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1]。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2]。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3]。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2]。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4]。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5]。
截至2019年,共有19位诺贝尔奖得主与京都大学(京大)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其中校友和教授共11位),涵盖京大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京大的教职员。首位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暨该国首位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皆毕业于京都大学。
概要
部门 | 官方获奖者[6] | 其他有关的获奖者 | 总数 | 合计 |
---|---|---|---|---|
物理学 | 4 | 4 | 8 | 汤川秀树也是第一位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 |
化学 | 3 | 2 | 5 | |
生理学或医学 | 4 | 0 | 4 | |
文学 | - | - | - | |
和平 | - | 1 | 1 | |
经济学 | - | 1 | 1 | |
合计 | 11 | 8 | 19 |
获奖者
以下11人为京都大学官方认可的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8名正式校友。[7]
年份 | 图片 | 得主 | 关系 | 奖项 | 获奖原因 |
---|---|---|---|---|---|
1949 | 汤川秀树 | 理学部毕业,1939年开始担任教授,名誉教授 | 物理学 | “预言介子的存在”[8]。 | |
1965 | 朝永振一郎 | 理学部毕业 | 物理学 | “在量子电气力学分野的基础研究”[9]。 | |
1981 | 福井谦一 | 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1951年至1982年担任教授 | 化学 | “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10]。 | |
1987 | 利根川进 | 理学部毕业 | 生理学或医学 | “多样性抗体的生成和遗传原理的解明”[11]。 | |
2001 | 野依良治 | 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 | 化学 | “手性触媒之不对称合成研究”[12]。 | |
2008 | 小林诚 | 1972年至1979年担任助理教授 | 物理学 |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与CP破坏对粒子物理学的贡献”[13]。 | |
益川敏英 | 1980年至2003年担任教授,名誉教授 | 物理学 |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与CP破坏对粒子物理学的贡献”[13]。 | ||
2012 | 山中伸弥 | 2004年8月开始担任教授 | 生理学或医学 |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iPS细胞的制作)[14]。 | |
2014 | 赤崎勇 | 理学部毕业 | 物理学 | “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使得高亮度的省电白色光源成为可能”[15]。 | |
2018 | 本庶佑 | 医学部毕业,特别教授 | 生理学或医学 | “发现以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方法”[16] | |
2019 | 吉野彰 | 工学部毕业,工学硕士 | 化学 | 开发出锂离子电池[17]。 |
其他有关的获奖者
此外,与京大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另有8人。
年份 | 图片 | 得主 | 关系 | 奖项 | 获奖原因 |
---|---|---|---|---|---|
1955 | 威利斯·兰姆 | 1955年担任访问学者 | 物理学 | “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18] | |
1973 | 江崎玲於奈 | 第三高等学校(京大前身)毕业 | 物理学 | “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19] | |
1991 | 昂山舒吉 | 1985~1986年担任客座研究员 | 和平 | “表彰她为争取民主和人权做出的非暴力抗争”[20] | |
2000 |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 2000年担任访问学者 | 化学 |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21] | |
2003 | 安东尼·莱格特 | 1960年代在松原武生团队工作一年 | 物理学 | “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22] | |
2004 | 阿龙·切哈诺沃 | 2004年担任访问学者 | 化学 | “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23] | |
2005 | 特奥多尔·亨施 | 1979年担任访问学者[24] | 物理学 |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25] | |
2009 | 奥利弗·威廉姆森 | 2005年担任访问学者 | 经济学 | “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26] | |
2016 | 大隅良典 | 博士班时代,在理学研究科学习两年 | 生理学或医学 | “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27] |
参见
参考资料
- ^ Alfred Nobel – The Man Behind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5).
- ^ 2.0 2.1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 ^ The Nobel Prize Awarders. Nobel Foundation.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 ^ The Nobel Prize Amount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9).
- ^ The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ie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31).
- ^ Kyoto University | Facts & Figures. 探検!京都大学.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 Kyoto University | Facts & Figures.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49.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2).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65.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1.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7.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8).
- ^ 13.0 13.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8. Nobel Foundation. [19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2. Nobel Foundation. [24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4. Nobel Foundation. [24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8.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9. Nobelprize.org. [2019-10-09].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5.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3.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 ^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91.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0.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3.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4.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 ^ CV (Theodor W. Hänsch) (PDF).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2).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5. Nobel Foundation. [9 Octo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9.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6. Nobel Foundation. [1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