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清治时期史料
- 1722年,金门总兵黄英泰上奏朝廷:“兹台湾南北延2千余里,村庄番社闾井户口不下百余万,丛山森林最易奸,非总兵不足以资弹压。”
- 1724年,蓝鼎元《与吴观察论治台湾事宜书》:“若云番地,则全台皆疆番。”
- 1730年,福建水师提督南澳总兵许良彬上奏朝廷:“窃台湾处闽东服,为全闽海表藩篱,与内地七省水道相通;南北延袤2千余里。其番社新旧归化户口不下2、3万社,各种围莿竹中植果木蓊郁居室处焉,每社男妇老幼多至1、2百人,少亦不下数十人;隔越数里方有一社,地方辽阔最易藏奸[1]:174。”
- 1736年,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台湾生番与‘平埔汉民’不相狭洽,是以汉奸不敢入山。”;1756年奏折:“台湾府属实在土著流寓并社番共八万四千六百一十一户大小男妇共六十六万一百四十七名口[2]:33”
- 1847年,北路理番同知史密上书说:“全台无地非番,一府数县皆自生番献纳而来。由诸罗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纳土开疆……。而台番最愚,一无所图,既无大志,安有大事。”
- 1885年,刘铭传奏折:“台湾沿海八县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
- 1895年,《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伊云:‘朝民招为长夫,皆不愿往,我国之兵,现往攻台湾,不知台湾之民如何?’李云:‘台湾系潮州漳泉客民迁往,最为强悍。’伊云:‘台湾尚有生番。’李云:‘生番居十之六,余皆客民。’”
- 《刘壮肃公奏议》:“台南降番甚众,仇杀依然,声气仍归隔绝。以臣度之,若认真招抚,示以恩威,五年之间,全台生番,许可尽行归化。”
- 《条陈台湾事宜状》:“化流民为土著,化熟番为汉人、化生番为熟番。”
- 《台湾教会公报》607号:“我巴克礼牧师,在1875年来到台南府城北侧的教会,直到那时为止,台南府城所属教会的信徒,全部是山胞,其中没有一个汉人。”
日治时期史料
- 《台湾通史》卷15:“当是时(乾隆17年),归化熟番渐从汉俗,乃令薙发,锡姓,以遵国制。自是以来,民番杂处,各安畎亩。然交涉之事愈多。三十一年,奏设南北理番同知,以北路驻彰化,南路驻府治,管理民番交涉事务。时两路熟番九十三社,归化生番二百数十社,输饷课,听约束,有事调遣,奉命维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