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是汉长安城的主要宫殿之一。该宫始建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建成于汉高帝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平面呈长方形,共分前殿、椒房殿、中央官署、少府、沧池等主要建筑,宫墙四周开有正门和掖门,宫墙四角建有角楼。西汉末年,未央宫一度被焚毁,东汉时得以重修。东汉灭亡之后,未央宫虽然得以继续使用,但经历朝改建,已失去原貌。唐朝时,未央宫原址上修建了新的建筑,晚唐时被彻底荒废。1961年,未央宫遗址作为汉长安宫遗址的一部分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起,未央宫的几个重要遗址被发掘,从中出土了大量文物。2012年,未央宫原址上的数个村庄被搬迁安置,未央宫得以作为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世界遗产 | |
---|---|
官方名称 | 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英文) Routes de la soie : le réseau de routes du corridor de Chang’an-Tian-shan(法文) |
位置 |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
标准 | 文化:(ii)(iii)(v)(vi) |
参考编码 | 1442 |
登录年份 | 2014年(第38届会议) |
汉长安城遗址 | |
---|---|
未央宫遗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西汉 |
编号 | 1-152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历史
未央宫[a]由丞相萧何主持修造,始建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二月,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十月建成[2]。未央宫建成之后,成为汉高帝乃至西汉所有皇帝的正式皇宫[3]:47。新莽末年,未央宫在更始帝军队进攻王莽时被焚毁[4]。东汉光武帝曾下诏修缮包括未央宫在内的汉长安城宫室[5]。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时,即以未央宫作为皇宫[6][7]。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共计16万名民工重修未央宫[8][3]:47-48。此后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均以未央宫为皇宫,但其中的建筑已经被重改到面目全非。唐朝在未央宫原址上修建了新的建筑,这些建筑在晚唐时期被彻底荒废[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未央宫作为汉长安城遗址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0]:357-359。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未央宫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1983年,椒房殿遗址被发掘[11]。1986至1987年,官署遗址被发掘[12]。1987至1988年,少府遗址得以发掘[13]。1988至1989年,未央宫西南角楼遗址得以发掘[14]。2012年起,原居住于未央宫遗址区的9个村、1.5万人和1000余户企业得以妥善搬迁安置[15]。2013年,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对公众免费开放[16],主要遗址包括前殿、椒房殿、石渠阁、天禄阁和直城门(即西宫墙正门)[17]。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18]。2017年,未央宫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9]。
整体布局
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内的西南角,经考古发掘所得宫墙周长8,800米,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宫。其平面近似正方形,边长为2,150-2,25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未央宫四面各开一座宫门,即司马门。每扇司马门均有一条通向未央宫的前殿的路,以供皇室贵族和文武百官使用。其中西门和南门很少使用,东门和北门均修建有高大的门阙,即东阙和北阙,现已无任何遗迹[b]。此外,未央宫宫墙还建有十余座掖门,以供皇室贵族和文武百官之外的人使用。宫墙的四个墙角各建有一座曲尺形的角楼。未央宫在西汉鼎盛时期,其内的主体建筑为中央的前殿,前殿北侧有椒房殿和掖庭,即后宫建筑;后宫建筑北侧有天禄阁、石渠阁和承明庐等建筑,后宫建筑西侧有织室、尚方等皇宫作坊,以及官署、少府等建筑。未央宫东部有曲台殿、鸳鸾殿、凤皇殿等宫殿,西部则有玉台、昆德、白虎殿等宫殿建筑。前殿南侧修凿有沧池,沧池中央还有一座垒土而成的渐台。[20][21]
已清理遗址
前殿
前殿位于未央宫的中心,是未央宫的核心建筑,是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该殿建于龙首山的山丘之上,其所处的台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c],曾是秦王所修建的章台所在地,萧何主持修建时对其做了部分修整。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长200米。台基由南向北可分为三个逐渐升高的台面,每一层平面原来都建有一座大殿。其中南侧的高1至5米,南北长140米,东西长200米;中部的高5至10米,南北长120米,东西长180米,是原前殿的正殿所在平面;北侧的高15米,南北长110米,东西长165米。前殿坐北朝南,台基上建有多座宫殿,南侧平台上建有多座慢道和方形廊房,台基周围还建有多座配房。[21]台基上的配房里住的是西汉皇室禁军,负责执勤。
椒房殿
椒房殿因其宫墙壁以椒粉和泥涂抹而得名,这样的宫殿内壁成暖色,且殿内空气芳香。其位于前殿以北360米的位置,编号为未央宫第二号遗址。现存夯土台基为长方形,东西长50余米,南北长30余米。台基四周有壁柱,现存部分壁柱的柱础石。台基周围原建有砖铺回廊,回廊外设有散水。正殿坐北朝南,南门外两侧设有双阙,两阙据现存遗址判断相距23.5米。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条上殿慢道。正殿北侧与内院相邻,内院呈长方形,四周建有廊道和散水,东西两侧有残存的台基、院落、巷道和厢房遗址,其中这里的巷道遗址是首次在宫殿群内发现。整座椒房殿有完善的排水设施。[11]
官署
中央官署在发掘中编号为第三号遗址,是未央宫内的一座独立院落。官署遗址在前殿遗址西北880米,西侧距离未央宫西宫墙105米。其院落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34米,南北长65.5米,院墙宽1.5至2.7米。四面围墙内外均有加固用的壁柱。除东墙外另外三面墙外均有回廊。院落内中部偏东的位置有一条排水渠,将院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院北墙东段和西墙南段各开一门,院内有南北并列的两排房屋,每排房屋各分3座,每排房屋的南侧均建有天井,每座房屋基址都遗存有楼梯痕迹。西院南墙东段和东墙南端各开一门,其内的房屋布局和东院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两排房屋之间的位置建有两座天井。[12]
少府
少府是西汉负责财政的部门,其建筑遗址在发掘中的编号为第四号遗址,位于椒房殿以西350米,前殿西北400米的位置,主体建筑为南殿和北殿,坐北朝南,其中南殿为正殿,东西长46.1米,南北长17.5米,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北殿位于南殿之内,属于南殿的内殿,与南殿共用北墙。北殿东西长31米,南北长12.9米,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此外南殿之外还有多座附属建筑、廊道、院落和水池的遗迹。[13]
石渠阁
石渠阁得名于其下的砻石砌筑的渠道,是秦亡之后汉代收藏秦宫图书典籍和档案的地方,自汉成帝之后石渠阁成为汉朝政府存放国家档案的地方。其遗址位于未央宫的西北角,北侧距离北宫墙45米,西侧距离西宫墙500米。夯土台基高7米,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台基周围建有回廊。[21]
天禄阁
天禄阁是西汉收藏典籍的地方,藏书最多时有3,090卷。这里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文献来源地。距离北宫墙60米,西侧距离石渠阁520米,南侧距离前殿720米。现存天禄阁的台基高6米至7米,底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0余米。天禄阁四周也建有围廊。[21]
沧池
沧池得名于其池水清澈,色泽为苍色而得名。这个湖是未央宫内的人工水库,是皇帝的游乐场,也是水循环和降温的地方。位于未央宫的西南,南侧紧邻南宫墙,西侧距离西宫墙700米。整座沧池东西长400米,南北长500米,池面面积0.196平方公里,池水引自泬水,从西侧自明渠引入。池水自沧池北部流出,经过前殿、椒房殿和天禄阁外侧之后流出未央宫。池水正中堆有一座假山,是为渐台。[21]
西南角楼
西南角楼是未央宫的防御型建筑之一,位于未央宫宫墙的西南角,整体呈曲尺形,阔面东西长67米,南北长31米;内面东西长57米,南北长19米。台基北部有进出角楼的慢道,慢道北侧有散水。台基上残留有壁柱的痕迹,角楼北侧建有水井和砖池。[14]
出土文物
各个建筑遗址均发掘有板瓦、筒瓦、瓦当、砖等建筑材料,不同遗址的砖和瓦当上铭文和花纹不尽相同。此外,前殿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陶罐、陶豆、陶釜等生活用品,以及铜镞、铜弩机、铁刀、铁镞、铁铠甲等兵器。另外方志内还出土有五铢、大泉五十和货泉等货币,另有一批被火烤过的木简,其上内容主要与医学相关。其中一只木简上写有“冯宗山女方”字样。椒房殿遗址如原用于铺设地面的素面方砖、回纹形方砖和空心砖,以及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官署遗址内出土了磨石、石磨等石质工具,灯、碗、盘、盆、甑、奁等陶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等铁器,半两、五铢、大布黄千、大泉五十、布泉、小泉直一等货币,以及五万多枚刻字骨签。这些骨签长6.8至7.2厘米,宽约2.1至3.2厘米,厚约0.2至0.4厘米,主要材质为牛骨,其上刻有文字。据考释这批骨签应为各地向皇宫进献物品时的档案资料。少府内出土釜、钵、弹丸、陶饼等陶器,钉、钩、锛等铁器,遗迹发叉、铺首、带钩等铜器。西南角楼内发现了大量疑似守卫人员遗留的陶器等生活物品。[21][11][12][13][14][22]
注释
参考
- ^ 封五昌. “未央宫”名称考. 人文杂志. 1983-02: 124.
- ^ 《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七年二月)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汉高祖九年)未央宫成。
- ^ 3.0 3.1 刘庆柱, 李毓芳. 汉长安城.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03-01: 230. ISBN 7-5010-1354-3.
- ^ 《汉书·王莽传下》:(更始帝)二年二月,更始到长安,下诏大赦,非王莽子,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得全。三辅悉平,更始都长安,居长乐宫。府藏完具,独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死则案堵复故。
-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岁(建武十九年),复置函谷关都尉。修西京宫室。
- ^ 《后汉书·孝献帝纪》:(初平元年)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
- ^ 7.0 7.1 尚民杰. 西汉以后的未央宫. 考古与文物. 2003-02: 56–59, 69.
- ^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七·永和元年》:以乐平公苞代镇长安。发雍、洛、秦、并州十六万人治长安未央宫。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2-06-06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中文(中国大陆)).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委员会编 (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3卷 第一批至第五批.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2: 658. ISBN 7-5010-1525-2.
- ^ 11.0 11.1 11.2 李遇春,张连喜,杨灵山. 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二号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92-08: 724–732, 774–775.
- ^ 12.0 12.1 12.2 刘庆柱,李毓芳,张连喜,等. 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89-01: 19, 33–43, 100–103.
- ^ 13.0 13.1 13.2 刘庆柱,李毓芳,张连喜,等. 汉长安城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93-11: 1002–1011, 1057–1059.
- ^ 14.0 14.1 14.2 李毓芳,张连喜,杨灵山. 汉长安城未央宫西南角楼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96-03: 19–27, 100–101.
- ^ 走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感受大遗址保护成果. 环球网. 2013-11-01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8) (中文(中国大陆)).
- ^ 汉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顺利开放. 西安日报. 2013-12-11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8) (中文(中国大陆)).
-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各点简介. 西安日报. 2013-11-01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8) (中文(中国大陆)).
- ^ 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新增五处. 西安日报. 2014-06-23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8) (中文(中国大陆)).
-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安日报. 2012-12-03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8) (中文(中国大陆)).
- ^ 20.0 20.1 刘庆柱. 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初论. 考古. 1995-12: 1115–1124.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李毓芳.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文博. 1995-03: 82–93.
- ^ 李毓芳. 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述略. 人文杂志. 1990-02: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