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畔布劳瑙
奥地利上奥地利州城市
因河畔布劳瑙(德语:Braunau am Inn,发音:[ˈbʁaʊ̯naʊ̯ am ˈɪn] (ⓘ))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的城市,位于奥德边境因河畔,距离林茨约90公里、距离萨尔茨堡约60公里。以阿道夫·希特勒的出生地而闻名。
因河畔布劳瑙 | |
---|---|
奥地利市镇 | |
坐标:48°15′30″N 13°02′00″E / 48.2583°N 13.0333°E | |
国家 | 奥地利 |
州 | 上奥地利州 |
县 | 因河畔布劳瑙县 |
面积1 | |
• 总计 | 24.84 平方公里(9.59 平方英里) |
人口(2018年[1]) | |
• 总计 | 17,095人 |
• 密度 | 688人/平方公里(1,782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CET(UTC+01:00) |
• 夏时制 | CEST(UTC+02:00) |
邮政编码 | 5280、5283、5289 |
市镇编码 | 40404 |
电话区号 | 07722 |
车辆号牌 | BR |
海拔 | 352米 |
网站 | https://www.braunau.at/ |
历史
早期
布劳瑙第一次被提到是在810年,而通过城市法令是在1260年,这使得它成为奥地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由于因河上来往船只进行食盐交易,因此布劳瑙逐渐成为了一个要塞和重要贸易点。
供奉圣斯蒂芬的晚期哥特式布劳瑙教堂建于1439年至1466年,取代了一座旧教堂。 其87米高的尖塔是奥地利最高的尖塔之一,也是该镇的地标。堡垒的遗迹如今设有博物馆,并且仍然可以看到部分前城墙。
历史上,布劳瑙的统治权曾四易其手。最初,它是巴伐利亚选侯国的一个城市,1779年根据战争条款被划归到奥地利。1809年至1816年间,布劳瑙因战争回归巴伐利亚。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国家重组,根据维也纳会议的协定,布劳瑙于1816年被巴伐利亚王国放弃。自此,布劳瑙就成为了奥地利的一部分。
希特勒出生地
阿道夫·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在布劳瑙出生。该栋三层公寓楼面积大约800平方米,坐落于萨尔茨堡州因河畔布劳瑙镇,邻近奥德边界。2016年10月17日,奥地利政府将此屋产权从地主手中释出,内政部随后宣布决定拆除希特勒故居,以避免其成为日益兴盛的新纳粹朝拜圣地[2],但最终还是决定将其改建为警察局,以吓阻新纳粹分子朝圣[3]。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869 | 4,553 | — |
1880 | 5,078 | +11.5% |
1890 | 5,584 | +10.0% |
1900 | 6,021 | +7.8% |
1910 | 6,340 | +5.3% |
1923 | 6,678 | +5.3% |
1934 | 6,998 | +4.8% |
1939 | 7,850 | +12.2% |
1951 | 12,013 | +53.0% |
1961 | 14,457 | +20.3% |
1971 | 16,436 | +13.7% |
1981 | 16,318 | −0.7% |
1991 | 16,264 | −0.3% |
2001 | 16,337 | +0.4% |
2011 | 16,182 | −0.9% |
2015 | 16,380 | +1.2% |
2021 | 17,438 | +6.5% |
气候
阿斯帕赫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6.2 (61.2) |
19.9 (67.8) |
23.6 (74.5) |
26.4 (79.5) |
29.7 (85.5) |
32.2 (90.0) |
35.3 (95.5) |
34.4 (93.9) |
31.4 (88.5) |
24.5 (76.1) |
21.6 (70.9) |
16.6 (61.9) |
35.3 (95.5) |
平均高温 °C(°F) | 1.9 (35.4) |
3.9 (39.0) |
8.9 (48.0) |
13.0 (55.4) |
18.7 (65.7) |
21.1 (70.0) |
23.4 (74.1) |
23.0 (73.4) |
18.9 (66.0) |
13.4 (56.1) |
6.3 (43.3) |
3.3 (37.9) |
13.0 (55.4) |
日均气温 °C(°F) | −1.9 (28.6) |
−0.6 (30.9) |
3.7 (38.7) |
7.4 (45.3) |
12.8 (55.0) |
15.7 (60.3) |
17.7 (63.9) |
17.1 (62.8) |
12.9 (55.2) |
7.9 (46.2) |
2.6 (36.7) |
−0.1 (31.8) |
7.9 (46.2) |
平均低温 °C(°F) | −5.1 (22.8) |
−4.0 (24.8) |
−0.3 (31.5) |
2.4 (36.3) |
6.7 (44.1) |
10.1 (50.2) |
12.0 (53.6) |
11.5 (52.7) |
8.5 (47.3) |
4.0 (39.2) |
−0.4 (31.3) |
−3.2 (26.2) |
3.5 (38.3) |
历史最低温 °C(°F) | −33.2 (−27.8) |
−23.1 (−9.6) |
−22.4 (−8.3) |
−6.9 (19.6) |
−5.2 (22.6) |
1.0 (33.8) |
2.2 (36.0) |
−2.1 (28.2) |
−2.1 (28.2) |
−7.6 (18.3) |
−25.0 (−13.0) |
−25.6 (−14.1) |
−33.2 (−27.8)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57.5 (2.26) |
44.9 (1.77) |
66.8 (2.63) |
71.2 (2.80) |
76.6 (3.02) |
104.9 (4.13) |
113.2 (4.46) |
91.8 (3.61) |
74.7 (2.94) |
58.9 (2.32) |
64.6 (2.54) |
68.0 (2.68) |
893.1 (35.16)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9.8 (3.9) |
8.9 (3.5) |
5.0 (2.0) |
2.3 (0.9)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4.6 (1.8) |
11.2 (4.4) |
3.5 (1.4) |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 9.2 | 8.1 | 10.0 | 10.2 | 8.7 | 11.7 | 10.9 | 8.8 | 8.4 | 7.6 | 9.6 | 10.6 | 113.8 |
平均降雪天数(≥ 1.0 cm) | 14.1 | 9.6 | 4.9 | 1.7 | 0.0 | 0.0 | 0.0 | 0.0 | 0.0 | 0.1 | 4.0 | 9.6 | 3.7 |
月均日照时数 | 55.3 | 86.0 | 126.0 | 158.3 | 221.5 | 204.8 | 234.1 | 226.9 | 164.8 | 119.1 | 60.0 | 44.9 | 1,701.7 |
数据来源:[4] |
名人
参考来源
- ^ Einwohnerzahl 1.1.2018 nach Gemeinden mit Status, Gebietsstand 1.1.2018. 奥地利统计局. [2019年3月9日].
- ^ 奥地利政府决定拆除希特勒故居:避免其成为新纳粹朝拜圣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澎湃新闻。
- ^ Hitler house in Austria to become police station.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 ^ Klimadaten von Österreich, 1971–2000. Central Institution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January 2,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5, 2014).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Books by Anna Rosmus contain multiple photos of Braunau in 1945: Valhalla Finale, 350 pp, Dorfmeister, Tittling, 2009, (hardcover) ISBN 3-9810084-7-2. and Ragnarök, 464 pp, Dorfmeister, Tittling, 2010, (hardcover) ISBN 3-98100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