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原則,全稱情景、任務、行動、結果原則(英語: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直譯:情景、任務、行動和結果),是一種行為面試方法。STAR原則有時會擴展為STARR原則,其中第五個步驟為反思(reflection)。

面試官使用STAR原則的目的是以結構化的方式,獲得儘可能可靠的求職者或員工行為形象,而無需親身經歷其行動。通過情境、任務、行動、結果和反思的結構來收集行為示例,從中了解員工的運作方式,已具備的執行任務所需能力以及尚可進一步發展的方面。[1]

結構

使用了STAR原則的面試以一個問題開始,詢問面試者是否曾在以前或現在的情景中使用過某項能力。要求面試者儘可能詳細地描述該情景,包括涉及的人員和情況。然後面試官詢問面試者在該情況下的任務、角色或職能。隨後是討論面試者在這種情境下採取了什麼行動,即面試者如何執行任務。最後,討論行動的結果或情況的結局。[2]在此之後,還可以進行簡短的反思,包括以下問題:做得好的方面、做得不好的方面以及為什麼這樣做好或不好,以及如果再來一次會怎麼做?

通常建議面試官將一張紙分成四個正方形,左上角標上字母S-T-A-R。在面試過程中,將填寫這些方格以了解應聘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STAR面試的主要內容如下:

S
當時是何情景?
T
你認為你的任務是什麼?

你想達到什麼目的?

A
你到底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是在什麼時候?

R
你的行動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可以產生以下問題:

  • 情景:舉個例子,描述一下你參與的帶來積極結果的情景。
  • 任務:描述一下在情景中涉及的任務。
  • 行動:描述一下你為完成任務所採取的不同行動。
  • 結果:您的行動帶來了哪些直接結果? [3]

這也可以擴展為第五步:

  • 反思:反思結果,哪些行動做的好/不好,為什麼,你會做些什麼不同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 Smid, Nico & Martijn van der Woude (2006) Coachen op gedrag en resultaat: praktijkgids voor het ontwikkelen van resultaatgericht gedrag, 9e druk, PiMedia, Utrecht, ISBN 90-806980-1-6
  2. ^ Kok, Bas (7 november 2007) Wat is een STAR-inter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termediair
  3. ^ (英文)MIT Career Office (4 november 2005) STAR Method, Behavioral Interview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