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谷烧(日语:九谷焼くたにやき Kutani-yaki)是日本瓷器的分类之一,是在石川县南部金泽市小松市加贺市能美市生产的彩色瓷器。

古九谷烧

与九谷烧齐名的还有备前烧日语備前焼清水烧等。

历史

九谷烧的诞生──江户时代前期

九谷烧是由治理大圣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治于矿山开发工程中,在加贺九谷村无意中发现可作为原料的瓷土,于明历年间命家臣后藤才次郎沿大圣寺川而上开窑,一直持续到元禄初年。(此依据来自一件古九谷窑出土之花瓶,上书有“南无八藩大历萨明历元年 六月廿六日 田村权左右卫门”之款识)。同时引进以伊万里烧闻名的有田 (佐贺藩) 技术,进而开始生产瓷器。然而“九谷烧”之名号乃基于该烧陶的矿窑,刚好位于陶土石产地的九谷村中,因此得名而生。

其中17世纪后半所生产的九谷烧作品,后世称之为“古九谷”,意即古老的九谷烧,此时期的作品往往和有田烧锅岛烧等瓷器作品提及伊万里瓷时一并讨论。

然而,古九谷从制作以来约60年后,不知何故突然停止生产。根据推论,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大圣寺藩出现财政困难,导致矿窑的资金匮乏。此外也因藩主的世代更替而转变政策方针等,虽然可以推论出数种停产的理由,却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因此至今停产仍是谜团未解。

再兴九谷──江户时代后期

古九谷烧在元禄之后虽一时中断,到了文政七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策划再兴,又在大圣寺藩的“本家之藩”加贺藩的领主城镇内,亦即今日的金泽,再度开始制作生产。这次乃是受到京都的陶瓷名家技术指导,而于加贺国 (现今之石川县) 再开展陶瓷制作。虽然此期作品时间相当短暂,但由于引进新的制陶技术与古九谷烧的独特作品风格相互结合,也促使大圣寺内出现了以复兴九谷烧为使命的巨匠。为有别于古九谷,而将19世纪后新窑出土作品称为“再兴九谷”,其中以春日山窑、若杉窑、吉田屋窑、宫本屋窑、小野窑与永乐窑等为代表。

九谷烧瓷器特征

九谷烧的瓷器特征可由以下三点辨认,浓重色彩的运用、独特的构图风格与绘画技法,以及铭款,在伊万里瓷作为一集合名词的情况下可以清楚的辨识出何为九谷烧作品。

浓重色彩的运用

华丽的彩绘是九谷烧最大的特征。以红、绿、紫、黄、青五种颜色为主要施釉色彩,其中红彩较少用,以青绿黄为主。古九谷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为黑色(二氧化锰)线条的运用,再以青、绿、紫等冷色调施釉时,并以黑彩描绘轮廓及细节,使这些冷色调不致过于沉闷,借由对比效果凸显这些色彩的亮丽。其彩绘构图样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染绘、青手(涂埋手)、彩绘(五彩手)与赤绘(金襕手)。

  • 染绘:作品一般被称作“蓝九谷”,指古九谷中的青花作品。近年却在有田地方的稗古场等地发现大量相同手法的作品,因此蓝九谷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视作初期的伊万里作品。而同样的彩绘古九谷中也有一部分被认为是受了伊万里烧的影响而产生。
  • 青手:又称为“涂埋手”。以绿色涂料为主要基本调配色调,完全没有红色。其作品特征为瓷器周身上下皆不留白而以涂料满涂的华丽构图方式进行形塑。此类作品亦被称为“青九谷”,黑色线条的运用特别明显,且有别于锅岛烧及柿右卫门事先画好轮廓线号再填入色料,古九谷多在色料以上再次以黑色线条勾描细部。
  • 彩绘:又称作“九谷五彩”。乃使用绿、黄、紫、深蓝、红等五色涂料自由勾勒的作品。于器皿中央部位勾勒出作品的主题或题材乃其构图特色。
  • 赤绘:利用红色涂料的难渗透及难晕染性,以细描方式于器皿上整体绘图。此外,除了红色涂料外,多数的作品会搭配金箔再上釉,华丽缤纷乃赤绘的特征。将背景以红色涂料涂埋后的器皿上,再搭配金箔装饰,这样的赤绘方式又称之为“金襕手”。天保到明治年间,由陶画工庄三(九古庄三,1816~1883)以西洋绘画为借镜,确立了彩色金襕技法。明治以后(1868~1912)此技法成为市场的主流,再兴九谷作品中大量可见其运用。

独特的构图方式

九谷烧除了吸收中国传统的构图方式外,特殊的图样结构体现在团花和边花的运用、开光形式的多变,以及釉色、纹饰的对比之处。其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把盘心盘沿作为一个整体直接绘画;二是器物中心为主题纹饰,边缘做辅助装饰,边饰或有连续的几何图形内填各种花草瓜果纹等,或是直接装饰中国明清瓷器纹样的开光装饰,如唐草纹、卷云纹、牡丹花纹等;最后是边饰大量涂布,除中心主题外,以繁密的花纹层层相绕。

铭款

九谷烧款识中有窑名款,如“九谷造”“九谷”;有窑工款,如“青木昜木米”;有窑名窑工款,如“九谷庄三”“九谷木米”等。在古九谷瓷中,书写款识的品种较少,除少数书纪午款,基本都是“福”字款,但多数书写都极不规范。

再兴九谷代表

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被有了“吉田屋”这样的名称。文政八年窑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温泉的越中谷,到了天保年间又因经营者换手而变为宫本屋窑。而山代窑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受到来自京都的永乐和全的指导,因此这个时期的产品又称作九谷永乐,和全虽在山代只停留了五年,却使九谷烧有了技法上极大的进步。

  • 春日山窑:古九谷消失后,在文化到文政初期年间,以再兴九谷先趋的姿态,由京都招来青木木米,并在幕府的支持下开窑。 其代表画风为“木米风”, 全面涂上红色之后,人物则主要以五彩来上色。可以说是中国风的釉上彩。
  • 吉田屋窑:文政年间,在企图复兴古九谷的大圣寺富商的支持下开窑。承袭古九谷青手的“涂埋手”技法。 除了图案之外还用细小的纹样打底,作品本身全部涂上颜色。其所形成的厚重感别具风格。
  • 若杉窑:文化到明治年间。由居住在小松若杉村的林八卫开窑。虽然隶属于加贺藩之下,但却于明治维新期间废窑。
  • 宫本屋窑:吉田屋休窑后,由原来的负责人宫本屋宇右卫门开窑。以饭田屋八郎右卫门为中心,专攻彩绘、赤绘等细致精品。
  • 永乐窑:庆应年间,奉大圣寺藩命令,招来京都陶工永乐和全,以复兴山代的九谷窑为目的而开窑。作品多为巧夺天工的京烧金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