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姐(读作马姐),是指来自中国广东省顺德区、有自梳女身份的女佣。1930年代,顺德区丝绸业式微,当地一些本来以缫丝为业的自梳女为了维持生计,就到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或香港澳门等地当女佣,这些女佣称为“妈姐”。

妈姐们数人集结为社,也称姑婆屋,新加入的,都要通过自梳仪式,扎起一条大松,终身不嫁,身穿白衣黑裤(白色大襟衫和黑色香云纱—即黑胶绸到脚眼长的吊脚裤)。

别称

妈姐还有一个别称叫“土鲮鱼”,这个别称源于:

  • 鲮鱼不会大肚,因为妈姐终身不嫁
  • 土鲮鱼一条身(单身
  • 土鲮鱼的歇后语是“多骨恶啃”,“绕(骨刺)口杉(木剌)手”,粤人街市惯用语,即是难于处理,意指难于追求。五、六十年代香港,仍有很多妈姐到街市买𩠌(配饭的菜)。当时香港街市佬多为石歧人。
  • 昔日大多妈姐为广东省顺德县人士,当地有一名菜为煎酿土鲮鱼,以该名菜借喻妈姐。

家佣分类

一般依职级顺序:

  • 近身:即侍女,是最高级的一类,指定专门服侍某个主人(通常是女主人,甚至是某一位元配或姨太太,更有一些是自己带来男家的原有侍女),薪金亦最高。
  • 凑仔:即褓姆,负责照顾幼少的小主人。
  • 煮饭:即家厨
  • 打杂:即杂务
  • 一脚踢:最低级的一种,即什么工作都要做,工作量最大,薪水最低,多是新人。
  • 住年妹:是妈姐的预备班,即十多岁毫无当妈姐经验的少女,也经常是在家妈姐的女儿或亲友,通常祗供住宿及三餐膳食,大多数当主人的年幼少爷、小姐的近身,逐步学习妈姐的日常一作,获得主人认同后当上正式妈姐。

辛亥革命后,主张男女平权,反对家奴(从仆)制度,很多妈姐返回家乡而自梳习俗亦追随时代消失。

反而在香港,九十年代仍然有少数年轻时已经照顾雇主一家的老妈姐,继续与雇主一家一起生活。现在香港从七十年代开始,新的家庭多数聘请外籍家庭佣工。六十年代开始,香港妈姐因为种种关系离开雇主,又不愿意返回顺德,于是集结一起组织斋堂,现在荃湾芙蓉山,及大屿山羌山之东南观音山,都留有一些历史。

2011年港产电影桃姐》中,由叶德娴饰演的妈姐“桃姐”,养大由刘德华饰演的少主,主仆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言而喻。叶德娴更凭该电影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殊荣。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