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
李洱(1966年—),原名李荣飞[1],中国当代男性作家。[2]。他是河南济源人[1],因其两部长篇小说《花腔》与《石榴树上结樱桃》而闻名。费时13年创作85万字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3][4]“李洱”一笔名中的“洱”,所指的就是时刻都能听见水声(故乡沁河)[5]。
李洱 | |
---|---|
出生 | 1966年(57—58岁) 中国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 |
职业 | 作家 |
语言 | 中文 |
民族 | 汉族 |
母校 | 华东师范大学 |
创作时期 | 2001年至今 |
体裁 | 小说 |
代表作 | 《应物兄》 |
奖项 | 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 2018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奖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
背景
李洱早年生活在济源市五龙口镇五龙头村,对下有三名胞弟[6],父亲是一名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的中文老师[5],母亲则从事务农工作[7][6]。李洱小时候曾跟随济源豫剧团的布景画师学习绘画[5],于198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8],并于1987年毕业[9]。同年起在郑州师范学院(前称郑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1]。1997至2011年间任河南省文学院的专栏作家,同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一职[1]。2001年,他完成了长篇小说《花腔》。其后在2003年凭借《花腔》获得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10]。
2008年10月24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问中国,她把德文版本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一书送给中国总理温家宝,且点名要会晤李洱。[11]德国媒体对李洱的评价十分高。其中作品《石榴树上结樱桃》(2004年出版)被2007年10月出版的《普鲁士报》(Preußische Allgemeine Zeitung)评为“配得上它所获得的一切荣誉”。[12]而早在2007年4月,该书已由德国DTV出版社出版。直至现在,当地已售出了逾万本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
李洱现时仍为《莽原》杂志的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主任[13]以及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至今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又任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1]。此外,他还著有《饶舌的哑巴》、《遗忘》等多部小说集。而《花腔》就被称为“先锋文学的正果”,并入围第6届茅盾文学奖之列(但最终未能得奖)[14]。《花腔》和《石榴树上结樱桃》曾获第三届及第四届“大家文学奖(荣誉奖)”和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15]。
作品
长篇小说
- 《花腔》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遗忘》2002年漓江出版社
- 《石榴树上结樱桃》200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 《应物兄》上下册,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短篇小说集
- 《夜游图书馆》2002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 《午后的诗学》200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
- 《儿女情长》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 《喑哑的声音》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 《平安夜》短篇小说选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篇小说集
- 《导师死了》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 《鬼子进村》6部中篇,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 《从何说起呢》7部中篇,2015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 《二马路上的使者》2部中篇,201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 《饶舌的哑巴》中短篇精选8篇,202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散文集
- 《问答录》201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分为7篇:回应和对话、与批评家梁鸿的对话、自问自答、读与写、演讲录、与批评家魏天真的对话
- 《熟悉的陌生人》202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分为五辑,“读与评”“讲与说”“问与答”“序与跋”“人与物”,精选了近年来作者在一些重要论坛的精彩演讲,与批评家、记者的深刻对话,自言自语的序跋,影响至深的一些人与事。
个人生活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嵩山學者. 郑州师范学院.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文學‧info:李洱. 明报. 2016-05-15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新华网. 新华网.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4).
- ^ 李洱新作《应物兄》被称为升级版《围城》-新华网. 新华网.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6).
- ^ 5.0 5.1 5.2 李洱:沁河的水聲. 李洱新浪博客. 2008-10-22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 ^ 6.0 6.1 《石榴樹上結櫻桃》不一樣的鄉土中國. 南方新闻网. 2009-11-06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延圖好聲推薦(第二期) 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 延边广播电视台. 2021-01-19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茅盾文學獎作家李洱校友向檔案館題贈《應物兄》. 华南师范大学. 2019-11-21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近距離與李洱對話:談小說創作.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5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 ^ 21世纪鼎鈞雙年文學獎頒出. 中国青年报. 2003-01-21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2-12).
- ^ 温寶寶和默大媽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香港大公报. 2015-10-27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 ^ 李洱 作家嘴裡開花腔. 南方人物周刊. 2009-03-30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 文學翻譯需提升地位與報酬 作聯將辦大型講座慶回歸廿周年. 香港文汇报. 2017-03-18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3).
- ^ 李洱:中國到出大作家的時候了. 羊城晚报. 2019-09-22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揭曉. 京华时报. 2007-07-27 [2017-10-10].
- ^ 李洱:衰敗與興盛齊飛,悲情共歡樂一色. 李洱新浪博客. 2007-04-26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