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弢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死刑犯

tāo(1912年12月8日—1951年11月3日),原名方泽豪广东省惠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员,少年时积极参与左翼活动,汕头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5年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任宁普县工委宣传部长,在普宁担任泥沟群众学校校长,培育共青团员,日本战败后与妻子由锺国辉介绍于台湾省立基隆中学担任教务主任,校长锺浩东等组织基隆市工委,发行光明报[1],1948年底蔡孝乾遭捕后全台大搜捕,1949年方弢与妻子张奕明遭逮捕,方弢以知匪不报于1951年11月3日遭枪决于马场町。[2]

方弢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2年12月8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惠来县
逝世1951年11月3日(1951岁—11—03)(38岁) 处决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古亭区马场町
籍贯广东惠来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937年-1951年11月3日)
经历

生平

左翼少年

方弢,1912年生于广东省惠来县,以优异成绩考入汕头金山中学,民国初年军阀割据,金山中学为汕头最高学府,当时校长为军阀派任的黎贯,东征之后国民革命军势力在广东逐渐成形,1925年金山中学爆发撤换校长事件,由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出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周恩来邀请杜国庠任新校长,时方弢与同学王森泉(之后的广东省社科院长)、陈鸿铭等都参与了驱逐校长的学潮,金山中学开始进行校园的多项改革,提升员工待遇、增加教学设施、推行民主治校,让师生到员工都有代表可参与校务会议,培育出许多人才。[3][2]

加入共产党

方弢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 ,在国府剿共占领中央苏区将共党逼入延安后,1935年发生了一二·九运动“北平学联”发动的要求“攘外必先安内、一致对外抗日”的学生运动,方弢积极参与活动,并于此时加入共青团,1936年初方弢在上海遇见前共青团普宁县委书记张重仁,在上海成立了共青团普宁线临时支部,方弢负责宣传工作,并重返普宁县泥沟村兴办泥沟群众学校,属于共产党掌握的学校,方弢由陈绍晟介绍加入共产党担任校长,王森泉任教务主任,1936年6月群众学校成立了共青团支部,吸收了张瑞芝(即张奕明)等加入,1937年中共在普宁成立了工作委员会,方弢担任宣传部长。[2]

发展组织

方弢担任宣传部长期间积极发展组织,抗战爆发后,1937年11月方弢在流沙教堂成立“普宁青年救亡同志会”(即青抗会),积极在学校宣扬共产主义拓展组织,此时活动都是以教师身份掩盖其共党组织身份,从事宣扬社会主义拓展组织,也成为方弢日后被派往台湾的重要原因,1938年方弢与张奕明结婚,翌年产下一子张珂理由张奕明母亲抚养,1939年组织安排方弢前往流沙中学,以便领导普宁青抗会,此时,流沙中学许多老师皆是共产党员,加以王森泉、郑敦等人到此兼课,流沙中学成为共产党培育人才的学校。1939年6月汕头沦陷后,流沙中学遭到轰炸被与洪阳中学合并,方弢集合原流沙中学教师马化龙、卢逢生等依旧办理专班招生,当局为避免共产党组织扩散,勒令其解散,随着战事,方弢等人也走入地下。[2][4]

潜伏者

1940年至1945年,方弢与妻子张奕明在广西百色地区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中共华东局组织派遣林英杰洪幼樵徐懋德与陈仲豪等人,赴台协助蔡孝乾组织省工委,并吸收组织成员加入,方弢与张奕明透过南口中学同事锺国辉介绍,由已加入共产党担任台湾省立基隆中学校长的党员锺浩东安排进入该校任教,方弢任教务主任,张奕明亦为教务处职员,方弢与林英杰都是青抗会同志,与陈仲豪交好,林英杰等人在基隆中学校内印刷并发行光明报,林英杰担任主笔[1],撰写社论抨击国民政府,鼓吹革命,分析共军形势大好,全岛解放指日可待等。随着国共内战战事进入尾声,国府声势摇摇欲坠,光明报的发送相当于半公开的状态,由省工委组织成员发送,张奕明也担任发送员,发送员中有人竟派送到士林官邸,蒋介石阅毕大怒限期破案,正好省工委学工委台大法学院支部成员王明德将光明报拿给心仪女子作为炫耀竟遭检举,光明报遭破获后导致基隆中学校长锺浩东、方弢、锺国员罗卓才张奕明遭逮捕[5]张奕明因陈仲豪引介加入共产党奉东南军政长官公署38年12月2日署详字175号代电处死刑。1949年12月10日遭枪决于马场町。方弢以知匪不报于1951年11月3日遭枪决于马场町。[6][7]

纪念

张奕明在家人多方奔走,1982年领到烈士证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
2013年10月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广场上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为纪念来台湾在1950年代被处决“隐避战线烈士”而设立。方弢烈士铭刻于纪念碑上。

家人

光明报事件后张奕明被依匪谍罪名遭枪决,当时方弢与张奕明有一年仅三岁的女儿妮妮[8],托给同校职员,后由广东潮汕张姓同乡领养,改名张亮,大学毕业后在邮局工作,返回大陆曾任基隆市工委书记张仲豪设法与其取得联系,并取得其养父母的谅解,告诉她父母受难的经过,并且令其透过曼谷入境中国,与其在大陆的兄长张珂理见面。[5]

平反

2018年10月5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10B号函文,正式撤销受难者林庆云君等1270人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40)安洁字第 2996 号,有关方弢意图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宣告正式撤销[9]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陈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 唐山出版社. 2005. 
  2. ^ 2.0 2.1 2.2 2.3 王宋斌. 在台犧牲的方澤豪校長. 普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6-07-08. 
  3. ^ 杜國庠出任金山中學校長. 汕头金山中学校友会. 2009-05-14. 
  4. ^ 余素珠、罗天、卢逢生等口述. 抗戰時期的流沙中學. 普宁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2016-07-09. 
  5. ^ 5.0 5.1 陈仲豪. 回憶台灣往事、緬懷在5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中的殉道者林英傑張伯哲鍾浩東張奕明等等革命烈士. 1994. 
  6. ^ 台湾省保安司令部. 蔡堯山等案. 国家档案管理局. 1951-05-23~1960-11-22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7. ^ 曾健民. 1949.國共內戰和台灣 ─ 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 联经出版公司. 2009-11-18. 
  8. ^ 曹钦荣、郑南榕基金会.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P.388.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2-12-19. 
  9. ^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有罪判決公告. 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