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由WQL在話題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典範條目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新條目推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5年4月9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5年4月23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2017年12月25日典範條目重審維持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5年4月5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太平洋颱風季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典範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典範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太平洋颱風季專題 (獲評典範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典範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評選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球物理學,提名人:7留言2015年4月2日 (四) 14:21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4月2日 (四) 14:21 (UTC) 至 2015年4月9日 (四) 14:21 (UTC)



    7票支持,0票反對,入選。—Howard61313留言2015年4月9日 (四) 15:26 (UTC)回覆

    特色條目評選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球科學,提名人:7留言2015年4月9日 (四) 14:30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4月9日 (四) 14:30 (UTC) 至 2015年4月23日 (四) 14:30 (UTC)
    10支持,0反對,入選。--219.129.196.106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4:3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7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7日 (三) 09:02 (UTC)回覆

    格式問題

    英文名稱等為無用資訊,統一並非理據,請MCC214君不要回退。--M.Chan 2017年11月30日 (四) 11:02 (UTC)回覆

    典範條目重審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氣象學,提名人:MCC214留言2017年12月11日 (一) 10:20 (UTC)回覆
    投票期:2017年12月11日 (一) 10:20 (UTC) 至 2017年12月25日 (一) 10:20 (UTC)
    • (※)聲明薇子在針對關於菲律賓譯名的討論,僅有以下言論(僅擷取有關菲律賓譯名之部分),其他言論則非出於薇子之口,還請切勿編造、曲解或聽信未經證實的流言:
    1. 建議加入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以進行整合並避免後續爭議。以下是薇子提議的條目命名要素優先次序
      1. 國際名稱(1999年以前則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
      2. 菲律賓熱帶氣旋名稱,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
      3.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編號,如熱帶低氣壓WP012016
      4. 具其他機構編號或其他慣用稱呼者,如熱帶低氣壓618丁丑風災
      5. 無特殊稱呼者,則以「公元年份+月份+侵襲處+熱帶低氣壓」稱之,如2009年9月越南熱帶低氣壓
    2. 很多颶風和其他洋域的熱帶氣旋皆無官方譯名,但這些條目可多得是颶風多格2011年熱帶風暴唐等),在無官方和媒體譯名的情形下,當然能使用自己的譯名。再者,使用菲律賓名稱亦出現於路徑圖(如File:Auring 2017 track.png)、衛星雲圖(如File:Auring 2017-01-07 0140Z.jpg)、維基共享資源分類(如Category:Tropical Depression Auring (2017))的命名等,既然已是使用上的社群共識,應繼續沿用菲律賓名稱。
    3. 問題是JTWC編號無媒體使用之,PAGASA名稱則有(菲律賓媒體會使用),若媒體與氣象機構相較,後者顯然更親近於大眾,所以反而是PAGASA名稱會更通俗一些,JTWC編號亦僅研究氣象的人或是氣象迷才看得懂,而非閣下所謂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會閱讀條目的人又不是只有氣象迷或研究氣象的人。還有個人認為應該訂立一套標準,免得後續出現編輯戰,不能因為2013年熱帶低氣壓威爾瑪是過去的條目而不改,放在那兒總有一天,還是會有人特意去改成「熱帶低氣壓WP302013」或「熱帶低氣壓30W (2013年)」而引發爭議。
      關於閣下所提到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的問題,純粹是因為編者沒有放置PAGASA報文或其他來源的問題,怎能怪PAGASA名稱本身?至於華語譯名是必須使用的,不能因為沒有官方中文譯名而使用原文作為標題,不然熱帶氣旋條目幾乎都要重新命名成諸如「熱帶風暴Don (2011年)」之類的標題名稱,這樣有比較好理解?符合命名常規的要求嗎?而且「JTWC編號相較PAGASA名稱,更多人知道」此說法根據何在?
    4. 有關PAGASA華語譯名方面,一來可參考菲律賓世界日報的相關報導,再來可參照此表,如果有國際音標在旁輔助唸法,相信是更有公信力的。
    5. 嗯,但還是(&)建議名稱為主、編號為輔的模式,來為條目命名,各個機構的編號亦有關注度上的問題,更無法反映在二手來源上(至少菲律賓名稱在有些媒體還是會使用)。至於條目名稱上的地域轉換,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比較適合在另一篇討論串提出。—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enbeens對話貢獻)加入。

    僅通告上次評選時有投票的用戶。--米莉婭諾朵卡 2017年12月24日 (日) 09:57 (UTC)回覆


    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為一個FA,本人打算完善FA,卻獲告知「請說明其他風暴條目的格式有甚麼好處值得本條目跟隨」,這代表FA要原封不動了吧。

    譲不讓完善FA取決於社群共識,所以還是有請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Michael Chan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A2569875user:Tenbeensuser:ATuser:Wong128hk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heodore Xu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亦歡迎其他用戶參與此討論,謝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0:50 (UTC)回覆

    一篇典範條目展現出我們最好的作品,並以專業的寫作標準和介紹且大致附有可靠來源可供查證。除了滿足所有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方針,它具有以下特徵:

    1. 它是—
      1. 編寫良好:它的行文具有吸引力和專業水準;
      2. 全面:它沒有忽略主要事實或細節,並將主題置於內文中;
      3. 考證充足:針對相關文獻進行全面而有代表性的調查。聲稱可以由高質量的可靠來源進行驗證,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得到內文引用的支持;
      4. 中立:它公正地展現觀點,沒有偏頗;
      5. 穩定:它不受正在進行的編輯戰影響,除了回應典範條目評選外,其內容每天都沒有明顯的變化。
    2. 它遵循格式手冊,包括提供—
      1. 序言:一個簡明的序言章節總結了主題,並為讀者準備了後續部分的細節;
      2. 合適的結構:一個實質但不是蓋過一切的分級章節標題系統;
      3. 引用一致:在標準1c要求下,使用腳註進行內文格式的內文引 (<ref>Smith 2007, p. 1.</ref>)或哈佛參考(Smith 2007, p. 1)—請參閱有關格式參考的建議的列明來源。不需要使用引文模板。
    3. 媒體。它在適當情況下有圖像和其他媒體,簡潔的題注可接受的版權狀況。圖像遵循文件使用方針非自由圖像或媒體必須符合包含非自由內容的標準,並附上相應的標籤。
    4. 長度。它始終聚焦於主題,而不會深入不必要的細節,並使用摘要格式

    你們認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符合了FA標準那一/幾條甚至全部,或是沒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37 (UTC)回覆

    1. 國際名稱(1999年以前則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
    2. 菲律賓熱帶氣旋名稱,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
    3.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編號,如熱帶低氣壓WP012016
    4. 具其他機構編號或其他慣用稱呼者,如熱帶低氣壓618丁丑風災
    5. 無特殊稱呼者,則以「公元年份+月份+侵襲處+熱帶低氣壓」稱之,如2009年9月越南熱帶低氣壓

    另外,我必須(~)補充關於菲律賓華語譯名的部分,PAGASA的華語譯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雖然華語譯名具有關注度問題,但這個名稱的本身就受到《原創研究方針》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且如果有爭議,由可靠來源發表的譯名優先使用,其次先到先得。--🍫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26 (UTC)回覆

    什麼叫"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Temp3600留言2018年1月30日 (二) 13:09 (UTC)回覆
    本人認為應在西北太平洋太平洋颱風季上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31 (UTC)回覆
    當年的FA評審的用戶只是認為劉嘉改了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後「譯自英語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充足/豐富,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寫的不錯」才評選成為FA的,而非格式沒有問題和應該有紅鏈甚至翻譯腔,再者基於先到先得原則,劉嘉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前的格式的確為強度+颱風譯名(英文官方譯名)[3],而颱風季只有一個FA條目「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相反颶風季有22個FA條目。(見[4])--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29 (UTC)回覆
    MCC214君:《命名常規方針》定曰:「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可供參考。既然條目名都不標註英文,章節標題也是同理。--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6:53 (UTC)回覆
    等待TD君回應,本人不再補充。--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32 (UTC)回覆
    「如果叫他們將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外)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到時就會因全保護而無法編輯!」,2月3日所説的一語中的,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已被半保護,現時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編輯戰仍在進行,Tenbeens和卡達,一早本人已預知會發生編輯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3 (UTC)回覆
    • (!)抗議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請閣下不要預設本人之立場!只要在社群間達成共識的事情,本人是會遵照社群共識進行編輯,請閣下不要隨意預測我的立場。天秤君同樣會是依照和平、理性的方式尋求社群共識,而不是透過大量的辯解要求所有編輯達成自身的利益或共識!--夫怦R주인공~✿ 2018年2月18日 (日) 03:08 (UTC)回覆
    • 忘了自己說過什麼,還說大家誤解閣下語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和「不是一定會發生」兩種說法是否有所出入?回歸正題,之所以出現此次編輯戰,乃因共識仍未產生所致,大家都很努力集結出共識,縱然規則可以忽視,但共識必須是諸位編者有目共睹,望閣下理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6 (UTC)回覆
    (?)疑問: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B dashuser:CHING WAI KONG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yphoon Hato,其他人呢?--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8 (UTC)回覆
    • (:)回應:為什麼不使用以下方法?
               熱帶氣旋中文名稱 (熱帶氣旋英文名稱)
               PAGASA: PAGASA英文名稱 (PAGASA中文名稱)
               這樣應該可以解決問題?--TY.Hato2018年2月16日 (五) 05:13 (UTC)回覆
    

    分段A

    基於名從主人,以及現時看似無共識,再不用WP:SNOW就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開玩笑的]。使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之提案無共識,故仍應避免使用或提及。另:@MCC214Michael Chan該是時候提議設立《公信力方針》了[可能不是開玩笑的]。— 2018年3月4日 (日) 14:00 (UTC)回覆

    Sanmosa君,注意名從主人原則僅限於中文,否則英國條目要用英文命名,法國條目要用法文命名。--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16 (UTC)回覆
    @Michael Chan請勿過份狹隘解釋扭曲《名從主人》。— 2018年3月4日 (日) 14:27 (UTC)回覆
    然而的而且確白紙黑字,明文規定了,又如何算是過份狹隘?--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31 (UTC)回覆
    @Michael Chan《名從主人》有言:

    既然菲律賓華語譯名不是官方譯名,則不應採用。至於你所爭論之點(菲律賓華語譯名比英語更應優先採用),個人看過一份菲律賓華語報章(菲律賓商報),未見有採用菲律賓華語為譯名者。— 2018年3月4日 (日) 23:43 (UTC)回覆

    「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裏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2:53 (UTC)回覆
    @Michael Chan「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裏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不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並無表明必須。— 2018年3月5日 (一) 08:32 (UTC)回覆
    同意,可以不等同必須,「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不等於「維基百科編者必須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38 (UTC)回覆
    「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現在有人已證明菲律賓華語譯名不太有可靠來源支持,何來「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和「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之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43 (UTC)回覆
    《命名常規》

    在存在官方中文譯名,並已作為條目名稱時,在闡釋一事物時,當英文本名比中文譯名更能有效闡釋該事物時,應當採用英文本名,而非不可供查證的中文譯名。另外,請@Michael Chan不要因過分固執於方針而忽略人類常規。沒有人會知道你是指那個「阿加頓」或「必行(Bising)」(你查了也不知道是哪個),但正常人一查「Hato」就知那是「天鴿」。— 2018年3月5日 (一) 08:48 (UTC)回覆

    劣質條目的存在,或許還可以接受;但把優質條目劣質化,則絕不可接受!— 2018年3月5日 (一) 08:55 (UTC)回覆
    @SanmosaMCC214:「優先使用」,即是沒有了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的話自行翻譯都沒有問題。而且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中文是常識,如果真的按照你們的說法「可以不等同必須」,即是你們認為整個條目通篇外文都沒有問題?而且不單是菲律賓世界日報,連台灣自由時報也有使用,反之沒有找到中文媒體直接使用英文名來稱呼之。--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9:49 (UTC)回覆
    @Michael Chan在菲律賓,竟然只有菲律賓世界日報使用?真神奇!在菲律賓也幾乎沒人用的名,在台灣用,不算是例子(我也提過《菲律賓商報》的)。另外,請勿扭曲本人原意:「可以不等同必須」並非指整個條目通篇外文都沒有問題(絕對性),而是指間中使用外文並沒有問題(相對性),否則我也不會在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3/05#Kwu Tung North表達了「應移入英文維基」的意見了(如果英文維基已經有該英文條目的話,我早就投刪除票了)。— 2018年3月5日 (一) 09:59 (UTC)回覆
    請以中文為準。至少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Agaton甚至沒有中文媒體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27 (UTC)回覆
    @Michael Chan未見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兩者一樣形蹟罕至。— 2018年3月5日 (一) 10:32 (UTC)回覆
    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就有一些。那麼也請你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36 (UTC)回覆
    @Michael Chan你又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指中文媒體會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而是中文媒體既不會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亦不會用菲律賓華語譯名稱呼。還有,你提及了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請直接提及該(等)來源。你真的要我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的話,那我就惟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台灣自由時報也有括著「Agaton」。— 2018年3月5日 (一) 11:11 (UTC)回覆
    為何臺灣用的不算?[8][9][10]。--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回覆
    @Michael Chan上面那句「台灣不算」,我已經刪除了。但除了《菲律濱世界日報》和台灣《自由時報》以外,還有沒有其他?(不一定要從條目中找)。— 2018年3月5日 (一) 11:26 (UTC)回覆
    Sanmosa君:這些已經足夠了。--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3 (UTC)回覆
    @Michael Chan個人認為認受性仍然不足。內地呢?港澳呢?星洲呢?大馬呢?— 2018年3月5日 (一) 13:39 (UTC)回覆
    Sanmosa君:在沒有找到相關資料時仍然應該中文優先。--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50 (UTC)回覆
    @Michael Chan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 2018年3月5日 (一) 13:52 (UTC)回覆
    事實上菲律賓華語譯名符合《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4:24 (UTC)回覆
    建議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上WP:IAR《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如Sanmosa所說,「阿加頓」和Agaton均非常用,但(菲律賓華語譯名)不符關注度是事實,Michael Chan,你試用來源搜尋:"阿加頓"」——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和來源搜尋:"Agaton"」——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找一找,如以中文優先,那以後就會有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甚麼都可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7:58 (UTC)回覆
    菲律賓華語譯名本身只是胡亂譯出來的,沒有認受性和公信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8:06 (UTC)回覆
    要忽略也要有個理由,中文維基百科上沒有認受性和公信力。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是沒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09:12 (UTC)回覆

    分段B

    分段C1

    • @Typhoon HatoMCC214Sanmosa:如果不容許編者自譯,那麼1958年前的大部份太平洋颱風條目,以及2007年前的颶風、氣旋條目將改用英文命名,因為菲律賓名稱和很久以前的國際命稱同樣沒有官方名稱。--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8:15 (UTC)回覆
      • @Michael Chan國際名稱的官方譯名則已足夠不見得一定要有非官方的菲律賓名稱的華語譯名。在有官方的國際名稱的情況下,應經常使用該官方的國際名稱的官方譯名(如無官方名稱則可自行翻譯國際名稱,而不是菲律賓名稱)。— 2018年3月7日 (三) 08:44 (UTC)回覆
    • @Michael Chan40年代二戰後的颱風英格瑞(香港稱「無名」)中「英格瑞」是官方譯名,而英文名是美國官方給的,不見得要用英文。— 2018年3月7日 (三) 08:36 (UTC)回覆
      •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是官方機構,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從來沒有成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該機構更加沒有提供官方譯名。有關名稱只有立場親美的國家才會採用。香港天文台會為1947年以後的襲港風暴提供譯名;而臺灣中央氣象局會為1958年以後的風暴提供譯名。所以1945—57年的非襲港風暴沒有官方譯名;而1945—99年更是沒有官方名稱!且為何同樣是編者自譯和非官方名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可以作為條目名稱,菲律賓氣象局就連放在文中的不行?--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13 (UTC)回覆

    怎會不是官方?而且,菲律賓名稱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而不是菲律賓名稱。請君切勿試圖篡改歷史:歷史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2018年3月7日 (三) 09:23 (UTC)回覆

    分段C2

                                                   颱風天鴿(Hato)
                                                   PAGASA:伊桑(Isang)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09:37 (UTC)回覆

          • :不可以。《命名常規方針》規定了:「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而中文來源中以「阿加頓」(Agaton)稱呼之,故英文名應是附加資訊,應以颱風天鴿(伊桑)稱呼之。--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0:39 (UTC)回覆
    • 不要忘記,英文名為官方譯名,而基於中文來源的常用次序和英文名為官方譯名的性質,故應以以下格式表示: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0:53 (UTC)回覆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這樣讀者才會記得更多,以上。--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1:31 (UTC)回覆

    分段C3(約法三章草案)

    1. 盡量使用機構(及其譯名)之全寫,英文縮寫可在內文以括號方式提及一次,然後可選擇是否直接使用英文縮寫(如:PAGASA);中文縮寫可在內文提及過全寫之後直接使用,但只可去除國家或地區名,如有造成混淆,則不可
    2. 盡量在內文使用全球通用的譯名;及
    3. 使用非全球通用的譯名時,僅括號標注其於該相關機構發佈相關原文名之內文,並加上有關使用該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的來源於括號內。當該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無來源時不標注。內文其他地方不標注

    僅以上條件而已。本人已作出重大讓步,還望各方盡快解決爭論達成共識。— 2018年3月9日 (五) 13:46 (UTC)回覆

    • 一、支持「盡量使用機構(及其譯名)之全寫」,反對「英文縮寫可在內文以括號方式提及一次」,這些應在相關條目加。
    • 二、如果是「盡量使用全球通用的譯名作為條目名稱」的話支持。
    • 三、「當該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無來源時不標注。內文其他地方不標注。」反對方一直未回應在《原創研究方針》規定「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而菲律賓華語譯名在中文的通用性大於原文的情況下如何忽略規則?
    • 以上。--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4:25 (UTC)回覆

    考慮到當地華人使用的俗名,我們也要考慮處了我們之外的意見,如若刪去了一些必要的縮寫便給當事人不必要的一些困惑,私以為不如保留菲律賓的縮寫而不保留中文主流地區的縮寫。OuiOK留言2018年3月9日 (五) 14:36 (UTC)回覆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15 (UTC)回覆

        • @MCC214同上所述,請提供理據。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沒有理據的意見可以根據《共識方針》忽略。--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09:19 (UTC)回覆
        • 一,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本身只是基於中文媒體的需要,二,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人人都可以自行翻譯(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沒有公信力可言,故對原創研究方針WP:IAR,三,可以不等於必須,四,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在中文的通用性大於原文不代表有甚麼意義,五,英文官方譯名原自菲律賓,而菲律賓人普遍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他加祿語),而非中文!--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9 (UTC)回覆

    未得到一致共識前,個人認為不應使用沒有媒體使用的菲律賓名稱華語譯名。如果有媒體使用菲律賓名稱華語譯名,則直接使用該譯名。—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8 (UTC)回覆

    分段D

    • @MCC214如果這樣是可以的話,那麼以後可以會出現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西北太平洋(Pacific Ocean)、菲律賓(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甚麼都可以,到時只會更混亂。--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04:38 (UTC)回覆
    • (:)回應:明明就有寫。--TY.Hato2018年2月16日 (五) 05:13 (UTC)回覆
    • @Typhoon Hato那麼你是不是想強烈熱帶風暴苗柏的首段變成「強烈熱帶風暴苗柏(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Merbok,國際編號:17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語: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WP042017,台灣譯名:莫柏)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2017 Pacific typhoon season)第2個被命名(Naming)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苗柏」(馬來語:Merbok,國際音標:[ˈmɚbok])一名由馬來西亞(Malaysia)提供,即斑馬鳩,常見於郊外和荒地,為馬來人喜愛飼養的一種雀鳥。華南地區多在6月受到年內首次熱帶氣旋吹襲,苗柏影響菲律賓(Republika ng Pilipinas)中部後,逐漸移向廣東沿岸,為該區的2017年風季揭開序幕。苗柏在6月12日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直逼珠江口一帶,並成為2008年颱風鸚鵡以來首個進入香港境內的風暴,當中香港天文台更需要繼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後首次針對年內首個襲港熱帶氣旋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09:58 (UTC)回覆
    • 為何不可?中文維基可以有英文來源,惟獨是內容不可以?標題格式本身就有吸引讀者的作用,如以下格式一樣:
                                                  中港澳台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3日 (二) 10:32 (UTC)回覆

    分段E

                                      中港澳台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0:32 (UTC)回覆

    • @MCC214一、《命名常規方針》前一段就規定了「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故「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需要在「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的前提下執行;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故國際英文名稱僅應標註在條目的首行;三、請不要假定所有讀者都懂得英文!--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1:07 (UTC)回覆
    • @Michael Chan也請君不要假定所有讀者都懂得那些菲律賓華語譯名是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3:36 (UTC)回覆
    • 我個人的底線就是,除非那些菲律賓華語譯名有媒體採用,否則維基百科亦不予採用(原因:已經有國際名稱之譯名,無須再另外翻譯)。— 2018年3月18日 (日) 13:39 (UTC)回覆
    • 我個人的底線是有方針依據的:據《命名常規》〈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

    以上。— 2018年3月18日 (日) 13:43 (UTC)回覆

    分段F

    ŚÆŊ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4日 (六) 13:13 (UTC)回覆

    分段G

    建議停止討論

    本議題已經耗時甚久,短期內看不出有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建議停止討論。若諸君真的認為還有討論下去的必要,那麼請另開新議題,好讓現有內容得以早點存檔。提醒一點:若要另開新議題,標題請寫得精確一些。--Kolyma留言2018年4月26日 (四) 15:38 (UTC)回覆


    此討論沒有共識,而且此討論有偏離主題的傾向,故自此關閉此討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8日 (六) 08:28 (UTC)回覆

    返回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