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邑县
历史
禹贡冀州之地。殷时为芮国,有大荔戎。周春秋时为蒲关。秦厉共公伐大荔,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名临晋。战国时魏文侯重城于此,亦名临晋。汉为临晋县,属左冯翊。新莽更名监晋县。东汉复为临晋,属左冯翊。晋因之,属冯翊郡。南北朝后魏分置南五泉县,属澄城郡。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南五泉县改为朝邑县,以据朝坂,故名。隋因之,属冯翊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在朝邑东部析置河滨县,贞观二年(628年)省并入朝邑县。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县,隶河中府。上元元年(760),朝邑县改名河西县。大历五年(770),在朝邑旧址分设朝邑县。贞元元年(785),河西县并入朝邑县,还隶同州[1][2]。五代、宋[3]、金[4]、元[5]、明[6]俱为朝邑县,隶西安府同州[7]。清代属陕西同州府[8]。
民国十八年(1929),在朝邑县东河滩地设平民县。1950年5月,平民县并入朝邑县
注释
- ^ “河西 旧朝邑县,属同州,管长春宫。乾元元年,置河中府,割朝邑来属,改为河西县, 以盐坊为理所。”《旧唐书》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地理二/十道郡国 二/河东道/河中府
- ^ “朝邑,望。有长春宫。武德三年析置河滨县,贞观元年省。北四里有通灵陂,开元七年,刺史姜师度引洛堰河以溉田百余顷。乾元三年曰河西,隶河中府,大历五年复曰朝邑,还隶同州。有河渎祠、西海祠。小池有盐。”,《新唐书》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地理一/关内道/京畿采访使/同州冯翊郡
- ^ “同州,望,冯翊郡,定国军节度。县六:朝邑,紧……”,《宋史》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地理三/陕西路/永兴军路/同州
- ^ “同州,中。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后改安国军节度使。……朝邑有黄河、渭水。镇四朝邑、新市、延祥、洿谷。”《金史》卷二十六 志第七/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
- ^ “同州,下。唐初为同州,又改冯翊郡,又复为同州。宋为定国军。金因之。元仍为同州。 领五县:朝邑,下。……”《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地理三/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
- ^ “朝邑:州东。东有大河。南有渭水。又有洛水,旧自县南经华阴县西北葫芦滩入渭;成化中,自县南赵渡镇径入 于河,不复入渭。东北有临晋关,一名大庆关,即蒲津关也,旧属蒲州,洪武九年八月来属。有蒲津关巡检司。”《明史》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地理三/陕西/西安府
- ^ 赵廷瑞修,《陕西通志》上册,三秦出版社,2006.6,第262页
- ^ “朝邑:繁,难。府东三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来属。黄河自郃阳入,迳东境而南,受金水,至赵渡南之望仙观,为洛水入河故道。光绪三十四年,洛徙,至赵渡入之。又南三河口,渭水自大荔入,东北流注之,折东入潼关。主簿驻大庆关。有两女、太奇、赵渡三镇。”《清史稿》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地理十/陕西/同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