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暫時還不想寫,先空着吧

常用指引及模板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外部連結

無文字連結:

[http://example.com/]
[1]

文字連結:

[http://example.com/ 网站链接举例]
網站連結舉例

繁簡處理

維基百科:繁簡處理

             -{zh-hans:一般简体词汇; zh-hant:一般繁體詞彙; zh-cn:大陆简体词汇; zh-tw:台灣正體詞彙; zh-hk:香港繁體詞彙; zh-mo:澳門繁體詞彙; zh-my:大马简体词汇; zh-sg:新加坡简体词汇}-

國家及地區標示模板

維基百科:國家及地區標示模板

顯示結果 使用方法 備註
  南極洲 {{ATA}}
  澳洲 {{AUS}}
  比利時 {{BEL}}
  加拿大 {{CAN}}
  中國 {{CHN}}
  德國 {{DEU}}
  法國 {{FRA}}
  英國 {{GBR}}
  日本 {{JPN}}
  荷蘭 {{NLD}}
  中華民國 {{ROC}}
  大韓民國 {{ROK}}
  俄羅斯 {{RUS}}
  美國 {{USA}}

列明來源

維基百科:列明來源

網頁:

       <ref>{{Cite web |url =  引用网址(必填) |title = 引用标题(必填) |author = 作者 |date = 原文发表日期 |publisher = 出版者 |language = 语言 |accessdate = 查阅日期 |quote = 引用的相关原文 }}</ref>

如何顯示「|」

幫助:引文格式1錯誤

  • 當引用豎線(|)之間的文本不包含等號(=)時,引文格式1/2模板則會忽略該文本並報錯。
  • 當在網址中需要使用豎線時可以用%7c等價替換。而當在非網址處要使用豎線時則可以使用&#124;等價替換。

來源請求

模板:Citation needed/doc

第一種方法

語法:{{subst:Citation needed/auto|請求來源的內容}}

原始碼 {{subst:Citation needed/auto|到2006年12月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
顯示 到2006年12月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來源請求]

第二種方法

語法:{{Citation needed|請求來源的內容|time=xxxx-xx-xx}}

其中的xxxx-xx-xx按年月日的順序填入,如2024-05-31。

原始碼 {{Citation needed|到2006年12月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time=2024-05-31}}
顯示 到2006年12月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來源請求]

使用備註

模板:NoteTag

一般式:註腳原碼內容分散在正文

假設有一段這樣的文本:

==內容==
九子連環{{refTag|1=參考a}}萬筒索{{noteTag|1=註x}}{{refTag|name=RefB|1=參考b}},
五門{{noteTag|1=註y}}風箭{{refTag|name=RefB}}皆盡齊{{refTag|1=參考c}}。

==備註==
{{noteFoot}}

==參考資料==
{{refFoot}}

則顯示的效果為:

內容

九子連環[參 1]萬筒索[註 1][參 2], 五門[註 2]風箭[參 2]皆盡齊[參 3]

備註

  1. ^ 註x
  2. ^ 註y

參考資料

  1. ^ 參考a
  2. ^ 2.0 2.1 參考b
  3. ^ 參考c

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

幫助:腳註

如果想在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請用「 <ref name="name"> 」代替「<ref>」,name是該註腳的名稱。文章後段如果需要參照同一個註腳,您僅需再次輸入帶有"name"的註腳標籤就可以了,系統只會參照第一次標籤的註腳,如果在多於一個的標籤裏面寫東西,系統會提示錯誤訊息。您可以將整個註腳標籤重新輸入一次,或是輸入斜線在末端的空標籤:「<ref name="name" />」。

以下例子使用了同一項註腳3次:

這是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的例子<ref name="multiple">請謹記,多次使用同一項註腳,系統只會參照第一次的註腳文字。</ref>

這種方法可以表明,同一項資料來源作出了多項表述<ref name="multiple"></ref>

使用斜線在末端的空標籤,讓原始碼顯得更整潔<ref name="multiple" />

== 資料來源 ==
<references />

上述文字碼會顯示成:

這是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的例子[1]

這種方法可以表明,同一項資料來源作出了多項表述[1]

使用斜線在末端的空標籤,讓原始碼顯得更整潔[1]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請謹記,多次使用同一項註腳,系統只會參照第一次的註腳文字。

注意:

  • name屬性對大小寫和繁簡都敏感。
  • 刪除多項註腳的第一項標籤的時候,應當特別留意,以免影響文章後段的一切註腳連結。

常用聊天工具

@ / Ping

模板:Reply to

注意如果你已經從你的回覆中連結他的用戶名不需要使用本模板去ping(提示)用戶。

一人接收 使用時只需按如下方式發表言論:

{{reply to|User1}}消息。--~~~~

例如:「{{reply to|Example}}訊息。」會顯示:

@Example訊息。

使用此模板時,必須同時在章節內簽名(~~~~)才能生效。這即是說,您要在留言中追加或修改接收用戶,也需要重新留波浪線簽名。

如果你沒有填寫用戶名稱,直接寫{{reply to}},就會變成:
使用Template:Reply to時出現錯誤:並無提供使用者名稱。模板用法見於Template:Reply to

多人接收 你可以一次性回覆10人:

{{reply to|User1|UserII|UserC}} Message text. ~~~~

如果ping 12人,必須使用ping 2次,1次ping 10人,還有1次ping 2人。

如果超過10人,就會變成:

{{reply to|Example|Example2|Example3|Example4|Example5|Example6|Example7|Example8|Example9|Example10|Example11}}

@ExampleExample2Example3Example4Example5Example6Example7Example8Example9Example10Exampl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