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25號潛艇 (1918年)

德國潛水艦

陛下之125號潛艇(德語:SM U 125[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UE-II型遠程布雷潛艇或稱U艇的九號艇。它由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8年5月26日下水,至同年9月4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U-125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但從未參與任何海戰。戰後,根據停戰協議的要求,該艇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正式投降;後移交日本,並一度以O-1號潛艇(日語:〇一潜水艦)之名在大日本帝國海軍運用。

O-1號潛艇(原U-125號)在橫須賀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艦名 U-125號
下訂日 1916年5月27日
建造者 漢堡布洛姆與福斯船廠
船廠編號 302
下水日期 1918年5月26日
入役日期 1918年9月4日
結局 1918年11月26日引渡英國,後移交日本
大日本帝國
艦名 O-1號
獲取日 1918年12月19日
啟用 1920年
停用 1937年5月31日
更名 2900號
重新歸類
  • 配重艇(1927年5月19日)
  • 輔助艦(1931年8月19日)
結局 1937年6月26日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1]
船級 UE級潛艇
船型 UE-II型遠程布雷潛艇
排水量
  • 水上:1163噸
  • 水下:1468噸
船長 82米(全長
船寬 7.42米
高度 10.16米
吃水 4.22米
動力輸出
  • 2400匹馬力(柴油機)
  • 1235匹馬力(電動機)
動力來源
速度
  • 水上:14.7節
  • 水下:7.2節
續航力
  • 水上:11470海里以8節
  • 水下:35海里以4.5節
潛航深度 75米
乘員 4名軍官、36名水兵
武器裝備
服役記錄
所屬
指揮官
  • 海軍上尉漢斯·斯卡貝爾[2]
  • 1918年9月4日-11月11日
參與行動
戰績
服役記錄
所屬
指揮官
  • 海軍少佐田尻敏郎
  • 1919年1月7日-1919年3月18日
  • 海軍少佐木內達藏
  • 1919年3月18日-1919年7月24日

設計

1916年春天,基於既有的UE-I型潛艇在適航性和速度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且極易發生故障,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啟動了名為第45號方案的千噸級布雷潛艇設計工程,即UE-II型潛艇。新方案是UE-I型和雙殼體德語ZweihüllenbootU-115至U-116型的綜合體,其艏部結構幾乎是完全照搬了後者的設計,艉部的耐壓殼體則必須設計為橢圓形,以容納大型水雷貯存艙。[3]

U-125號是UE-II型潛艇的九號艇,也是由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U-122至U-126號)的第四艘。與伏爾鏗船廠承建的前五艘姊妹艇(U-117至U-121號)相比,其長度和水下性能略為提升,惟在續航里程和武器裝備方面有所減弱。U-125號的全長為82米,舷寬7.42米;有4.22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1163噸,水下為1468噸。它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2,400匹公制馬力(1,765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35匹公制馬力(908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直徑1.61米長的螺旋槳。其潛航深度為75米。[1]

U-125號在水上的最高速度可達14.7(27.2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則為7.2節(13.3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1,470海里(21,240公里),或以4.5節(8.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35海里(65公里)。與UE-I型類似,該艇的布雷裝置也是由水雷布放管和貯存台架組成,兩個3層台架最多可貯存42枚UC200型水雷,水雷艙佔據艇體後部約四分之一的艙段。此外,通過上層構造左右兩舷的耐壓裝載艙還可額外貯存30枚水雷,它們通過專用導軌輸送至水雷艙。[3]出於自衛需要,U-125號也配有四具艇艏魚雷發射管,並可攜帶至多14枚魚雷;作為輔助武器的甲板炮英語Deck gun則是一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36名水兵。[1]

歷史

U-125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作為L項戰時訂單(Kriegsauftrag L)的一部分,於1916年5月27日向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訂購,建造編號為302。艇體於1918年5月26日下水,至同年9月4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漢斯·斯卡貝爾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2]完成海試後,U-125號被編入分駐黑爾戈蘭島布倫斯比特爾的第一潛艇區艦隊服役,並一直隸屬於該部隊直至戰爭結束。[4]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125號未及參與任何行動,也沒有擊中任何船舶。[5]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125號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並在哈維奇正式向協約國投降。同年12月,該艇作為戰利品由日本接收,並更名為「O-1號潛艇」(〇一潜水艦)。1919年1月3日,裝甲巡洋艦出雲號將該艇從哈維奇拖曳至波特蘭島。經過出海調試後,O-1號由大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二特務艦隊日語特務艦隊負責押送回日本,並於1919年6月18日抵達橫須賀[6]

O-1號未編入日本海軍序列英語Navy Directory,而是在完成整修後用於研究和測試,為日本潛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其中I-121級潛艇日語伊百二十一型潜水艦便是直接以其為範本建造。1921年1月至3月期間,O-1號在橫須賀海軍工廠被部分移除武裝,之後作為吳市海軍學校的浮船塢運用至1925年1月。1927年5月19日,日本海軍轉而將O-1號作為潛艇打撈的配重艇使用,並進行了相應的改造。[7]完成改造後,它成為練習特務艦朝日號的沉沒救援實驗和訓練對象。1931年8月19日,該艇以輔助艦的身份重投服役,並更名為「2900號」,但繼續用於沉沒潛艇的救援實驗和訓練。1937年5月31日,由於艇體老化和朝日號救援設備的拆除,日本當局決定將這艘配重艇拆作煉鋼材料。[8]受此影響,2900號於同年6月26日拆解報廢。[9]

註釋

  1. ^ SM表示「Seiner Majestät」,即「陛下之(潛艇)」。

腳註

  1. ^ 1.0 1.1 1.2 Gröner 1991,第15頁.
  2. ^ 2.0 2.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ans Scabell.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16]. 
  3. ^ 3.0 3.1 陳進,第140頁.
  4. ^ Herzog,第136頁.
  5. ^ Herzog,第124頁.
  6. ^ Herzog,第91頁.
  7. ^ 潛水艦救難用沈錘船,第2頁.
  8. ^ 軍務1機密第218號,第3頁.
  9. ^ S12第6102號,第74頁.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