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战争
下关战争是日本幕末时代发生的一场战争。古时称马关战争。
下关战争、马关战争 (下関戦争・馬関戦争) | |||||||
---|---|---|---|---|---|---|---|
幕末冲突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英国 法国 荷兰 美国 | 长州藩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David McDougal Sir Augustus Kuper |
毛利敬亲 高杉晋作 | ||||||
兵力 | |||||||
2,000盟军士兵、28艘舰船 | 1,500名三士、6艘战船及40艘快船 | ||||||
伤亡与损失 | |||||||
12人死亡 50人受伤 | 600多名士兵或水兵被杀或失踪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下関戦争、馬関戦争 |
假名 | しものせきせんそう、ばかんせんそ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Shimonoseki Sensō, Bakan Sensō |
日本开埠后,爱国主义团体组成“攘夷志士”与长州藩等保守派不满幕府开国,在强烈民族主义驱使下决定开始擅自攘夷起义,和英国、荷兰、法国、美国等商船船队爆发冲突,最终西方人派遣四国联军驰援,展开反击。
概述
战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前段战:1863年五月(旧历),为了驱逐洋人,开始实行攘夷的长州藩封锁马关海峡(今关门海峡),并炮击航行中的美法商船。六月时美法展开报复,攻击马关海峡内的长州军舰、炮台。炮击后,长州修复炮台,并占领对岸小仓藩的一部分,建立炮台,继续封锁海峡。
- 后段战:1864年七月,受到海峡封锁而经济损失惨重的英国,决定报复长州藩。荷、美、英、法组成17艘船的联合舰队。在同年的八月五日至七日炮击马关(今下关市)。
受到欧美联军惨重打击的长州藩立即转换政策,将赔偿欧美诸国的责任转嫁给德川幕府并与西方和好,后更积极引进西方的新技术与新军备、训练现代化军队,实力远胜其他藩;加上其倒幕路线,引发了第一次长州征讨。
背景
嘉永6年(1853年),培利提督率领美国舰队自浦贺港入航,迫使幕府开国,翌年安政元年(1854年),幕府签订美日亲善条约(黑船来航)。安政5年(1858年),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幕府在未得朝廷敕许的情况下,缔结了美日修好通商条约,也与荷兰、沙俄、英国、法国等国签订了相同的条约,幕府的锁国体制至此完全崩解。
由于贸易急速扩张造成国内经济混乱与政局不安,批判幕府开国政策的攘夷派便趁势而起。京都的朝廷对开国政策大表反对,特别是孝明天皇对外国人极为嫌恶。因此,对幕府心怀不满的攘夷派公卿们便集结起来。面对此一局势,幕府大老井伊直弼采取镇压政策应付(安政大狱),本人却在万延元年(1860年)被水户藩、萨摩藩脱藩的浪人暗杀成功(樱田门之变)。由于此次事变,幕府的威信大大地受到动摇。与此同时,攘夷派发起杀伤外国人的事件时有耳闻,各国因此轮番向幕府要求巨额的赔偿金。
当时,在后来成为倒幕中心势力的长州藩内,以长井雅乐所著“航海远略策”中所述公武合体论作为该藩政策(藩论)的代表,然而在文久2年(1862年)长井失势后,以中下级藩士为中心的尊王攘夷论成为藩论。长州藩士与朝廷中的攘夷派公卿结合,掌握了京都政局的主导权。
同年九月,朝廷派遣敕使前往江户,迫使幕府实行攘夷。隔年(1863年)三月、征夷大将军德川家茂前赴京都。朝廷除了沿旧例委任其政务外,同时也表明了攘夷的意旨,幕府方面无可回避,只好上奏将于五月十日进行攘夷,并同时宣达给各藩知悉。攘夷行动前一天的五月九日,幕府又为在萨摩藩发生的英国人遇害事件(生麦事件),向英国支付了44万美元的赔偿金。然而,攘夷的行动无异于将与各国发生战争,最后还是无法实行。
长州藩决定攘夷
攘夷运动中心是在长州藩日本海及濑户内海要冲下关海峡集结及整备炮台,藩兵及浪士队总共兵1000程、帆走军舰2艘(丙辰丸、庚申丸)、蒸气军舰2艘(壬戊丸、癸亥丸),全部配备由英制商船的炮弹。采取封锁海峡。
攘夷期间是5月10日,长州藩发现美国商船Pembroke号在田之浦海峡停泊。总奉行毛利能登犹豫不决,久坂玄瑞等人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攻击。他们使用海岸炮台及庚申丸、癸亥丸进行炮击,预计日本不会发动攻击的Pembroke号向周防弯离开战场。首次击退外国船的长州藩看起来有点骄傲。
23日、长府藩(长州藩支藩)的物见发现法国通报舰Kien-Chang号从横滨前往长崎期间在长府海峡停留。长州藩待命准备攻击、当Kien-Chang号进入海峡范围后对其加以炮击,Kien-Chang受到损害。Kien-Chang号准备炮开火还击、事情还未搞清楚(他们仍未知道Pembroke号被攻击的事件),为了交涉,他们让文官登陆,但是藩兵继续攻击,文官受伤以及4名水兵阵亡。Kien-Chang号迅速地离开海峡,庚申丸、癸亥丸继续追击、Kien-Chang号受到伤害,第二天逃往长崎。
26日荷兰所属东洋舰队的Medusa号由长崎前往横滨一带的海峡。荷兰与日本保持长时间友好关系,但是长州藩构成的炮台开始攻击,癸亥丸进行近身炮击战。长州藩与Medusa号交战约1小时,有4名船员阵亡,船身因受到严重伤害向周防滩逃走。
美法舰队的报复
此时美国发生内战,军舰怀俄明号(炮6门)追击南军袭击舰亚拉巴马号被派到亚州,美国公使要求让他们进入港口。知道美国商船Pembroke号被攻击一事的David McDougal舰长进行报复攻击,在横滨启航。
6月1日怀俄明号进入下关海峡。跟以前的船不一样,怀俄明号在炮台射程范围以外航行。在下关港内停泊的庚申丸、壬戊丸及癸亥丸发现,怀俄明号对壬戊丸加以炮击。壬戊丸逃走但是机动性不够怀俄明号,因而被击沉。为救援壬戊丸,庚申丸、癸亥丸支援,不过怀俄明号攻使击沉了庚申丸,癸亥丸则损毁严重。怀俄明号成功报复后,由濑户内海返回横滨。
战力不高长州海军遭到怀俄明号的炮击,对藩属炮台伤害不少。
6月5日、法国东洋舰队Benjamin Jaurès准将率领Semiramis号(炮36门)及Theodor号(炮6门)进入海峡执行报复攻击。Semiramis号是一艘拥有炮36门大炮大型舰,对前田及坛ノ浦的炮台加以炮击使其不能运作,陆战队占领炮台。长州藩兵不敌,法军放火烧毁民居,将炮台破坏。并炮击阻止长州藩救援部队前进,这时候陆战队被撤回,法国舰队返回横滨。
美法舰队的攻击导致长州藩重创,使藩士见识欧美的军事实力。因此长州藩对士分以外农民、町人征召大量士兵。此时高杉晋作以下级武士、农民、町人组成奇兵队。还组成膺惩队、八幡队、游击队等队伍。长州藩加强炮台武装显出强硬的姿态。
京都政变与长州藩的孤立
因生麦事件要求处罚罪犯的英军舰队入侵鹿儿岛湾,萨摩藩并无理会,并与英军交战。萨摩藩被强大的英军火力压倒,损失重大。这使得萨摩藩了解不可能攘夷,转而与英军签署和约和增强军备(萨英战争)。
8月13日、三条实美等攘夷派公卿,当孝明天皇参拜神武天皇陵墓下了一道诏书(大和行幸)。大和国的天诛组举兵支持(天诛组之变)。京都政局由支持攘夷的长州藩控制了主导权、在18日萨摩藩与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合作举行政变,使攘夷派公卿失势,长州藩被迫离开京都(八月十八日政变)。幕府大举反击,天诛组遭附近的藩领讨伐而停止活动。
长州藩为首的攘夷派离开了京都、志士们继续潜伊。元治元年(1864年)6月在池田屋事件中,攘夷派志士大多数被捕获和杀死。7月被孤立的长州藩以“藩主冤罪向帝申诉”的名义出兵到京都,试图打开新的局面。长州军试图强行入京,结果被以会津、萨摩及桑名为首的幕府大军击败(禁门之变)。
外交
1864年,长州藩仍维持攘夷,其他船只无法在下关海峡移动。这对于到日本贸易的外国人感到不满。在亚洲最具战斗力是英国,对日贸易取得盈余、海峡封锁对英国商船没有直接受到伤害、英国对出兵支付高的军费显得消极,对下关海峡封锁问题采取静观态度。
驻日公使阿礼国对于下关海峡的封锁导致长崎港瘫痪的问题感到重视,恐怕长州藩继续攘夷使幕府的开国政策开倒头车。
为了警告日本人不能向“文明国”攘夷阿礼国表示行使武力,向长州藩作出惩罚攻击。阿礼国的方针获得法国、荷兰及美国的同意,4月以四国联合军身份行使武力。阿礼国发送向下关攻击的书状。但是外交部送给日本训示并没有否定向日本实行全面战争的决定。当时英国与日本联络花上两个月至半年的时间,训示到达后已经执行了攻击,结果被日本的公使推翻训示。
在英国留学的长州藩士伊藤俊辅及井上闻多得知四国联合军向下关攻击,为了阻止战争紧急回国。他们从当地探访知道英国的国力及技术较日本远远先进,他们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取胜。
伊藤与井上花了三个月时间,在6月10日来到日本横滨。与阿礼国面会并与藩主进行游说。阿礼国使用军舰将两人送往丰后国返回长州。二人在藩厅与藩主毛利敬亲及藩首脑部提出中止战争,但是长州藩仍然维持抗战状态,最终游说失败。
6月19日、四国联合警告幕府20日之内不解封海峡,将会行使他们的武力。
四国联合舰队的攻击
1864年7月27日、28日总司令官Keupper中将(英)率领四国联合舰队从横滨出发。四国联合舰队总共有17艘船、英军出军舰有9艘(炮164门)、法军出军舰有3艘(炮64门)、荷兰出军舰4艘(炮54门)、美军出军舰1艘(炮4门),总兵力约5000人。此外,英军还预备一艘军舰在横滨待命,以及美军也预备一艘军舰跟陆军分遣队共1350人待命。
8月4日,藩厅预先得知四国联合舰队快将到达后,开始实行海峡通行的保障方针,藩厅方代表伊藤尝试乘坐渔船先向舰队交涉,但是联合舰队已经开始战斗,渔船根本无法进入战场中来进行交涉。
而当日防守下关的长州藩兵力有奇兵队(高杉在前年已被解任后所以当时总管是赤根武人)共有2000人、预备火炮有120门、下关守方部队是由主力部队禁门之变京都所派遣的部队组成的。下关守方也清楚大炮数量不足,甚至使用木制炮来增加大炮数量。
8月5日下午,四国联合舰队依序从长府城山到前田、坛之浦长州炮台群进行猛烈炮击。长州藩兵被联合舰队的压倒性火力给压制、岸上炮台逐步被击破。此外联合舰队也提供炮击支援来帮助陆战队上岸,迫使炮台守军投降,陆战队占据炮台并破坏炮台。
8月6日,守备坛之浦炮台奇兵队军监山县有朋发现有抛锚的敌舰并趁机攻击,抛锚的军舰被突来的攻击曾一度陷入混乱。但是被攻击的军舰不久恢复战力并开始反击,先攻击的炮台守军反而承受不住敌军反击而投降,接着陆战队占据炮台后并破坏炮台。陆战队接着进入下关市街与长州藩士兵交战。
8月7日、联合舰队舰队进一步进攻位于彦岛的长州藩炮台,陆战队上岸后有缴获60门大炮。
8日8日、在上关与下关的岸上炮台已全数被破坏无法运作。剩下来的长州藩兵仍然没有投降甚至使用过时的火器及传统冷兵器如弓箭等武器继续抵抗,结果可想而知残余的长州藩兵是无法跟使用新型步枪的联合军对抗,最终长州藩兵被击败。
战役之后长州藩声称自身死伤有47人,联合军死伤有62人。
讲和
8月8日由于日方战争大败,由高杉晋作出任长州藩议和使者。家老宍戸备前的养子宍戸刑部的名义、来到四国连合舰队旗舰Euryalus号在Keupper司令官决定举行谈判。英方翻译萨道义察觉高杉仍然看不起对方,提出来的要求都被反对。
终在18日议和成立接受了5个条件。下关海峡外国船可自由通行、必定向外国售卖船的必需品、天气差劣可以使船员在下关登陆,拆卸下关的炮台及300万美元赔偿金。
但是赔偿金不是由长州藩提议而是幕府提议。这笔巨款是长州藩无法支付的金额。
是次谈判四国联合方面一致要求高杉租借彦岛,不过高杉坚持拒绝,高杉努力防止彦岛成为外国的领土,但当时对话没有被记录,后来交涉时长州藩的伊藤博文回忆时所说的说话,是否真实则难从考究[1]。
战后
禁门之变胜利的幕府准备向长州藩攻击(第一次长州征伐)。由于京都与下关败两度败阵,保守派从长州藩抢回主导权,11月处罚禁门之变相关人士。
12月俗论党政权向高杉晋作的奇兵队起兵。庆应元年(1865年)高杉等人内战取胜,长州藩的倒幕派掌握了主导权。
长州藩在下关战争战败后,知道攘夷是不可能的。日后更亲近英国,加强军备,转向倒幕。
下关赔款
长州藩与联盟进行和议讲,盟军要求300万元的赔偿额。英国的交涉条件则是要求租界,开放兵库、新潟等港口以及江户及大坂可以使外国人逗留居住,兵库是京都最接近的地区,为免刺激朝廷,幕府首脑部决定抢当300万赔偿金。故由幕府先支付150万,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在1874年将余额以分期偿还。
明治16年(1883年)2月23日,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将不正当获得的下关赔偿金(78万5000元87仙)送还给日本。300万赔偿金当中的42万由美国、法国、荷兰3国获得,剩下的258万元由四国联合舰队瓜分,美国总共获得78万5000美元。
美国实际的损失是:
- 美国船Pembroke号需时5天共1500元
- 不能在长崎港停泊费用6500元
- 对水手的伤害2000元
此外,因为怀俄明号的损伤对日本作出威压并发生以后的事件,而联合舰队中的一艘商船获得64万5千美元。美国的损失总共不超过1万美元。这笔赔偿金额不获得美国政府承认,因为以不合理的方法欺压日本。国务部将日本的赔偿金放在国库的国债管理。其后明治5年(1872年)、美国国务卿汉密尔顿·菲什与森有礼会面的时候,日本侧乘机向美国提出交还赔偿金的要求。日本在明治22年(1889年)、将返还金当中140万日圆扩建横滨港(总成本是234万圆),明治29年(1896年)5月完成。
注释
- ^ 古川薫‘幕末长州の攘夷戦争’(中央公论社)p198-205
参考文献
- 小西四郎 ‘日本の歴史〈19〉開国と攘夷’(中央公论新社;改版、2006年)ISBN 4-12-204645-9
- ‘幕末大全 (上巻)’(学研、2004年)ISBN 4-05-603402-8
- ‘高杉晋作―幕末長州と松下村塾の俊英’(学研、1996年)ISBN 4-05-601246-6
- 古川薫‘幕末長州藩の攘夷戦争’(中央公论社、1996年)ISBN 4-12-101285-2
- 桑田忠亲‘新編日本合戦全集 維新動乱編’(秋田书店、1990年)ISBN 4-253-00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