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Wiki討論:Noarticletext

由AnYiLin在話題編輯請求 2021-02-02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錯誤:

  1. 在遇到不存在討論頁(如Talk:Test12345)時,「維基百科目前還沒有與上述標題相同的討論頁。」的「討論頁」連結應用Wikipedia:討論頁而不是Help:討論頁
  2. 條目頁中,建議增加「wp:條目創建請求」和/或「wp:創建條目精靈」,參考en:MediaWiki:Noarticletext--UAL55 (留言) 2010年7月30日 (五) 09:34 (UTC)回覆
第一項建立了Help:討論頁Wikipedia:討論頁的重定向。第二項建議你把具體的修訂寫在這裏,由管理員更新到保護的頁面上。--用心閣(對話頁) 2010年8月3日 (二) 06:09 (UTC)回覆

新版本

是否參照en:MediaWiki:Noarticletext修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2月20日 (二) 07:26 (UTC)回覆

提議將建立條目精靈作為條目創建的首選項

在新頁面巡查、存廢討論或是存廢覆核中,我們似乎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條目的存廢問題上,其中的大部分主要是因為關注度不足或只是來源不足以彰顯關注度。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手過於急切,想要儘快的把內容呈現出來,我希望可以通過把建立條目精靈作為條目創建的首選項(效果見截圖,修改mw頁面見下所述),來使得新手可以通過較少的時間,就可以大致了解一個條目怎樣才能保留下來。

對於新手已經完成的草稿,由於中文維基百科還沒有完善的WP:AFC,目前可以暫時以移動請求替代作者發佈已經完成的草稿的請求,我已經相應修改了Template:Article_wizard/skeleton來引導新手進行移動請求,如果未來移動請求積壓過多,可以考慮推動建立完善的WP:AFC

同時,建立條目精靈還需要完善,例如這裏Wikipedia:建立條目精靈/通用關注度,還可以建立多個分類的具體關注度說明;另外,WP:建立條目精靈這一頁面還可以考慮放更多連結。

  • 合理性:只是調整了建立條目精靈和直接編輯選項的展示順序,並不像英文維基百科那樣在技術上限制非自動確認用戶的條目創建權,所有用戶仍然可以直接通過編輯原始碼創建不受白紙保護的條目
  • 可能的積極影響:未來能減少一些的有關關注度的AFD積壓;由於草稿時間存留時間更長,創建者或保留派有更多的時間在草稿空間改善、打撈關注度不足的條目
  • 可能的消極影響:新手看到建立條目精靈中文字太多感到繁瑣(但並不知道可以直接編輯)從而放棄創建條目
  • 實現方法:修改MediaWiki:Noarticletext,修改的草稿見Draft:MediaWiki:Noarticletext,前後頁面對比見這裏所示,效果見截圖。(同時順手添加了Draft空間的中文)

以上只是初步的想法,想要實現還需一定時日,期待諸位踴躍參與討論。--及時雨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9年2月12日 (二) 09:25 (UTC)回覆

  • (+)支持,對新手非常友好。可以仿照enwiki設計更加友好的界面。—玉環文旦專賣店顧客登記|進店諮詢·台州專題2019年2月12日 (二) 12:43 (UTC)回覆
  • 贊同大體想法。提交移動請求的部分,我的設想是設計一個模板,屬於草稿 preload 的一部分。模板內容指引創建者寫完以後修改某個模板參數,修改後自動將草稿加入一個待審核分類,有經驗的用戶可監視分類中的條目,幫助移動或打回繼續改善。這樣對新手來說只需要更改很少的內容就可以請求移動,而不需要研究移動請求相關的內容。--Tiger留言2019年2月12日 (二) 12:45 (UTC)回覆
  • (!)意見:這個想法很好,但條目創建精靈還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就目前的版本而言,我是比較反對將「建立條目精靈」作為條目創建的首選項的。我認為現在有三個主要問題:界面太繁瑣,新人容易望而卻步(針對這一點,建議讓界面更加友好、一部分不太重要的細節可以省略掉或者改為註釋等擴充內容);部分內容僅適合英語維基百科(比如WP:COI,在中文維基百科尚未達成共識);一部分句子是歐化的,讀起來比較彆扭,需要改為更自然的中文。我希望能有一個核心思想是,條目創建精靈是為新手而寫,能讓新手快速學習到主要的相關政策、建立一篇合格的條目。--クオン·🀢🀣🀤🀥·翡翠·鵺鳥·十姉妹·夜啼鳥 2019年2月12日 (二) 13:12 (UTC)回覆
能否只向新手提示使用條目精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2月13日 (三) 03:33 (UTC)回覆
另外,Wikipedia:建立條目精靈Wikipedia:條目嚮導能否合併,互相取長補短?--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2月13日 (三) 03:35 (UTC)回覆
(:)回應:有辦法實現,但需要限制他們的條目創建權限,英文維基百科是使用了en:Template:No_article_text(搜索{{ #ifeq: {{{nopermission}}}的一段),首先判斷有無條目創建權限,如果無看是否為頁面保護並給出對應的保護提示,排除掉所有保護情況就剩下非自動確認用戶無權創建的情況,並提示只能用條目嚮導創建。Wikipedia:條目嚮導沒有解釋關注度,所以我選用了WP:建立條目精靈,如果能在Wikipedia:條目嚮導中加入關注度的介紹我認為使用它也可(較為簡潔)。--及時雨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9年2月14日 (四) 12:47 (UTC)回覆
相關的引導頁面:WP:新用戶着陸頁(沒用,英文維基對應非自動確認用戶嘗試創建主名字空間條目)、WP:建立條目精靈(老版常用)、WP:條目嚮導(因為快捷方式被改了所以也有人在用),其中最後一個直接自英文維基翻譯過來,所以直接引導建立草稿。我支持使用更簡單的條目嚮導並自老版擴充一些必要的內容,然後完全使用新版;如果可能,還要兼顧手機查看(目前兩種嚮導均對手機端不甚友好,例子不過這個好改)。另可見目前兩種嚮導的所有內容頁面,關於新版有個想法:各步驟前進作按鈕,而其他選項則是小字連結,更加清晰,如:

我與條目主題沒有關係

其他選項 · 利益相關 · 有償撰寫

另外希望能就非(自動)確認用戶能否創建條目,不能創建則選擇草稿或其他地方編輯這個問題達成共識,同步修改最後引導編輯的頁面。——小老虎3018 2019年2月14日 (四) 16:46 (UTC)回覆
關於此點,目前我有針對Wikipedia:建立條目專題進行建置,歡迎各位參與。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2月15日 (五) 03:23 (UTC)回覆
建立條目專題改為條目建立專題會不會好一些?--Leiem簽名·留言 2019年2月15日 (五) 06:56 (UTC)回覆
由於「建立條目」用作精靈以及其他相關頁面的普遍用詞,所以我認為維持較佳。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2月15日 (五) 07:21 (UTC)回覆
@Taiwania Justo:您好,在Template:AFC_submission/pending審查似乎違背了WP:維基百科不會審查內容,可否使用覆核?另外登錄我認為也不太合適,可以說說您修改的想法嗎?--及時雨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9年2月15日 (五) 07:45 (UTC)回覆
@94rain:經查submission在劍橋詞典的解釋,確認提交較佳,這個可以修正;而review這個詞,在劍橋詞典有「審查」、「審核」兩種意思,個人認為可以改為「審核」,「覆核」在個人理解,應該會有一個「初核」,但在此處是直接由reviewer進行審核,沒有初核和覆核的程序,因此覆核這個詞比較不妥。此外,由於該模板會和整個Wikipedia:建立條目專題的用詞進行統一,因此這個部分希望能夠確立共識。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2月15日 (五) 08:05 (UTC)回覆
@Taiwania Justo:在沒有更好的詞替換前,就統一用審核吧,不過要改的地方比較多。--及時雨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9年2月15日 (五) 09:22 (UTC)回覆
審查常被用作是censor的中文翻譯。但實際上審查的中文含義非常廣泛。review和censor的區別太大了。censor是指因為政治、社會原因,某些觀點具有爭議性而刪去,而維基百科不進行這些工作,比如某些人可能不喜歡的裸體圖片等。凡符合維基百科方針,皆可記載。censor是說儘管真的發生了,但因為有爭議性所以不刊登,這是censor。修改格式、或者是其他編輯性工作,則只是review。個人覺得也沒必要由於翻譯問題而替換用詞。~ viztor 2019年2月27日 (三) 20:00 (UTC)回覆

剛才試了一下,發現不太會用{{AFC submission}},還得寫一個審核者操作手冊呢。--Tiger留言2019年2月20日 (三) 05:28 (UTC)回覆

(+)支持想法--Techyan留言2019年3月6日 (三) 13:41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1-02-02

  請求已處理

Special:Diff/64078631@A2569875-- Sunny00217  2021年2月2日 (二) 15:47 (UTC)回覆

 完成。--安憶Talk 2021年2月3日 (三) 05:21 (UTC)回覆

  請求已處理

@AnYiLin是這裏的問題({{ifPNS||<div class="infobox"),麻煩您再複製一次修改了-- Sunny00217  2021年2月4日 (四) 07:13 (UTC)回覆

   
返回 "Noarticletext"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