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余秋雨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結構問題

「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事件所佔的篇幅過重了,可以考慮新開一個條目。

                                                     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进化中的蜜蜂 (留言) 2009年3月8日 (日) 07:07 (UTC)进化中的蜜蜂回覆
本條目一直有嚴重NPOV問題,不單單是觀點,其次就是篇幅。凡是罵余秋雨的,錙銖必較,詳詳細細,也不看看本身該來源的作者是什麼資格什麼人,甚至就是個網民!—Msuker (留言) 2009年3月8日 (日) 08:11 (UTC)回覆

為什麼馬克·大衛·查普曼要槍殺約翰.列儂?

「當我槍擊了藍儂先生後,一夜之間就從無名小卒變成了世界最有名的人。」 但這樣的有名,寧可不要了罷。我們避之唯恐不及,閣下您想要嗎? User:Ryan 2008年1月22日 (二) 11:45 (UTC)回覆

這篇介紹的編輯者就是在發泄私恨

我在這篇介紹中沒有看到任何關於余秋雨的好,他的優點,他的特色,看到的全是侮辱和變相侮辱。絕對違反了WIKI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希望編輯者反思。Anthony Li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借我一生》來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包括了敏感的文革時期內容。但是諸多當事人依然認為他並沒有將真相說出來

希望極度Naїve的一句話能見容於此

「如果正直-也就是每個人說的話都據實、不違心-能成為普世價值,一切不都能變的簡單一點?」User:Ryan 2008年1月22日 (二) 11:29 (UTC)回覆


暢銷

暢銷書 成名作品應該是《文化苦旅》

我認為對余秋雨的評論簡直就是他的對手在對他進行的人格攻擊,對他創造的價值絲毫不提,而只是在做着人格道德上的侮辱——這種侮辱是用詞語修飾過的,因此偽裝得更像是在居高臨下的「成熟」評價。 WIKI百科需要的是公平、公正,而不是憑藉着民主來發泄私恨。希望重新對余秋雨進行評價,缺點要說,優點也要說。 Anthony Li

NPOV

是也好,非也好,像「墮落」這樣的一些詞句出現在這裏無論如何不能說是中立的表現。Marchrius 13:26 2006年6月29日 (UTC)

截至2006年10月5號, 這個條目用太多的篇幅介紹了余的文革事項,有些不太恰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作家都會經歷到別人的妒忌、猜疑。因為所有的「批評家」一不需要承擔責任、二在煽動情緒、三有媒體幫忙。創作的艱難要遠遠高於批評的膚淺。」

這一段文字似乎是為余辯護,但這是論說文的內容吧! 不應出現在百科內,刪去之可好?

另外,不如將現在的內容列為負面評價,余的書迷再為之寫個正面評價吧,余的作品能成為暢銷書,總不是一無是處吧! Matthaeus 05:46 2007年4月6日 (UTC)

什麼叫「創作的艱難要遠遠高於批評的膚淺」,批評就一定是「膚淺」的?就好像掌聲一定是「熱烈的」一樣?這樣不之所云的話居然也寫進去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1:50 (UTC)回覆

還是讓原作者來刪吧。估計是看原來條目完全偏向,出於公平才加了這麼一句。不管說得對不對都不應該作為百科一部分。—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6:59 (UTC)回覆

太過片面的介紹

非常同意上面幾位的觀點,這些介紹純粹是在介紹批評指摘余秋雨的言論,而對於余秋雨的正面成就幾乎隻字不提。而諸如章培恆教授等對於抨擊余秋雨的一些言論做出的嚴肅質疑、駁斥,這些介紹卻視而不見。關於所謂的文革問題也有以前參與文革審查的中共退休幹部做出公開說明。個人認為,這篇介紹非常有違Wiki的中立原則。—Msuker 2007年6月22日 (五) 18:41 (UTC)回覆

寫的外界對余杰文章的反應都是批評就不違反中立性原則啦?難道沒有人對於傑表示理性支持的?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1:47 (UTC)回覆

對於余杰的支持,當然是有的,但基本是論壇級別、個人網頁級別的,能夠在平面媒體發表的文章是少之又少,因為這些人自己的知名度連余杰都不如,憑本身實力身份根本發表不了國內大報/雜誌文章,而說余杰又遠不如說余秋雨來得容易出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這個條目是「余秋雨」,可以列舉直接關於余秋雨的評論,而沒必要列舉所有和余杰有關的評論。 我認為過去近十年,針對余秋雨的批評,主要有實質爭論或者針對性的方向基本都有涉及。完全沒有提的是諸如余秋雨受賄類不着邊際,幾乎沒有任何人相信的說法。如果閣下以為除這裏所引用到的文章外,還有代表性的批評余秋雨的資料,不妨一一列出。—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6:01 (UTC)回覆

我認為Xeusino對NPOV的理解有誤區。NPOV不是說不能引述批評余秋雨或者辯護余秋雨的觀點,而是應該引述雙方觀點。6月6日版本的這個條目,幾乎對於余秋雨的肯定(除了一句什麼評論家無出處的話,有的就是那句什麼創作高批評低的那句),而余杰、古遠清、余開偉、張育仁、金文明等發表的文章都被提及。批評余秋雨的觀點註釋參考引用我一字未刪。

過去幾天內條目增加的是對於余杰、古遠清、金文明的反駁觀點,基本反映了各大「批判者」碰到的阻力和反對。其他和余秋雨無直接關係的東西,比如張育仁起訴余杰剽竊他批判余秋雨的文章,余杰成為民運人士,古遠清涉嫌早年剽竊余秋雨著作,古遠清被疑精神有問題等等不直接相關的東西都沒有取。現在的批評章節,我認為沒有什麼很重大的遺漏。閣下說支持余杰,請問除了已知的批判余秋雨的幾位「名人」外,還有誰在正規媒體發表過有任何新意的支持,不妨加入條目?如果就是張三支持余杰,李四支持余杰,王五反對余杰,趙六不知所云,那這個列表要包括全國批余的一千多篇文章和護余的幾百篇文章?

我的愚見,NPOV就是概括雙方觀點,不是無限延伸每一個觀點或爭議。余杰對於余秋雨的觀點已經很明確了,余秋雨的支持者對於余杰的批評的回應大致敘述清楚,這事基本就講明白了。至於誰對誰錯,再一輪誰又對誰又錯,都不是百科原則允許或者需要討論的。我加的千餘字,沒有一句說過余杰錯或者余杰對,而是始終敘述雙方觀點,盡力把有代表性的觀點都加入條目,不知怎麼不中立了?如蒙賜教,當洗耳恭聽。—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2:24 (UTC)回覆

關於「近十年來全國最暢銷書籍」

編輯者提供的參考資料只是一則新聞報道,而且新聞報道中提到這件事的只有一句話。應該提供「近十年來全國最暢銷書籍」的發佈機構、發佈時間和統計時間,找出最原始的新聞報道,保證一手材料真實可靠。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2:19 (UTC)回覆

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節目和CCTV.com網站,說實話,閣下如果能在網絡上找到中國大陸比這個級別或者權威更高的報道(中央電視台本身的水準/觀點評價就不考慮了),在下力所不能,必然深感佩服。網絡以外的資料,由於我不在國內,只能希望有別人去挖掘了。Msuker


至少至少應該列出這十年是哪十年。 另外,CCTV這篇文章並不是對「暢銷書」排行榜本身的報道,而是在介紹余秋雨時提到了這一句,也就是說,CCTV這篇文章的撰文者也會有相關的消息來源。如果真有「十年最暢銷書籍」這個排行榜,那一定是文化界的一個重大事件,肯定會見諸報端。從CCTV的文章中,我們既看不到消息來源,也看不到這十年是哪十年、,那個機構發佈了排行、什麼時候發佈。「余秋雨的書在XXXX年XXXX機構公佈的幾十年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排行榜中佔了四席」,XXXX年、XX機構這幾個字總不會浪費CCTV太多的筆墨吧?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0:54 (UTC)回覆

CCTV的記者不查不寫,請找CCTV的領導反映。玩笑話。個人對於CCTV的看法就不說了。但是就說一句:如果CCTV級別的報道(而且報道的內容是說的中國大陸近十年的統計)不足以作為Wiki該條目的論據,那只怕整個討論余秋雨的事全部可以忽略不計。

你要說是那十年,我不能肯定,CCTV的專業記者可能也不明確,網上轉載這一說法的幾十個網站可能都不知道。如果要我推測一下,我說是《文化苦旅》初成書(原連載於《收穫》雜誌)的1995年到《借我一生》的2004年之間。要我推測是哪四本書,應該是《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和《借我一生》。要說是哪個機構,我猜想是不止一個機構,一次統計,而是不同組織很多次重複的評選,基本上選書目大致如此的概念。但是引用CCTV的網站報道可以說明一點:這個說法在全國正規媒體公開後並沒有受到正式的質疑和責難。考慮到和余秋雨有關的一切大事小事被一些人「清查」的力度,我覺得這已經非常說明問題了。如果有其他用戶在可查證的媒體上發現合理的質疑這一說法的資料,當然應該公佈出來與大家分享—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1:23 (UTC)回覆

我不是懷疑這個排行榜的真實性。「維基百科要求的是可查證性而不是真實性。」 另外,「考慮到和余秋雨有關的一切大事小事被一些人「清查」的力度,我覺得這已經非常說明問題了。」這句話是否屬於原創研究?如果找不到原始的報道,又如何公佈結果。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3:37 (UTC)回覆

閣下引用的這句話是出現在討論頁,討論頁上除了引用的話全部是原創,研究則不敢當,邏輯分析我可以斗膽承受一下。

維基要求的是可查證性,請查證CCTV網站及至少其他幾十個記載十大暢銷書一句的網站。不信請Google:「在中國大陸近十年來公佈的最暢銷書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獨佔四本」,看看一共出來多少個相關結果。CCTV的來源是什麼,請問CCTV,我不是專業記者不負責這事。CCTV說得對不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CCTV官方網站的新聞報道是可以查證的信息來源,於是我用作編寫條目的依據。所以我很明確的認為:我加入這句話,有理有據,可查證。

不知道閣下要質疑的是什麼?是CCTV記者行業操守呢?還是本條目編輯手法呢?CCTV說有這事,我個人沒有興趣/能力再查下去,而且也不是維基的準則所允許的。如果真查了,倒成了閣下所說的原創研究了。—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09 (UTC)回覆

google上最早關於「近十年來全國最暢銷書籍」的搜索結果是2006年10月20日的一片報道(http://www.n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0/20/content_8305687.htm)没有信息出处,根据可查证性原则,请给于cctv可以让我们查证的出处。据我推测是cctv记者直接copy了之前的报道。

Google 上2009年顯示的最早的結果,並不表示就是該信息在網絡的最早的結果,更加不表示是該信息在非網絡世界的最早出處。CCTV的記者是否偷工減料,是否丟CCTV的臉,維基的編者無權質疑,因為CCTV本身是可查證來源。可查證來源的來源是什麼,與維基條目編輯無關。哪怕這句話就是該記者捏造的,那也是以CCTV記者的身份捏造的,他是記者,我們不是記者,在維基只能以他為準。—Msuker (留言) 2009年6月19日 (五) 10:55 (UTC)回覆

參考文獻可信度

《「余秋雨」事件始末》一文代有強烈的主觀性,將《我們有罪,我們懺悔》一文說成是余杰對余秋雨的「道歉文章」。《始末》文中多處對余杰的介紹和評價有多處明顯歪曲事實之處。 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03:24 (UTC)回覆

第一,《始末》一文指的「道歉文章」是余秋雨余杰成都會面後,余杰在某小報發表的「道歉文章」。這段原文如下:「余杰一定沒有估計到余秋雨會親自給他寫一封這麼充滿善意的信,他接信後又在魏明倫家見了余秋雨,並很快發表對余秋雨的道歉文章,承認自己在談論文革時也用了文革的思維方式,他還表示欽佩余秋雨的寬容大度。」始末繼續述說在各地出現「揭發余秋雨」的風潮後,余杰改變立場:「在這種情況下,余杰也一改他的道歉態度,聲稱要「戰鬥到底」了。從此他批判余秋雨時不再引用含糊的所謂「當年同事」的揭發,而是只舉孫光萱一個人了。」從上下文理解,這才是《懺悔》一文的介紹。

余杰在小報幾百字道歉,然後再發萬字長文繼續攻擊,也被人詬病。見於不少網絡媒體或者博克的文章,《余杰的「國際空城計」》敘述如下:「那次,余秋雨先生在魏明倫家裏見了他,向他說明了歷史真相,並告訴他已經觸犯了法律,只是考慮到他新婚,原諒了。這個過程,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有記。余杰因此產生了恐懼,立即在一份小報上發表了向余秋雨先生的道歉聲明,然而再在大報上繼續攻擊。那份小報至今還保存在我手邊,余杰,要我公佈嗎?」[1]

《空城計》一文作者據說是化名為「散劍客」的網友,沒有曾發平面媒體的資料或者作者身份介紹,所以我認為不足以作為參考沒有編入。但是足以證明《始末》一文提到的「道歉文章」不是《懺悔》這萬字攻擊,而是另有所指。閣下僅以此就說《始末》歪曲事實,或者是不知道有餘傑先道歉後反悔一事/一說,否則未免自己就有歪曲事實之嫌。

第二,條目中引用《始末》一文,並沒有用其被閣下認為偏向觀點。兩處引用,皆是用其所述事實。

事實一,章培恆教授的《恐非正解》一文。文章發表於2003年10月19日上海《文匯報》副刊,但是原文我已無法從網上找到。所以文章的觀點,只能引述別人(即《始末》一文)的總結。如果閣下認為《始末》這個總結有問題的,不妨提出新看法討論。但是從章老先生兩年後發表的《余秋雨何曾剽竊我的著作》來看,章老先生恐怕不會反對。「無端攻擊」一說的原文,還有編輯海星的《一宗偽造的「剽竊案」》引述過:「可悲的是,時至今日,對作家作這種無端的攻擊乃至誣陷,不但用不到負什麼責任,卻反而可以在媒體的炒作下,一夜之間名傳遐邇。」

事實二,余杰質疑余秋雨文革問題的唯一證據是孫光萱提供的資料,而且是家裏拿出來的據說私藏數十年的資料。這點對於不能讀完余杰全文的讀者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匯總。余杰在文革結束時三歲,家在成都。二十多年後突然提出質問,按常理判斷,作為受過北京大學多年高等教育的他提出如此看似不相干的大問題,應該是有足夠的證據。鑑於孫光萱的證據是多年內余杰提出的唯一證據,條目的讀者有理由知情,做出自己的判斷,即:余杰是不是應該憑孫光萱一個人的「家藏資料」,要求余秋雨懺悔?同時根據閣下意見,修改該句措辭。—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08:29 (UTC)回覆


2002 年開始,余杰開始以「批判過重要人物」的履歷,向美國政府申請人權保護。由於美國政府和早就去美國的中國「異見分子」並不知道真相,誤以為余杰揭開了一個國家領導人(余秋里?)的歷史面目,而這個國家領導人又殘酷地迫害了余杰,因此,居然被余杰申請成功。
這段話把余杰說的「重要人物」說成是余秋雨,也太低谷美國人的智商了。2002年余杰寫過什麼「批評重要人物的文章」是不難查證的事。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1:00 (UTC)回覆

余杰批判過誰,只要不是余秋雨就和余秋雨條目無關。

爭論余秋雨有關的文章,出現低估任何人智商的東西實在都不奇怪。《始末》一文是前後梳理事件順序比較通順的,確實是有《始末》的模樣。有人認為它偏向,也不是不引用的理由。要說偏向,批評余秋雨的文章,包括閣下提到的余杰發表的兩篇長文,難道很公正?不是一樣被用作註釋了?Wiki本來就應該引用多方的觀點。

更何況目前以《始末》一文為註釋論據的兩個要點,都是可以查證的對於別人文章的總結,而不是什麼觀點或者評價。事實一,可以查閱《文匯報》,看章老先生是不是提出過對「無端攻擊」的批評;但是該報網站目前僅提供2006年以後資料,沒辦法簡單的提供在線證據。事實二,可以查閱余杰的《我們有罪我們懺悔》,看看他除了孫光萱提供的資料是否還有別的什麼證據;但是根據目前條目的信息看,該文原文不見於網絡正規媒體。鑑於這兩個事實無法在網上找到原始資料查證,所以建議用戶參考自稱概括了這兩種原始資料的「二手資料」,即《始末》一文。《始末》本身觀點是否有偏頗,不是註釋引用的重點。如果《始末》有對於事實或者其中引述文章的歪曲,並且被其他可查證媒體資料質疑,才有理由考量它的註釋價值。—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1:44 (UTC)回覆

本人昨日於圖書館閱讀完余杰《我們有罪我們懺悔》一文的全文,文中除了提到孫光萱的資料外,在文革問題上,余杰寫到余秋雨作為「石一歌」成員撰寫《胡適傳》,引用的材料是余秋雨在其著作內的文字(具體哪一部我忘記了),另外還談到了余秋雨「年輕人不懂文革」這一句話。
石一歌條目內容1973年11月,余秋雨曾在《學習與批判》上發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與胡適的一場鬥爭談起》,但署名不是「石一歌」或者任何其它組織團體,而是「秋雨」。
1976年10月中旬,正逢「四人幫」倒台,但是為顧及國際影響,被疑有政治問題的上海寫作組主要領導朱永嘉仍然被命令按與日本先前的約定進行了友好訪問。9月剛剛從奉化返回上海的余秋雨被指示以「石一歌成員」名義參加訪問日本代表團,據余秋雨自述是同時擔任監視團長朱永嘉的任務,並擬定朱永嘉發言稿。朱永嘉訪問歸來,在飛機場即被帶走隔離審查,他回憶自己並不知道余秋雨當時有監視他的任務,並且他計劃余秋雨隨團出訪是在「四人幫」倒台前。 余杰在文中質疑余秋雨作為一個小輩、石一歌邊緣人物為什麼能夠得到信任,去監視上海寫作組的主要領導?
目前,本人並沒有在網上搜索到《懺悔》一文的全文,但在正式發行的書籍中是確實可查的。在海外擁有較多中國大陸新近出版的書籍的圖書館中,應該可以找得到收錄有《懺悔》一文的《愛與痛的邊緣》。該書在一些中國大陸的網上書店上亦可購得!
在被余杰批評過的「重要對象」被認為僅有餘秋雨一人,並且在余杰因此被質疑指責余秋雨為了出名之外還有其他企圖而質疑的文章被引用的時候,不能認為余杰批評過誰與本條目完全無關。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4:07 (UTC)回覆

另外,為什麼至今未見有人將小報公佈(收了余杰的保護費?)?如果作為相關文段編輯者的閣下在無法搜尋到網絡文章的情況下,又沒有在一些相關的紙質媒體尋找信息來源,那麼,一些說法的可查證性就不能不受到懷疑!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4:15 (UTC)回覆

看來閣下是非常想做原創調查的。在下力所不能,至少不願在Wiki試法。

余杰有沒有向余秋雨道歉,我不知道。有消息說有,但是不能查證,於是編寫中未取在本條目。上面說的小報道歉大報反悔,是討論頁,請查驗。

余杰到底有沒有批過余秋雨以外的「重要人物」,我沒有做過調查,望有識之士賜教。愚見賜教的最好辦法是寫在余杰條目中。

還有就是閣下看來不理解什麼叫證據。證據就不是推斷。余秋雨為什麼被委派監視寫作組頭腦?一種解釋可以是因為余秋雨是寫作組核心人員,委以重任。另一種解釋是余秋雨是和寫作組最沒聯繫的外人,離開上海一年多才回來一個月,比較不容易勾結。我的「原創邏輯分析」是後者,因為當時是整個寫作組系統的領導層都受到懷疑。我的分析對不對,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余秋雨為什麼可能被派去監視朱永嘉」是一個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上面說的一或者二,甚至可能是三四五。也就是說,這不是證據。如果余杰的疑問叫做證據,那是不是在下的第二種解釋也叫「證據」呢?

舉例來說,我發現一個人突然之間多出很多錢。聯想到周圍有人搶過銀行,很可能他就是罪犯,否則一個這麼笨的無業游民怎麼突然就多出這麼多錢呢?請問,這叫證據嗎?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道德會說,一個人搶銀行的證據是因為他突然很有錢,可能搶銀行了嗎?這根本就是自身論證。

余秋雨是寫作組核心成員的證據是什麼?難道是他可能是核心成員?『可能』可以作為『是』的證據嗎?—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31 (UTC)回覆

既然閣下有心且有能力讀到余杰的《懺悔》,不才勞駕閣下回答同樣的一個問題:余杰在文中給出了什麼不來自於孫光萱的證據?閣下說忘了的余秋雨自己的書,能否麻煩回憶一下是哪本書哪一章,原文如何?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證據,而不是猜想、假設、推論、分析?如果沒有,則《始末》一文總結的《懺悔》孤證成立。如果有,則《始末》一文這個總結不準確,應該立即取消這個註釋,僅保留有關章培恆文章的敘述。—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4:44 (UTC)回覆

余杰除了批評過余秋雨之外還批評過什麼重要人物,請閣下查閱維基百科余杰條目,該條目內有介紹,而且其它用戶寫入已有一段時間,請用好維基資源,既然閣下已經說「愚見賜教的最好辦法是寫在余杰條目中」。
第二,建議閣下尋求通過可能的途徑閱讀《懺悔》一文,香港政府的圖書館系統有收錄有該文的《愛與痛的邊緣》。通過search.dangdang.com可搜索到《愛與痛的邊緣》的具體目錄,另香港公共圖書館搜索結果:http://libcat.hkpl.gov.hk/webpac_cjk/wgbroker.exe?200706232222230812320+2+search+select+++1+0

第三,余杰在《懺悔》一文中就「文革餘孽」一詞表示道歉,並表示這同樣是文革在余杰自己身上的一種餘毒。
第四,本人從對「余秋雨」條目進行的編輯,僅僅是添加了外部連結和參考資料,並作了一些小修改,字數遠遠比不上閣下的貢獻。具體修改的是什麼閣下可以查證。閣下認為本人有意作原創研究何以見得?莫非閣下懂得讀心術?如果真是這樣,在下對閣下的特異功能甘拜下風。
第五,余杰對余秋雨參與編寫《胡適傳》的評論正確與否,在維基百科中只能呈現出可查證的評論。另外,閣下應當了結在文革年代如果思想被認為「不紅」,是很難被「委以重任」的。
第六,本人已提供《愛與痛的邊緣》的版權頁具體資料以及《懺悔》一文在書中的具體頁數,完全可供查證。
第七,請閣下理解可查證性與真實性的區別,材料與證據的區別。Xeusino 2007年6月23日 (六) 15:04 (UTC)回覆

第一,余杰條目,註釋0,外部連接0,不知如何利用?

第二,要我出錢買余杰的文章,可能性為零。如果連接有原文,煩勞閣下加入條目,供廣大用戶查閱。余杰寫得好不好、對不對,與編寫Wiki無關,因為Wiki需要第二手資料(如《始末》,不管偏不偏,是非Wiki用戶的發佈觀點),而不是閣下或者我或者任何其它用戶的主觀意見。

第三,不知道這事有何關係?

第四,因為閣下在上面的討論中反覆要求我或者其他人做出原創調查。先是CCTV的來源是什麼,是哪個機構公佈的,然後是為什麼涉及道歉的小報沒有被公佈。都是不見於公眾媒體的信息。

第五,余杰的評論到底是什麼,洗耳恭聽中。恕我不願進行第一手調查。文革情況,我了解多少,不了解多少,又是閣下欲強加的「原創」,甚至是Wiki最反對的成見和偏見,所以恕我避而不談。

第六,我從來沒有質疑過閣下提出的書頁,不知何來此一感嘆?

第七,證據是能夠證明一件事的。推論是不能的。請問閣下一個簡單的問題,余秋雨「可能是因為是寫作組核心而被派監視團長」是證據?還是邏輯分析?『余秋雨可能是因為和寫作組關係疏遠而被派監視團長』是證據?還是邏輯分析?

容我加個第八,《始末》一文寫得好不好、偏不偏、對不對,據我所知沒有任何其它發表過的文章加以評論。不知閣下繼續「研究」之後,能怎麼樣?條目主體中不可能寫上:《始末》一文被張三李四認為不公正(來源:討論頁)。除非閣下能夠找到針對《始末》的資料,否則退一萬步,該條目不過是引用了一篇極力辯護余秋雨的文章。既然可以有極力抨擊余秋雨的文章在,何過之有?—Msuker 2007年6月23日 (六) 15:31 (UTC)回覆

他沒讀過韓寒作品的時候,就敢批判,學術作風很差

Wcam (留言) 2009年7月21日 (二) 06:44 (UTC) 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Wcam (留言)於2009年7月21日 (二) 06:4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呵呵,這個主頁余秋雨的手下人還挺多! 說說客觀的都不行嗎? --武士野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6:31 (UTC)回覆

真實性與平衡性

在本條目的前面部分(含淚事件條目之前),關於余秋雨經歷的介紹,尤其文革和文史錯誤問題的部分,有非常明顯的傾向性,片面維護余秋雨而不尊重事實本身。其依據多在於其維護者的帶有情感傾向的言論與其本人含有大量不實描述的自傳。而本人依據大量證人證詞,以及當事清查者、重要文史專家的表態,在提供詳細證據出處的基礎上所作的修改則未能被採用。依據引注,這些證據都真實可考,其可靠性可以檢驗。只有客觀真實的作品才有價值,平衡性的訴求不在於為平衡而正反五五開,以維護不真實與錯誤或虛假信息為代價。平衡性的根本在於公正與真相。希望編輯能充分注意到這點。

條目重心偏移問題

該條目是專門介紹「余秋雨」這個人,不是具體介紹「含淚與災民事件」,如果「含淚與災民事件」的文字數目超過了其他文字內容,就造成了文不對題的問題。--劍指中原留言2012年4月4日 (三) 11:41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余秋雨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1日 (一) 10:21 (UTC)回覆

返回 "余秋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