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方(?—?),字介皇浙江海盐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崇祯十五年(1642年),曹元方中式壬午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

次年,甲申国变安宗在南京即位后,曹元方任南直隶常熟县知县。常熟以难治著称。曹元方到任后,筹措兵饷,爱惜民力。南京城破,曹元方弃官归里。父履泰之前被遣戍,也返回故乡。父子商议,国难之时,不可安然家居。曹元方于是改名换姓,前往福建建宁,拜谒唐王。即授吏部文选司主事,晋验封司郎中。随后,履泰也自海路赶到,授太常寺卿,升兵部右侍郎。父子二人之忠义一时为人敬仰不已。

唐王兵败,父子辗转回乡。父履泰不久病卒。元方携母亲及妻子离开家乡,寄居于旅舍。多年后,形势逐渐安定,一家客居硖石村,建筑草堂,元方自号耘庵,终老于此,卒年八十二岁。《清史稿·遗逸》有传。[1]

家族

曹履泰,官至兵部侍郎,以忠直著称。

参考资料

  1. ^ 《清史稿·卷500》:曹元方,字介皇,海盐人。父履泰,明兵部侍郎,以忠直著。元方,崇祯癸未进士,南京建号,授常熟知县。时大学士马士英擅国政,有荐元方署职方司事者,士英亦藉元方名,冀往谒附己,元方讫不往。上疏言愿遵定制补外吏,语侵士英,士英怒,卒与令常熟。常熟为吴中烦剧邑最,当金陵草创,所在兵与民交狃无宁晷。元方措兵饷,惜民力,俱帖然,邑称治。
    金陵败,弃官归,履泰先获谴谪戍,亦适归。父子相谓,于义不可晏然以居。元方先变姓名,间道入闽,至建宁,谒唐王。即授吏部文选司主事,晋验封司郎中。顷之,履泰亦由海道至,即授太常卿,晋兵部右侍郎。父子俱以忠义激发,间关来,一时咸伟之。
    是时,郑芝龙久以桀寇内附,崇其秩号,姑息为养骄,至是益甚,志叵测。元方抗疏,自请出视江上师,阅封守,欲从外为重内计。得召对,加御史衔,赐白金,挥涕以行。至浦城,则江上溃兵接踵狼狈下,元方仓卒走,计后图。履泰从唐王趋赣州,遇兵,投身崖石下,绝复苏。舁至僧舍,辗转至浦城,父子得相见。
    履泰疾甚,先归,旋卒于家。元方闻,乃亟归,微服挈母及妻子行,寄食旅舍中。久之,事稍定,卜居硖石邨,筑草堂,自号耘庵。以老卒,年八十有二。
  •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500》,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官衔
前任:
刘定勋
明朝常熟县知县
1644年-1645年
继任:
洪一纬
清朝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