着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直奔越南而去。在颱風天文大潮的推動下,沿海出現6米風暴潮,風浪爬高2~3米。雷州半島東岸堤圍幾乎全部崩潰,甚至1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海口市也淪為汪洋澤地。房屋倒塌損毀90多萬間,十多萬人流離失所。

熱帶風暴07W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8月20日-8月26日
強度75 km/h(45 mph(一分鐘) 

颱風琴茵 (June)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28日-9月8日
強度220 km/h(140 mph(一分鐘) 

超級颱風嘉菲 (Kathy)

4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4日-9月15日
強度240 km/h(150 mph(一分鐘) 

颱風勞娜 (Lorna)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11日-9月19日
強度185 km/h(115 mph(一分鐘) 

颱風曼莉 (Marie)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18日-9月29日
強度140 km/h(85 mph(一分鐘) 

颱風蘭茜 (Nancy)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30日-10月13日
強度155 km/h(100 mph(一分鐘) 

菲律賓以東海面形成的颱風蘭茜,在整個生命期內,都是大致西行,且經過呂宋島北部及南海,最終直撲海南島以南海域及越南皇家香港天文台在10月9日5時1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因為當時並未設有三號強風信號,而且天文台沒有懸掛本地強風信號,所以天文台在同日21時20分,直接改掛七號(今八號東北)烈風信號,最後在翌日7時30分直接除下所有信號,所有時間均為夏令時間

颱風奧嘉 (Olga)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12日-10月18日
強度185 km/h(115 mph(一分鐘) 

熱帶風暴15W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24日-10月26日
強度75 km/h(45 mph(一分鐘) 

超級颱風柏美娜 (Pamela)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54年10月27日-1954年11月8日
強度295 km/h(185 mph(一分鐘) 
890 hPambar

1954年10月27日,一個低壓區關島西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柏美娜。初時,柏美娜走向主要以西北偏北為主。

10月28日,柏美娜轉向以較偏西方向移動。

10月29日下午8時,柏美娜改變為向西北方向移動。

10月30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

10月31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

11月1日下午8時,柏美娜達到巔峰程度中心附近一分鐘平均風力高達150(280km/h),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五級颱風。

11月2日,柏美娜以較為偏西的方向移動。

11月3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11月4日上午2時,柏美娜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中國海

11月5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颱風。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四級颱風。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

11月6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上午8時,柏美娜於珠江口以西一帶登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

11月7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11月8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發出最後的警報。

超級颱風露比 (Ruby)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1月2日-11月11日
強度280 km/h(175 mph(一分鐘) 

超級颱風莎莉 (Sally)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1月10日-11月20日
強度280 km/h(175 mph(一分鐘) 

颱風蒂達 (Tilda)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1月22日-12月1日
強度230 km/h(145 mph(一分鐘) 

熱帶氣旋名單

  • Elsie
  • Flossie
  • Grace
  • Helen
  • Ida
  • June
  • Kathy
  • Lorna
  • Marie
  • Nancy
  • Olga
  • Pamela
  • Ruby
  • Sally
  • Tilda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