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湖蚕业改良场建筑群

24°26′07″N 120°38′49″E / 24.4352°N 120.6470°E / 24.4352; 120.6470

原大湖蚕业改良场建筑群
位置 台湾苗栗县大湖乡民族路42号
建成时间明治42年(1909年)
官方名称原大湖蚕业改良场建筑群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
评定时间2017-8-7
详细登录资料

原大湖蚕业改良场建筑群是位于中华民国苗栗县大湖乡历史建筑,原为建于1936年的“农林省蚕业试验场台湾饲育所”,于民国106年(2017年)8月7日公告为苗栗县历史建筑[1],目前由“农业部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生物防治研究中心”使用,展示生物防治相关研究成果。

沿革

 
日式木造建筑

台湾当地自明郑时期即由中国传入养蚕,但由于种稻的获利较丰厚,加上衣物多从外地输入,养蚕业未有发展,直到刘铭传设立抚垦局,才有推行养蚕业发展。台湾至日治时期,日本将台湾纳入自身的蚕业发展体系,并于1913年在台北厅成立“台湾总督府养蚕所”,日本内地的相关业者也在之后来台生产蚕种,以带回日本制造丝绸,因此引起各方注意到台湾的养蚕业[2]。台湾的养蚕优势在于蚕病稀少、桑叶可全年生长;新竹州因可耕地较少,蚕业因而较兴盛,发展成为了台湾蚕业重镇[2]

另一方面,日本在1914年6月17日成立“国立蚕业试验场”,本场位在东京市,下辖绫部前桥福岛松本一宫熊本支场,负责日本内地的蚕丝业调查试验、蚕茧供给、桑树栽培等事务;关东大地震在1923年9月发生后,因财政紧缩支考量,因此在1924年12月20日将蚕业试验场的规模缩编,把福岛、松本、熊本支场改为出张所,废止绫部、前桥、一宫支场,改为绫部饲育所及前桥、一宫桑园。1925年4月1日,农林省成立,蚕业试验场改隶其下,而后于1931年12月2日设立绫部、小渊泽、冲绳饲育所。之后,随着人造丝的崛起,各国蚕丝出口竞争激烈,日本当局为了加强蚕丝的品质管控,因此在1934年3月28日公告《原蚕种管理法》,将蚕种纳入国家管制,由国家负责原蚕种的生产、配布,民间不得用杂交的普通蚕种制造蚕丝,而蚕种须经申请才可输出入。在此背景下,蚕业试验场因蚕种制造需求,在1934年12月1日增设台湾饲育所、宫崎支场、明石支场、福岛支场新庄出张所、福岛支场饭坂出张所[3]

为了蚕试场台湾饲育所的设立,蚕试场及农林省营缮课技师在1934年10月1日即来到新竹州大湖郡大湖庄勘查土地[4];台湾饲育所的相关设施完工后,于1936年12月5日举行开所式[5]。此外,在新竹州各地也有其他的蚕业试验机构,例如长野县蚕业试验场台湾分室(在三湾庄)、朝鲜总督府农事试验场分场(在竹东街[2]

二战后,蚕室场台湾饲育所改为“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大湖指导所”,在1949年成立“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蚕业改良场大湖分场”,在1989年改为“蚕蜂业改良场大湖繁殖场”,在1997年改为“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天敌繁殖工作站”,在1999年改为“天敌繁殖分场”,从事天敌昆虫之饲育繁殖与研究[6]

建筑

原大湖蚕业改良场建筑群包含:蚕室(招待所)1幢、养蚕室(仓库)3栋、双拼宿舍1幢、日式木造建筑2幢,而蚕室和养蚕室皆具日式黑瓦、切妻造屋顶、桧木雨淋板。区内建筑原构件比例仍相当高,全区域保存状态良好[1]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1. ^ 1.0 1.1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江孟儒. 戰後臺灣蠶業之研究(1945-1992) (PDF).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5). 
  3. ^ Ⅶ.蚕業試験場(大正3年). 农研机构.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4. ^ 大湖(新竹州)に開設の農林省原蠶試育所 建築は今年中に完成. 台湾日日新报. 1934-10-05. 
  5. ^ 大湖郡蠶試育所の開所式日取決る 地元で祝賀會、展覽會を計畫. 台湾日日新报. 1936-11-18. 
  6. ^ 生物防治展示區. 农业部苗栗区农业改良场.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