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尚可孤

由Walter Grassroot在話題新條目推薦討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哪一位中唐將領曾參與安史之亂但後來成為平定朱泚之亂的功臣,後在討伐叛將李懷光時病死軍中?
    尚可孤條目由HenryXVII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HenryXVII討論 | 貢獻),屬於「history」類型,提名於2018年8月29日 01:58 (UTC)。
    • (+)支持:基本符合DYK標準,鼓勵性地支持,但有(!)意見供參考。抄送在海外東經中寫出原創總結內容,而且此後仍然在互助客棧認為二次來源古籍對條目質量沒影響的@Walter Grassroot
    1. 古文翻譯腔。這次的條目古文翻譯腔不明顯,但是仍有。從古文借用概念(名詞、動詞)是可以的,但使用過多的話會導致一般讀者讀不懂。而古文的句式、表現方式則應注意避免沿用。我知道主編已經儘量修改了,但還是有一些例子,如「魚朝恩統領禁軍,愛其勇,很器重他」。這裏的「愛其勇」就屬於明顯的古文表達(我改了一下)。再比如,「京城的百姓和僧人道人都歡呼感泣」,就不是當代中文的用法,當然這是一個事實描述,但這句話其實是為了說他受民眾歡迎/愛戴,但古文的表達方式偏偏不直說,非要狀貌,說的其實是「他當時受歡迎的程度達到了各界人士夾道歡迎情緒激動的程度」,這就是個偽裝成事實描述的暗示。
    2. 以古籍為主幹來源。古籍來源是造成古文翻譯腔的原因:因為不得不翻譯。而且古籍來源不能反映當代史學研究結果,即使僅僅描述事實,都有可能在主次上不符合當代規範(古人對歷史學的認知和今人當然不同);而評價部分更是反映了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有古人對其有評價,豈不說明該條目缺乏關注度?如果今人有評價,為什麼不寫上去? 如果以當代歷史研究成果為主幹來源的話應該也不會有前面第一點古文式暗示表達問題。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8月29日 (三) 05:12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支持一個。--該用戶 強烈支持所有用戶當選為管理員 2018年8月29日 (三) 15:02 (UTC)回覆
    • (+)支持:因為僅是DYK個人認為還是有符合,翻譯腔還是有。 --IMJENRY ✆留言 2018年8月30日 (四) 14:26 (UTC)回覆
    • (+)支持,已經補充數個當代來源。唐史了解甚為不足所以不便出手,通常來說元朝及以前的史書,大多仰賴於官方修史。因為劉昫的舊唐書、歐陽修的新唐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來源支持已經足夠充沛、交互支持、並堅實有力,就算我調用現在的地方志,也都是直接高度譯同此三部巨著(雖然覺得狗尾續貂,但我卻也做了)。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8月31日 (五) 13:44 (UTC)回覆
      • 然而你補充的來源對條目質量並無改善作用。百家姓探秘什麼的顯然不是像樣子的歷史讀物,自家宗祠的對聯也稱不上什麼像樣子的評價。並不是剪貼就是對條目的改善。希望您不要拿這個當什麼功勞。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8月31日 (五) 15:53 (UTC)回覆
      • 功勞?肯定沒有。鄙人對維基百科沒有任何功勞,在Henry兄面前,我只有仰望,所做的也僅是狗尾續貂。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9:45 (UTC)回覆
    • (+)支持自家宗祠的對聯代表後世子孫對此人的評價,應該算重要的參考。這篇我覺得已經寫到極限了,可能真的沒有歷史的學術論文專門分析此人。此類條目我覺得引用多本史書交叉比對就算充分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31日 (五) 18:22 (UTC)回覆
      • 不太贊同你的這個看法。後代子孫認為此人重要,有評價,當然是好事,能證明至少在他的家族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然而這個對普通的讀者來講意義並不大,遠遠比不上當代歷史學家的評論,或者當代文化中仍然存在的影響。至於史書,我說了,問題不在於可信性,在於古籍不反映當代歷史研究成果,容易導致原創研究或者不符合當代規範的內容。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日 (六) 06:18 (UTC)回覆
返回 "尚可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