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麦特·伊诺努

土耳其政治人物

穆斯塔法·伊斯麦特·伊诺努[注 1]土耳其语Mustafa İsmet İnönü土耳其语发音:[isˈmet ˈinøny]; 1884年9月24日—1973年12月25日)土耳其总理土耳其总统土耳其军事家政治家[2]土耳其迄今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土耳其总理,作为凯未尔的左右手及其声望最高的继承人,其两度统治土耳其,执政长达16年。

伊斯麦特·伊诺努
İsmet İnönü
第1任 土耳其土耳其总理
任期
1961年11月20日—1965年2月20日
前任埃明·法赫尔丁·厄兹迪莱克
继任苏阿特·于尔居普吕
任期
1925年3月4日—1937年10月25日
前任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继任杰拉勒·拜亚尔
任期
1923年11月1日—1924年11月22日
前任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继任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第2任 土耳其土耳其总统
任期
1938年11月11日—1950年5月22日
前任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
继任杰拉勒·拜亚尔
共和人民党主席
任期
1938年11月11日—1972年5月8日
前任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
继任比伦特·埃杰维特
土耳其土耳其总参谋长
任期
1920年5月20日—1921年8月3日
继任费夫齐·恰克马克
土耳其土耳其外交部长
任期
1922年10月26日—1924年11月21日
总理劳夫·奥尔贝
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前任优素福·凯末尔·滕吉尔申克
继任许克吕·卡亚
个人资料
出生(1884-09-24)1884年9月24日
 奥斯曼帝国伊兹密尔
逝世1973年12月25日(1973岁—12—25)(89岁)
 土耳其共和国安卡拉
墓地 土耳其共和国安卡拉凯末尔纪念馆
国籍 土耳其共和国
政党 共和人民党
配偶Mevhibe İnönü
儿女4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奥斯曼帝国 (1893–1920)
 土耳其共和国 (1920–1926)
服役 土耳其陆军
军衔上将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土耳其独立战争

伊诺努铁腕统治时期最大的两位挑战者是同为凯末尔继承人的杰拉勒·巴亚尔雷杰普·佩克 ,巴亚尔信奉自由主义,提倡放任经济,而佩克则亲近法西斯主义,提倡民族主义,伊诺努以宣传、承诺与政变等手段维持其专政,避免反对派挤压其执政。伊诺努在执政上承袭导师凯末尔的主张,稳固凯末尔主义六方针的基本国策,并受斯大林五年计划启发推动计划经济。

早年生涯

伊诺努出生于伊兹密尔,本名穆斯塔法·伊斯麦特(奥斯曼土耳其语مصطفي عصمت‎)。之后,他毕业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经出任第4军团司令。他是凯末尔的主要军事得力助手之一,曾率军在两次伊纳尼战役(1921年1月10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击溃了希腊入侵军。

第二号人物

伊诺努被凯末尔总统任命为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位总理,除了1924-1925年间因为伊诺努身体不适由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代理及1937-1938年因伊诺努与凯末尔意见不合,由杰拉勒·巴亚尔短暂出任总理,伊诺努几乎在凯末尔政府全部时间是土耳其政府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凯末尔。

因此,他协助执行了大部分凯末尔的改革方案。他建议将安卡拉定为土耳其的首都,这一建议得到了议会的批准。伊诺努还是共和国宣言和废除哈里发制度的重要人物。

国家政策

伊诺努禁止所有反对党派和媒体。设立独立审判法庭被重新设立以审判库尔德族叛军,并处决了大量意图颠覆国家稳定的组织。

在1925年的Sheikh Said rebellion期间,伊诺努宣布了土耳其民族主义政策,并鼓励对非土耳其人口进行土耳其化。在镇压了叛乱后,他主持了东方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准备了东方改革报告,建议阻止库尔德族精英的建立,禁止非土耳其语言,并创建了被军法管辖的地区行政单位,称为总督区。关于库尔德人,他说:“我们是坦率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是我们唯一的凝聚力量。在土耳其大多数人之前,其他成分毫无影响力。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必须土耳其化我们土地的居民,我们将消灭那些反对者。[3][4][5]

伊诺努在库尔德地区成立了三个总督区,此时正值阿拉拉特叛乱期间[6],伊诺努直接命令土耳其陆军于1930年7月12日至13日在凡省的齐兰谷对成千上万的库尔德族平民制造了齐兰大屠杀[7] [8] [9][10][11][12][13] 当一项新的定居制度于1934年通过立法后,民族建设被列入法律,重新安置了阿尔巴尼亚人、阿布哈兹人、切尔克斯人和库尔德人,以便在新的地区建立一个同质的土耳其国家。

社会政策

 
凯末尔与伊诺努视察Trakya Manevraları

伊诺努在土耳其一党时期负责大部分改革立法的颁布。1925年颁布了禁帽法和关闭德立夫会所的法律;1928年,土耳其字母改用拉丁字母书写;1934年,Efendi、Bey和Pasha等头衔被废除;某些宗教服装被禁止,尽管伊诺努被广泛称为İsmet Pasha。1934年也是姓氏法通过的年份,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授予伊诺努的姓氏,以纪念他在1921年打败希腊军队的战役地点。他也主张用“纯土耳其”词汇取代外来借词。

经济政策

 
巴亚尔与伊诺努视察成衣工厂

伊诺努在大萧条时期,受苏联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启发,通过严厉的政府干预来管理经济。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将许多私人财产纳入政府控制之下。由于他的努力,至今土耳其超过70%的土地仍然由国家拥有。

凯末尔希望建立一个更加自由的经济体系,因此在1937年解散了伊诺努内阁,并任命了土耳其第一家商业银行——土耳其伊斯坎纳西银行的创办人杰拉勒·巴亚尔为总理,从而开启了巴亚尔和伊诺努之间长达三十五年的竞争[14]

总统

掌权

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总统、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逝世后[15] ,伊诺努被视为最适合继任他的候选人[16],并被一致选举为土耳其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和执政党共和人民党的终身主席。他试图建立自己的个人崇拜,获得了“国家领袖”的官方头衔。

他的首要行动之一是于1939年吞并哈塔伊省,该州宣布脱离法国的叙利亚独立。伊诺努还希望透过逐步采取多党政治的步骤走出一党独大的争议。他希望通过在议会中建立独立团体作为反对势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在战时条件下,他们未能达到预期。1939年,伊诺努坚定的计划经济信仰和巴亚尔的自由市场思想间的争执越演越烈,于是伊诺努解散了巴亚尔内阁。在伊诺努的领导下,土耳其的早期工业化加速,但二战的爆发打断了经济增长。

在伊诺努的总统任期内,通过教育部长哈桑·阿里·尤塞尔的努力,教育领域实现了许多改革。1940年,成立了村庄学院,该学院选择了来自乡村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成为教师并返回家乡开展社区发展项目。

战前

伊诺努上任不到一年,国际局势每况愈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指日可待,轴心国同盟国争相拉拢伊诺努以期土耳其能与他们并肩作战,1939年春夏之交,德国的法兰兹·冯·巴本、英国的许阁森和法国的雷内·马西利都与伊诺努交涉过参战条件[17],考虑到土耳其接壤的希腊、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英法势力范围,伊诺努此时维持亲英法的武装中立外交。

在4月23日的会谈中,外长苏克鲁·萨拉吉奥卢向许阁森指出,土耳其畏惧意大利所谓我们的海与德国未来对巴尔干的控制将威胁土耳其主权,建议盎格鲁—土耳其—苏联同盟是阻止轴心国的良方[18],5月,马克西姆·魏刚访土期间,伊诺努告诉René Massigli,他相信能最有效阻止轴心国的方法即英土法苏联盟,如果得以实现,土耳其将允许苏联红军在领土驻扎,同样的,法国将协助土耳其军队的现代化[19]

但随着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种联盟的可能性化为乌有.[20]。伊诺努也放弃加入同盟国,因为他将苏联视为更重要的盟友,与英法交好意味着与苏德交恶,伊诺努在10月19日与英法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中话锋一转,确认土耳其只会在战火扩大到地中海时下场[21]

二战

 
埃及漫画嘲笑希特勒被伊诺努忽悠
 
German–Turkish Treaty of Friendship的签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开打后,伊诺努看到法国轻易的被德军踏平后,彻底放弃了亲同盟国的立场。但更令伊诺努尴尬的是,德军兵破巴黎后,将三国同盟条约的密约截获并公诸于世,其中指出他们曾订定Operation Pike,一场让英法借由土耳其进攻苏联的战争计划,东窗事发后,土苏关系剑拔弩张,伊诺努为避免苏联按捺不住直接出击,又再与德国签订German–Turkish Treaty of Friendship,并退出与英法的盟约[21]

1941年,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侵略苏联,希望伊诺努维持土耳其中立,而英国则对于扩大巴尔干战线寄予厚望,外相安东尼·伊登多次访问伊诺努,试图说服他加入对希腊的保卫,以束缚德国军队。德国人则希望伊诺努更加主动,法兰兹·冯·巴本承诺伊诺努将在战后收复希腊部分地区,但伊诺努拒绝了这项提议。

伊诺努的压力也来自于军队内部极端民族主义派系的鼓噪,阿尔帕尔斯兰·蒂尔凯什、Nihal Atsız和Orhan Şaik Gökyaye鼓动征服苏联境内的突厥人定居点,于是伊诺努把他们关进监狱。

 
丘吉尔与伊诺努就领土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私人会谈
 
罗斯福、伊诺努和丘吉尔1943年12月4日-1943年12月6日在第二次开罗会议

1943年12月4日至6日,伊诺努参加了于埃及开罗召开的第二次开罗会议,与土耳其参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商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意味着伊诺努有信心认为盟军终将胜利。直到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认为土耳其继续保持中立将有助于阻止轴心国到达中东的战略石油储备,从而符合盟国的利益。但轴心国截至 1942 年底的早期胜利促使罗斯福和丘吉尔重新评估土耳其是否可能站在同盟国一边参与战争。土耳其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保持着规模相当的陆军和空军,丘吉尔希望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开辟一条新战线。另一方面,罗斯福仍然认为土耳其的进攻风险太大,土耳其的最终失败会为盟军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伊斯梅特·伊诺努非常清楚土耳其在1908年至1922年间持续不断的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决心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土耳其远离另一场战争。年轻的土耳其共和国仍在重建中,从早期的战争损失中恢复过来,并且缺乏现代武器和参加战争所需的基础设施。伊诺努在二战期间的中立政策基于西方盟国和苏联在战后迟早会产生矛盾的前提。因此,伊诺努希望获得财政和军事援助的保证,以及美国和英国在战后苏联入侵土耳其海峡时站在土耳其一边的保证。

1944年8月,伊诺努断绝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并在1945年1月5日断绝了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不久之后,伊诺努允许盟军船只使用土耳其海峡向苏联运送物资,并于1945年2月25日对德国和日本宣战。这使得土耳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

保持武装中立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来说是一种破坏。整个二战期间,土耳其实际上处于战争状态:军事生产被优先考虑,牺牲了和平时期的商品,实施了配给和宵禁,并征收了高额税收,给许多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中一项税收是财富税(Varlık Vergisi),这是一种针对土耳其非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税收,要求一次性支付非常高的款项。许多人认为这种税收是奥斯曼时期非穆斯林保护税(Jizya)的延续,或者是三十年前统一与进步委员会政权实施的国民经济政策(Millî İktisat)的延续。在美国和英国的压力下,该税收于1944年被废除。

伊诺努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大选的布尔萨会议上。一位年轻人对他喊道:“你让我们饿著肚子!”伊诺努回答说:“是的,我让你们饿著肚子,但我没有让你们成为孤儿”,暗示著二战中双方数百万人的死亡。

民主化

对于凯末尔主义者来说,他们一直渴望土耳其发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在独立集团之前,凯末尔曾通过自由共和党进行反对派实验,但该党在三个月内因反动派威胁接管而被迫解散。1945年11月1日,伊诺努在大国民议会的开幕演讲中公开表达了国家需要反对党的必要性。他欢迎杰拉勒·拜亚尔成立民主党(DP),该党脱离了共和人民党(CHP)。然而,由于新的苏联威胁引发的反共狂热,新成立的左翼政党被迅速禁止,农村发展计划如村庄学院和人民房间也被关闭。尽管对左翼施加了如此大的压力,伊诺努还是于1945年成立了劳工部,并签署了重要的工人保护法律。大学获得了自治权,伊诺努的“不可改变的主席”称号也被废除。

伊诺努允许土耳其于1946年举行首次多党选举;然而,这次选举臭名昭著地不自由和不公平:投票是在旁观者的注视下进行的,他们可以确定哪些选民投票给了哪些政党,随后的计票过程也充满了秘密。伊诺努没有邀请苏克鲁·萨拉科格鲁组建新政府,而是指派了共和人民党的强硬派雷杰普·佩克尔,这加剧了议会中的对立气氛。伊诺努不得不多次在佩克尔和拜亚尔之间充当调解人,后者威胁如果他们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例如确保司法审查、秘密投票和公开计票,民主党将退出议会。1947年7月12日,伊诺努发表了一次广播和报纸演讲,宣布他将与政府和反对派保持等距,这促使佩克尔辞职。

真正自由和公平的全国选举要等到1950年才举行,在那次选举中,伊诺努的政府被击败。1950年选举期间,民主党领导人使用了“伊斯梅特来了,我们的运气走了”的口号。共和人民党在选举中以41%的选票输给了民主党的55%,但由于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民主党获得了议会中85%的席位。伊诺努主持了权力向民主党领导人拜亚尔和阿德南·曼德雷斯的和平过渡。拜亚尔将成为土耳其的第三任总统,而曼德雷斯将成为土耳其第一位非共和人民党出身的总理,结束了共和人民党近30年的一党独大,伊诺努首次成为反对党领袖。

外交方面,战后围绕土耳其海峡的紧张局势和争论被称为土耳其海峡危机。对苏联入侵的恐惧以及约瑟夫·斯大林对在土耳其海峡设立苏联军事基地的明确欲望最终导致土耳其放弃了在外交关系中的中立原则,并于1952年2月加入北约。

反对党领袖

实权总理

 
1963年,伊诺努的发言稿

1960年,军人杰马勒·古尔塞勒政变推翻了阿德南·曼德列斯的民主党政权后,伊诺努第3次组织联合内阁,推行土耳其经济建设计划。

下野

1972年5月,他交出对共和人民党长达34年的领导权。

去世

 
伊诺努在凯末尔纪念馆墓地
 
伊诺努在凯末尔纪念馆纪念碑凯末尔陵寝相望。

1973年12月25日,他于因病而逝世安卡拉,葬于安卡拉凯末尔纪念馆

延伸阅读

  • Liebmann, George W. Diplomacy between the Wars: Five Diplomats and the Shaping of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I. B. Tauris, 2008)
官衔
前任:
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土耳其总理

1923年–1924年
继任:
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前任:
阿里·费特希·奥克亚尔
 
土耳其总理

1925年–1937年
继任:
杰拉勒·拜亚尔
前任:
埃明·法赫尔丁·厄兹迪莱克
 
土耳其总理

1961年–1965年
继任:
苏阿特·于尔居普吕
前任: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
 
土耳其总统

1938年–1950年
继任:
杰拉勒·拜亚尔
前任:
优素福·凯末尔·滕吉尔申克
 
土耳其外交部长英语List of Ministers of Foreign Affairs of Turkey

1922年–1924年
继任:
许克吕·卡亚
军职
前任:
职位创立
 
土耳其总参谋长英语List of Chiefs Turkish General Staff

1920年–1921年
继任:
费夫齐·恰克马克
政党职务
前任: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克
 
共和人民党(CHP)领袖

1938年–1972年
继任:
比伦特·埃杰维特

注释

  1. ^ 根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土耳其语“İnönü”应译为“伊纳尼”[1]。“伊诺努”为历史习惯译名。

参考文献

  1. ^ 新华社译名室 (编). Inӧnü 伊纳尼 [土].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347. 1993. ISBN 7-5001-0221-6. NLC 000651102. 
  2. ^ TSK Genel Kurmay Baskanlari.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3. ^ Rachelle., Dunn. Turkey : issues and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the Kurds of Iraq.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4 July 2014. ISBN 978-1-63321-274-9. OCLC 1033682339. 
  4. ^ Yadirgi, Veli (编), Introduc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rds of Turkey: From the Ottoman Empire to the Turkish Republ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16 [2021-10-09], ISBN 978-1-107-18123-6, doi:10.1017/9781316848579.003 
  5. ^ Gökay, Bülent; Aybak, Tunç. Identity, Race and Nationalism in Turkey—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Balkan and Near Eastern Studies. 2016-03-03, 18 (2): 107–110. ISSN 1944-8953. S2CID 147089578. doi:10.1080/19448953.2016.1141575 . 
  6. ^ Osman Pamukoğlu, Unutulanlar dışında yeni bir şey yok: Hakkari ve Kuzey Irak dağlarındaki askerler, Harmoni Yayıncılık, 2003, ISBN 978-975-6340-00-4, p. 16. (土耳其语)
  7. ^ Jongerden, Joost. The Settlement Issue in Turkey and the Kurds: An Analysis of Spatial Policies, Modernity and War. BRILL. 28 May 2007: 53. ISBN 978-90-474-2011-8 (英语). 
  8. ^ Zilan katliamı - Milli Gazete. 2010-08-19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August 2010). 
  9. ^ Christopher Houston, Islam, Kurds and the Turkish nation state, Berg Publishers, 2001, ISBN 978-1-85973-477-3, p. 10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view with Mehmet Pamak, who was the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Conservative Party (Muhafazakâr Parti) that was founded in place of Nationalist Action Party (Milliyetçilik Hareket Partisi) banned by junta regime of 1980 Turkish coup d'état. Pamak is Kurdish origin and his family was exiled from Erciş to Çanakkale.
  10. ^ Freedom of the Press,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0 Draft Report[永久失效链接], p. 2.
  11. ^ Dewlet şopên komkujiya Zîlanê ji holê radike!. ANF News. [21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库尔德语). 
  12. ^ * Ercan Öksüz, "Zilan Katliamı'ndan 8 Mart Şehidi'ne"[失效链接], Gündem, April 2, 2008,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10. (土耳其语)
  13. ^ Pınar Selek, Barışamadık, İthaki Yayınları, 2004, ISBN 978-975-8725-95-3, p. 1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土耳其语)
  14. ^ Lord Kinross, Atatürk: A biography of Mustafa Kemal, Father of Modern Turkey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1965) p. 449.
  15. ^ Nicole Pope and Hugh Pope, Turkey Unveiled: A History of Modern Turkey (New York: The Overlook Press, 2004) p. 68.
  16. ^ Maeroff, Gene. Ismet Inonu, Turkish Leader, Dies at 89. New York Times. 25 December 1973 [2024-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17. ^ Nicole Pope and Hugh Pope, Turkey Unveiled: A History of Modern Turkey, p. 75.
  18. ^ Watt, D.C. How War Came : The Immediat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8–1939, London: Heinemann, 1989 page 278
  19. ^ Watt, D.C. How War Came : The Immediat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8–1939, London: Heinemann, 1989 page 282
  20. ^ Watt, D.C. How War Came : The Immediat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38–1939, London: Heinemann, 1989 page 310.
  21. ^ 21.0 21.1 Weinberg, Gerhard A World In Ar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age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