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泉
徐源泉(1886年—1960年11月11日)[1]又名徐克诚,字继绩,号客尘,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仓埠镇(今属新洲)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徐源泉 | |
---|---|
字 | 继积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6年 |
逝世 | 1960年11月11日 |
死因 | 脑溢血 |
墓地 | 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第一公墓第一区第7排 |
国籍 | 大清(1886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60年) |
职业 |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
家乡 | 大清 湖北省黄州府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生平
张宗昌手下
徐源泉先后从湖北武备学堂、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加入驻南京的新军。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家乡参加革命派,任学生队队长。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徐源泉赴上海任光复军参谋,后升任光复军骑兵团团附兼步兵第1团团长。
1913年(民国2年),徐源泉调任江苏陆军补助教育团主任编辑。此后到新疆省,任新疆都督府参谋官。其后到山东省追随土匪出身的军阀张宗昌,在其指挥的第6混成旅当团附,并与其手下大将褚玉璞结为好友。1918年(民国7年)任陆军第6混成旅的营长,后升任团长。1921年,张宗昌在彻底变成光杆司令后,决定去投奔东北军阀张作霖,随行中即包括徐源泉和褚玉璞等。到东北后,张作霖一开始只交给张宗昌一个营,但张宗昌平定了吉林军阀高士傧之乱,通过补充俘虏和逃入东北的白俄军队,其势力一下子膨胀到万余人。1924年(民国13年)冬,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宗昌又收编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四个旅,使其实力增长到10万人枪,张作霖封张宗昌为山东军务督办兼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封褚玉璞为直隶军务督办兼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跟着历任第5旅旅长、第23师师长、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副军长。1926年(民国15年)10月,获授陆军中将、克威将军。1927年7月,获一等文虎章,1927年8月任直隶省军务帮办,被视为奉系有实力的将领。
易帜国民革命军
在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时,第二、七方面军连吃败仗,被迫放弃山东向山海关撤退。在天津至冀东的第二、七方面军余部只剩两个军,加上孙殿英的一个军,总兵力5万余人。大部分人不愿意追随张宗昌去关外投奔张作霖,于是在湖北人罗荣衮的帮助下,联络上了正在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当参谋长的湖北人何成濬,1928年6月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六军团,徐任总指挥。为了跟张宗昌彻底一刀两断,罗荣衮在没有和人商议的情况下,在反正通电上加入了声讨张宗昌、诸玉璞的文字。1928年年10月,全国大裁军,五万人的第六军团被缩编为第48师,下辖3个旅6个团一万人,徐任师长。三个旅长分别为徐继武、张振汉和韩昌俊。第48师被调往皖北、九江整训。1929年4月蒋系打垮新桂系夺取武汉后,新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把第48师当作自己的嫡系力量,调往鄂北与冯玉祥的军队对峙。徐源泉第48师与夏斗寅第13师对鄂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徐向前指挥的红31师搞了一次“徐夏会剿”,但由于红军实现打了就跑的战术,所以双方都没有多少伤亡。1930年蒋冯中原大战爆发前,第48师被调往平汉线前线与冯玉祥西北军对峙。考虑到该部是杂牌部队,为了提高其作战积极性,1929年(民国18年)11月,获陆军上将衔;1929年12月蒋介石特批将其所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只辖第48师),徐源泉兼任军长。徐源泉作战上保存实力,部队发展上利用各种空子,将西北军俘虏收编为两个补充团,同时又收编两支地方部队,分别扩编为新2旅(旅长刘培绪)、新3旅(旅长徐德佐),各辖两个团,第十军发展到一师五旅十二团的规模。1930年(民国19年)夏,被任命为讨逆军第3军团左路司令。后扩编为第16路军总指挥、平汉路右翼军第1纵队指挥官,为蒋介石方面的胜利作出贡献。
中原大战结束后,第十军调回湖北继续围剿红军。1930年底,第48师曾出兵配合萧之楚第44师攻占黄安县城。红二军团主力南征失利后转移到湘鄂边,第十军趁机进攻空虚的洪湖苏区,给留守红军造成了不小损失,贺龙被迫率红三军主力撤出湘鄂边,退往鄂西北。为嘉奖徐源泉围剿红军战功,1931年5月第48师被允许抽出一个旅与两个补充团合编为第41师,由徐源泉的老部下张振汉任师长。1931年7月,鄂豫皖苏区红四军主力大举南下蕲、黄、广地区,时值长江特大洪水,徐源泉率部乘船前去增援,派出两个旅袭占洗马畈,企图截断红军退路,结果遭红军主力包围,伤亡1200余人,后红军因后方有事主动撤退,这两个旅才得幸免。由于灾区疫情流行,全军减员较大,第十军休整半年。
1932年初,蒋介石决定先剪除洪湖、大别山两大苏区,再对江西苏区动手,于是任命徐源泉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指挥包括第41、48师、新3旅及第34、44、82师和独37旅(原新2旅)等杂牌部队共计10万人马,全力进攻洪湖苏区。徐源泉为了争得湖北省主席的宝座,也决定放开手脚大干,把自己的老本钱全部投进去了。1932年3月7日,洪湖红三军首先发起攻击,红9师师长段德昌在湖北天门全歼第48师144旅,俘虏徐源泉老部下韩昌俊。随后,徐源泉以第44师与第十军的两个旅,分两路向红军纵深据点瓦庙集挺进,并成功牵制住红三军主力。双方激战七昼夜,最终红军因弹药缺乏不得不退出战场。此战中,第41师123旅旅长黄新(后改名黄百韬)因负伤后死战不下火线,而被徐源泉通报表扬。1932年(民国21年)5月,徐源泉任湖北全省清郷督办。徐源泉采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红三军战术以分兵把守有限反击,到1932年夏,洪湖苏区根据地被逐渐压缩至襄河以南的狭小区域。1932年8月18日,徐源泉依旧以第48师为主力,对洪湖苏区发起最后攻势,激战到八月底,包括省军区总部、红大二分校在内的洪湖苏区首府周老嘴失守,红三军主力被迫向北突围。徐源泉宣称俘红8师师长鲁易以下1350人、缴获步枪970支。还俘虏了红9师师长段德昌的母亲、发妻、妹妹、2个女儿和儿子段传新。徐源泉见年仅9岁的段传新聪明可爱,便收在身边当娃娃兵养。为表彰徐源泉攻陷洪湖苏区,蒋介石把湖北省沔阳县改名为克诚县。
徐源泉从第41、48师各抽出一个旅,再加上新3旅及数个湖北保安团,进剿湘鄂边的贺龙红三军。交战近一年,迫使红军退往黔东。
1933年6月,升任豫鄂皖剿匪总部左路军总司令。
1934年10月下旬,长征先锋的红六军团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合后,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大张旗鼓地反攻湘西。短时间内便摧毁湘西军阀陈渠珍主力,迅速恢复湘鄂边根据地,并一度东征围困常德。徐源泉新调集部队,联手湖南省政府何键围剿红二、六军团。1935年(民国24年)2月,徐任鄂湘川剿匪总司令。1935年4月,获授陆军二级上将。红二、六军团认为湘军战斗力较强,决定专打鄂军。1935年夏,徐源泉指挥的第58师和85师,先后在陈家河与板栗园战斗中被红军歼灭,徐源泉的起家嫡系第41师在忠堡战斗中被歼灭师部和一个旅,老部下张振汉被红军生俘。忠堡战斗后,徐源泉为保存实力,便不再与红二、六军团积极作战,湘军和中央军成为围剿红二、六军团的主角。1935年11月徐当选中国国民党第5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2月,第41、48分别被调往湖南涪陵、贵州遵义驻扎;新3旅脱离第十军建制,与其他部队在鄂西被合编为第94师,由朱怀冰任师长。
1937年(民国26年)1月,徐任第1预备军总司令,1937年6月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晩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民国26年)8月,调任第4预备军副司令官,9月任第2军团军团长。翌年1月,任第26集团军总司令兼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参加南京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之际,奉命驻扎安徽太湖、潜山、六安一带抗击日军,配合新桂系在安徽创建根据地,归第五战区指挥。徐源泉利用武汉会战失利之机,擅自撤退把第十军带回湖北老家。蒋介石、李宗仁激怒,一度被羁押在西安。经何成浚援救保住了性命获释,但失去军权。第十军番号被裁撤,第41、48师被缩编为第41师,由徐源泉老部下丁治磐担任师长。1946年12月宿北战役中,整编第69师所属整编第41旅被包围,折损一半兵力成功单独杀出重围。由于整69师覆灭,整41旅改隶属重建的整编第51师,在华东战场的苏中等二线战场与解放军地方部队作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在三江营至申港段长江防线担任防御任务时,第41师被歼灭。
1939年(民国28年)5月,徐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5年(民国34年)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7月退役。1948年(民国37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后随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继续任立法委员,并且还任湖北同乡会理事长。
家族
注释
- ^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订版’1235页、刘国铭主编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1983页作生于1886年。朱建昌、高士振“徐源泉”536页作生于1885年。
参考文献
- 徐友春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朱建昌、高士振“徐源泉”民国高級将領列传 5. 解放军出版社. 1999. ISBN 7-5065-1494-X.
- 刘国铭主编.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团结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东亜问题调查会.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闻社.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