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及清朝年号列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1],后金则是其君主正式称帝时的前身,两者总计包括296年[注 1]。清朝沿用着明朝旧制,以帝王年号进行纪年,与以前的中国朝代有所不同,具有满语汉语两套名称[3]。史书及民间一般使用年号来称呼清朝皇帝[4],且每位皇帝亦多只会使用一个年号,惟太宗皇太极曾经使用两个年号,“天聪”及“崇德”;穆宗载淳原定的“祺祥”年号则从未正式使用;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后金的“天命”与“天聪”是汗号纪年而非年号[5]。
其中,首个使用的年号为努尔哈赤于1616年所启用的天命年号,最后一个年号则是溥仪逊位后停用的宣统年号。使用时间最长及次长的分别是达约61年的康熙年号及60年的乾隆年号,但乾隆年号实际上在乾隆帝禅位后仍然在宫中使用,共计大概有约64年时间[注 2];最短的则为使用3年的宣统年号。随着清朝的灭亡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废除了年号纪年改用民国纪年[8],年号最终从中国历史上消失[3]。
下表列出清朝包括后金使用的13个年号,以及预定启用但后来取消的祺祥年号。年号释义以贾越的《清朝皇帝年号考》为主。各年号的使用时间出自《清实录》及赵尔巽《清史稿》。
列表
后金年号
后金总共前后使用2个年号,但有学者认为后金实际使用汗号纪年[5]。
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终止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年号释义 | 备注 | 来源 | |
---|---|---|---|---|---|---|---|---|
天命 | ᠠᠪᡴᠠᡳ ᡶᡠᠯᡳᠩᡤᠠ | 太祖 努尔哈赤 |
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 (1616年2月17日) |
天命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627年2月15日) |
11年 | 天之有命[3] |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即位。 有一说后金只用汗号纪年而非年号,《清实录》“建元天命”为附会汉制[5]。 |
[9][10][11] |
天聪 | ᠠᠪᡴᠠᡳ ᠰᡠᡵᡝ | 太宗 皇太极 |
天聪元年正月初一日 (1627年2月16日) |
天聪十年四月初十日 (1636年5月14日) |
10年 | 聪明的汗[3] | 有一说后金只用汗号纪年而非年号,《清实录》“建元天聪”为附会汉制[5]。 | [12][11][13] |
清朝年号
清朝共启用了11个年号,其中包括皇太极在改国号建立大清后更改的年号崇德;另有祺祥年号在未启用之前已经被废除。当中包括了全中国范围内使用时间首二名的年号,分别是使用61年及60年的康熙和乾隆年号,乾隆则是在宫中使用最久的年号。
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终止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年号释义 | 备注 | 来源 | |
---|---|---|---|---|---|---|---|---|
崇德 | ᠸᡝᠰᡳᡥᡠᠨ ᡝᡵᡩᡝᠮᡠᠩᡤᡝ | 太宗 皇太极 |
崇德元年四月十一日 (1636年5月15日) |
崇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644年2月7日) |
8年 | 崇高的才德[3] |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即位。 | [14][13][15] |
顺治 | ᡳᠵᡳᠰᡥᡡᠨ ᡩᠠᠰᠠᠨ | 世祖 福临 |
顺治元年正月初一日 (1644年2月8日) |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662年2月17日) |
18年 | 顺利统治[3] |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康熙帝即位。 朝鲜王朝始行清年号[16]。 |
[14][15][17] |
康熙 | ᡝᠯᡥᡝ ᡨᠠᡳᡶᡳᠨ | 圣祖 玄烨 |
康熙元年正月初一日 (1662年2月18日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23年2月4日) |
61年 | 平安、太平[3]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帝即位。 | [14][17][18] |
雍正 | 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ᡨᠣᠪ | 世宗 胤禛 |
雍正元年正月初一日 (1723年2月5日) |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36年2月11日) |
13年 | 柔和、公正、正直[3] |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即位。 | [14][18][19] |
乾隆 | ᠠᠪᡴᠠᡳ ᠸᡝᡥᡳᠶᡝᡥᡝ | 高宗 弘历 |
乾隆元年正月初一日 (1736年2月12日) |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796年2月8日) |
60年 | 天的扶助[3] | 乾隆帝退位后宫中仍使用乾隆年号,称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6][7]。 | [14][19][20] |
嘉庆 | ᠰᠠᡳᠴᡠᠩᡤᠠ ᡶᡝᠩᡧᡝᠨ | 仁宗 颙琰 |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 (1796年2月9日) |
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821年2月2日) |
25年 | 幸福福祉[3] |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嘉庆帝即位。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道光帝即位。 |
[14][20][21] |
道光 | ᡩᠣᡵᠣ ᡝᠯᡩᡝᠩᡤᡝ | 宣宗 旻宁 |
道光元年正月初一日 (1821年2月3日) |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851年1月31日) |
30年 | 礼道光明[3] |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咸丰帝即位。 | [22][21][23] |
咸丰 | ᡤᡠᠪᠴᡳ ᡝᠯᡤᡳᠶᡝᠩᡤᡝ | 文宗 奕𬣞 |
咸丰元年正月初一日 (1851年2月1日) |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862年1月29日) |
11年 | 一切丰足[3] |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同治帝即位。 | [22][23][24] |
祺祥 | ᡶᡝᠩᠰᡝᠩᡤᡝ ᠰᠠᠪᡳᠩᡤᠠ | 穆宗 载淳 |
未正式使用 | 顾命八大臣原定年号,后因辛酉政变而废除。 | [22][24] | |||
同治 | 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 (1862年1月30日)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875年2月5日) |
13年 | 共同治政[3] | [22][24][25] | ||
光绪 | 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 ᡩᠣᡵᠣ | 德宗 载湉 |
光绪元年正月初一日 (1875年2月6日) |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909年1月21日) |
34年 | 开展礼道[3] |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光绪帝即位。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即位。 |
[22][25][26] |
宣统 | ᡤᡝᡥᡠᠩᡤᡝ ᠶᠣᠰᠣ | 溥仪[注 3] | 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 (1909年1月22日) |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2月12日) |
3年 | 光明之路[3] |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宣统帝退位诏书》后仍于宫中使用,直至1924年为止。 张勋在发动复辟时曾改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初十日。 |
[22][26][27][28] |
年号相关
类别 | 名称 |
---|---|
历史与文化 | 康熙历狱[29]、康乾盛世[30][31](或称康雍乾盛世)[32]、乾嘉学派[33][34]、同光中兴[35](或称同治中兴)[36]、同光体[37] |
古籍文献图录 | 《康熙字典》[38]、《康熙起居注》[39]、《康熙皇舆全览图》[40]、《康熙南巡图》[41]、《乾隆南巡图》[42] |
货币 | 天命通宝[43]、天聪通宝[44]、顺治通宝[45]、康熙通宝[46]、雍正通宝[47]、乾隆通宝[48]、嘉庆通宝[49]、道光通宝[50]、咸丰通宝[51]、咸丰重宝[51]、咸丰元宝[51]、祺祥通宝[52]、祺祥重宝[52]、同治通宝[53]、同治重宝[53]、光绪通宝[54]、光绪重宝[54]、宣统通宝[55] |
注释
参考来源
- ^ 叶红 2000,第65页.
- ^ 徐俊 2000,第302、308页.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贾越 2012,第79页.
- ^ 冯天瑜 2016,第28页.
- ^ 5.0 5.1 5.2 5.3 蔡美彪 1987,第133-146页.
- ^ 6.0 6.1 陈可冀. 清宮醫案集成(上) (PDF). 科学出版社. [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30).
- ^ 7.0 7.1 大清乾隆六十四年歲次己未時憲書. 典藏台湾.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孙中山. 臨時大總統改曆改元通電. 维基文库.
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订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 ^ 李崇智 2004,第222页.
- ^ 勒德洪.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 维基文库, 5.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于是上乃降御座焚香告天,率贝勒诸臣行三跪九叩首礼。上复升御座众贝勒大臣各率本旗、行庆贺礼,建元天命,以是年为天命元年。
- ^ 11.0 11.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二太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
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 ^ 李崇智 2004,第222-223页.
- ^ 13.0 13.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三太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3.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李崇智 2004,第223页.
- ^ 15.0 15.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 维基文库, 4.
(崇德八年八月)丁亥,上即皇帝位于笃恭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肆赦常所不原者。
- ^ 徐红岚 1998,第253页.
- ^ 17.0 17.1 马齐.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一. 维基文库, 1.
(顺治十八年正月)己未,上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遣辅国公都统穆琛,祭告昊天上帝。祝文曰:“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辛亥朔初九日己未,皇太子臣玄烨昭告于昊天上帝之前,曰:……于正月初九日,即皇帝位。……敬图觐光扬烈,用绍无疆之休,其以明年为康熙元年。……”
- ^ 18.0 18.1 鄂尔泰.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 维基文库, 1.
(雍正十三年九月)辛丑,上即皇帝位。……诏曰:“……朕勉徇舆情,暂抑悲痛,于是月二十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 ^ 19.0 19.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10.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上即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 ^ 20.0 20.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十五高宗本紀六. 维基文库, 15.
(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上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 维基文库, 16.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禅,上侍高宗遍礼于堂子、奉先殿、寿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玺。上即位,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训政。
- ^ 21.0 21.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十七宣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17.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庚戌,上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告祭天地、太庙、社稷,颁诏天下,以明年为道光元年。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李崇智 2004,第224页.
- ^ 23.0 23.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二十文宗本紀. 维基文库, 20.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颁诏覃恩,以明年为咸丰元年。
- ^ 24.0 24.1 24.2 赵尔巽. 清史稿二十一穆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1.
(咸丰十一年七月)乙卯,定年号祺祥。……(十月)戊午,大行皇帝梓宫至京,奉安于乾清宫。庚申,诏改祺祥为同治。……甲子,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颁诏天下,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加恩中外,罪非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 ^ 25.0 25.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3.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酉,穆宗崩,无嗣。……癸未,诏惇亲王、恭亲王、孚郡王谕旨章奏勿书名,召对宴赉免叩拜。甲辰,诏以明年为光绪元年。……光绪元年乙亥春正月……戊午,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颁赦诏,开恩科。
- ^ 26.0 26.1 赵尔巽.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 维基文库, 25.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辛卯,帝即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宣统元年。颁诏天下,罪非常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 ^ 冯贺军. 宣統年號. 故宫博物院.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 ^ 李茂盛. 山西王閻錫山. 崧烨文化. [2022-03-10]. ISBN 97898651607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随即发表“诏书”,宣布溥仪自即日起“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并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日。
- ^ 黄一农. 擇日之爭與康熙曆獄 (PDF). 汉学研究中心.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杨中强. 簡述「康乾盛世」時期直隸農民的遭遇和反抗鬥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 ^ 李强, 徐康宁, 魏巍. 「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嗎?——基於經濟數據測算的分析. 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 ^ 邹范平.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關係.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24111712.
- ^ 周维衍. 乾嘉學派的產生與文字獄並無因果關係. 学术月刊1983年第3期.
- ^ 王冬芳. 中國的文藝復興—乾嘉學派—兼與「逃避說」商榷. 中正大学满洲研究.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 ^ 李书纬. 晚清外交七十年(第二部):同光中興之與狼共舞. 东方出版社. 1993. ISBN 9787506098786.
- ^ 芮玛丽. 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1862~187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ISBN 7-500-43258-5.
- ^ 钱仲联. 夢苕盦論集:論同光體. 中华书局. 1993. ISBN 9787101007978.
- ^ 张玉书. 康熙字典. 维基文库.
-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康熙起居注. 中华书局. 1984.
- ^ 李孝聪. 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 (PDF). 故宫学术季刊民国101年秋季.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4).
- ^ 王翬等康熙南巡圖卷. 故宫博物院.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9).
- ^ 王宏钧. 乾隆南巡圖研究. 文物出版社. 2010-08. ISBN 9787501029716.
- ^ 丁福保 1992,第173-174页.
- ^ 丁福保 1992,第174页.
- ^ 丁福保 1992,第174-176页.
- ^ 丁福保 1992,第176-177页.
- ^ 丁福保 1992,第178页.
- ^ 丁福保 1992,第178-180页.
- ^ 丁福保 1992,第180-182页.
- ^ 丁福保 1992,第182-183页.
- ^ 51.0 51.1 51.2 丁福保 1992,第183-204页.
- ^ 52.0 52.1 丁福保 1992,第204页.
- ^ 53.0 53.1 丁福保 1992,第204-205页.
- ^ 54.0 54.1 丁福保 1992,第205-208页.
- ^ 丁福保 1992,第208页.
参考书籍
- 蔡美彪. 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 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06. ISSN 0459-1909.
- 丁福保原编, 马定祥批注. 歷代古錢圖說.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08. ISBN 7-208-01435-3.
- 徐红岚. 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05. ISBN 7538246193.
- 叶红, 胡阿祥. 大清國號述論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4期. 陕西师范大学. 2000-10. ISSN 1001-5205.
-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 ISBN 9787562222774.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修訂本). 中华书局. 2004-12. ISBN 9787101090185.
- 贾越. 清朝皇帝年號考 北方文物2012年第4期. 北方文物杂志社. 2012-10. ISSN 1001-0483.
- 冯天瑜. 明清年號探微 (pdf). 武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5).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