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挖子尾自然保留区台湾话Uat-á-bué Tsū-jiân Pó-liû-khu)位于台湾新北市八里区,是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为保存红树林及其生态系而设立的自然保留区[1]。此区位在淡水河口左岸,因为入海口地形弯曲,被称作“挖仔(台湾话Uat-á)”[a],又位于淡水河道最后的转弯处,于是将此处称为“挖仔尾(台湾话Uat-á-bué)”。

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地图
位置新北市八里区
坐标25°10′N 121°25′E / 25.167°N 121.417°E / 25.167; 121.417
面积30公顷
建立1994年1月10日
管理机构新北市政府
挖子尾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挖仔尾
台语白话字Oat-á-bóe
台语罗马字Uat-á-bué
词意为“河道最后的转弯处”

当地早期为平埔族垦殖区域,闽南人移入后逐渐集结成挖子尾聚落,昔有以捞取文蛤、捕捉魩仔鱼苗等为生,今日保留区内仍保有部分传统渔捞作业,裸滩地上可见停泊船只[2] 。近年新北市政府建有八里水岸步道连结周边并规划自行车道,使该处成为当地景点之一。保留区的水笔仔红树林有4–6年周期的成长与萎缩交替现象,但整体仍有缓速增长趋势。1987–2005年间其覆盖面积平均年增0.08公顷,覆盖率年增约0.98%。已记录鸟类共31科98种,植群共计35科119种,另有17科21种的鱼类以及7科23种的蟹类等多样生物资源。

注释

  1. ^ 注:转弯在台湾话有讲做“uat”,汉字有写做“穵”(俗写“挖”)或“斡”。(台日大辞典、台湾闽南语辞典)。

参考资料

  1.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 ^ 卢道杰、施上粟、黄国文、赵芝良、薛美莉、罗𬀩菱. 淡水河紅樹林、挖子尾與關渡三個自然保留區經營管理效能的系統評量 (PDF). 国家公园学报. 2012 [2014-11-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