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此故事在先秦文献极少记载,直到汉代画像石开始有广为流传其场景,[1]依赖口传为重要方式延续后世记述,故事版本完全成型按学术研究推断是在魏晋之后[2]。在民间流传过程里,该故事被引用再创作为画像、话本、小说、诗歌等多种形式,而著述内容也有所变化。[3]
事件过程
据《晏子春秋》记载,春秋齐景公时,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大将,恃勇而骄,甚至连齐相晏婴都不放在眼里。晏婴于是与景公商议除掉三人,并让景公将两只桃子赐给三人,让三人按照功劳大小吃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各自夸耀自己的功绩,并先后取走两只桃子。古冶子见状不服,在陈述了自己的功绩后,与公孙接、田开疆拔剑相向。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自感羞愧,双双交出桃子,自刎身亡。古冶子见二人自杀,也感到万分羞愧,不愿独生,当场自刎身死。景公下令厚葬三人。
流传版本
汉朝齐鲁民歌兼乐府诗《梁父吟》抒发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4]。在古代该作是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曲调已不传。[3]
唐代李白同有数份诗作言及该事,如《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5]:1192-1193,又如与齐鲁乐府诗同名的《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哈尔为徒劳…”[5]:203-207。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有《晏平仲二桃杀三士》转述该事,并有添加系列情节令之更为生动而跌宕起伏[3]。
石刻画
考古发掘在多个地方发现的石画像有记录该事,如在汉阳出土西汉壁画所绘的春秋故事,内有二桃杀三士场面;武梁祠石刻内有《晏婴二桃杀三士图》;于洛阳出土的西汉空心砖墓,有二桃杀三士壁画;于山东嘉祥县宋山村,出土有同一内容的画像石[6]:26;等等。
参见
注释
- ^ 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 东方早报. 2014年5月7日 [2014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 ^ 陈洪, & 邹宏伟. (2010). 中国早期故事的图像传播——以《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故事为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5), 15-19.
- ^ 3.0 3.1 3.2 曲晶. "二桃杀三士故事的文本演变及文化意蕴." 天中学刊 (2021).
- ^ 郭茂倩所编撰的《乐府诗集》曾引用该作,而直接署名创作者是诸葛亮,参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881-882.
- ^ 5.0 5.1 李白,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
- ^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汉画像石选集.济南:齐鲁书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