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符,又称挂笺、挂千、挂签、挂钱、吊钱、喜钱、红钱、吊笺、喜笺、红笺、门吊、门花、门钱、门笺、门旗、花纸、彩飘、年彩、五福笺、门市彩、报春条、吊千儿、五福纸、红钱等。

五福符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门楣吉祥饰物,也是年饰的一种,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有些是五张五色,有些则是五张皆为红色,上面印有“天官赐福”、“金玉满堂”、“五福临门”、“福禄寿喜”、“福”、“大吉”和“招财进宝”字样和“财子寿”的图案。更加讲究的,还会用剪纸、或者结合版画套色的方式,制作财子寿、蝙蝠、牡丹花卉、喜鹊、金钱等吉祥图案,张贴于门楣之上,以增加新春及来年的辟邪纳福之意。[1]

另一种福符称为“鹿仔钱”(又称红钱),常见在台湾中部沿海泉州府闽南移民的乡镇及福建泉州地区,为在红纸上添印金色“福”字、一只梅花鹿、一座宝塔和两只蝙蝠图案,代表“福禄临门”。[2]

现代台湾苗栗高屏地区客家人在扫墓时将五福符贴在墓碑上取代以前滴有鸡血的黄墓纸[3]

香港大澳渔民所贴的福符为红底上有金色碎片,刻有鱼鳞状纹样。

起源

传统福符有着避祟驱邪,纳福求祥的意义;新春贴福符(挂门钱)的习俗源自宋朝[4]

后汉书礼仪志四》云:“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同书《祭祀志九》又云:“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汉代迎春礼仪,每逢立春日,都要迎春于郊外,祭祀青帝句芒,百官著青衣青帻,立青色幡旗在城门口,以青色象征万物生长、年丰民阜之意。

五福一词出自《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若是五福皆临门,可谓人生中幸福的极致。[1]

图片辑

参考文献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2. ^ 存档副本.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3. ^ 存档副本. [2018-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4. ^ 存档副本.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