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纬 (北朝)

北魏、东魏官员

李纬(504年—549年),字干经赵郡柏人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1][2],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北魏东魏官员。

李纬是钜鹿简公李灵的曾孙,代理河间郡太守李综的孙子,征东府司马李遵的儿子,泾阳县男李浑与平南将军李绘弟弟[1]。他年少聪颖有才学,和舅舅的儿子河间邢昕辈份相差不远[1][2]。他最初担任征东法曹参军,后除授奉车都尉,加官宁远将军,又拜任为大司马广陵王元欣的录事参军。大司马府解除,他回到家乡[3]。其后再拜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高欢从子高永乐担任济州刺史,听闻李纬而请求和他相见,以宾交之礼相待。高永乐逝世,他协助送葬还都[4]萧衍遣使朝贡,侍中李神儁推举李纬为尚书南主客郎,前后共接应十八人,十分称职。邺城有人说:“才学表现依次为李浑、李绘、李纬,口才则为李绘、李纬、李浑。”[5]高澄兼任吏部尚书,任用他为司徒咨议参军,说:“你能破格署任是因为你是人才,我才这样做。”不久加任征虏将军[6]

南梁使者谢兰来访,李纬慰劳他。谢兰询问安平崔氏的近况,他说:“崔子玉之后,善于文辞的人已经没有了。”崔暹听到后很生气,李纬登门谢罪,崔暹立刻骑马不理睬他。他对人说:“虽然得失别人,但我一定会担任聘梁使。”[7]武定五年(547年),李纬兼任散骑常侍出使南梁,他和两位兄长和侄子李湛都担任过和南梁交聘的使节和副使,被称为赵郡的四使之门[8]。他在任期间经常游玩,不遵守礼法,自称“隐君”,空虚得有超脱尘俗的意愿[9]。后来太尉高岳出讨时,任用他为大都督司马。还师后,拜授太子家令,到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去世,虚岁四十六,当时的人都悲伤惋惜。北齐初年,赠官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10]

家庭

父母

兄弟

  • 李浑,北齐征东将军、海州刺史、泾阳县男
  • 李绘,北齐平南将军、司徒右长史

引用

  1. ^ 1.0 1.1 1.2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李灵,字虎符,赵郡人,高平公顺从父兄也。……子恢,袭子爵。……恢弟综,行河间郡,早卒。综子遵……拜子浑给事中。……浑弟绘……绘弟纬 北史卷三三“系”作“纬”。按本名“纬”,魏收避北齐后主讳改作“系”。北齐书卷二九李浑传作“伟”,是“纬”的形讹。 ,字干经。少聪惠,有才学,与舅子河间邢昕少相伦辈,晚不逮之。
  2. ^ 2.0 2.1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绘弟纬,字干经,少聪慧,有才学。与舅子河间邢昕少相伦辈,晚不逮之。
  3.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初为征东法曹参军,后除奉车都尉,加宁远将军。寻拜大司马广陵王录事参军。府解,还乡里。
  4.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征拜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齐献武王从子永乐为济州刺史,闻而请与相见,待以宾交之礼。及永乐薨,纬送葬还都。
  5. ^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邺下为之语曰:“学则浑、绘、纬,口则绘、纬、浑。”
  6.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萧衍遣使朝贡,侍中李神儁举纬为尚书南主客郎。纬前后接对凡十八人,颇为称职。齐文襄王摄选,以纬为司徒咨议参军,因谓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谓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举耳。”寻加征虏将军。
  7. ^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梁谢兰来聘,劳之。兰问安平诸崔,纬曰:“子玉以还,雕龙绝矣。”崔暹闻之怒。纬诣门谢之,暹上马不顾。纬语人曰:“虽失要人意,聘梁使不得舍我。”
  8. ^ 《北齐书·卷二九·补列传第二一》:浑与弟绘、纬俱为聘梁使主,湛又为使副,是以赵郡人士,目为四使之门。
  9. ^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武定五年,兼散骑常侍,使梁。纬常逸游放达,自号“隐君”,萧然有绝尘之意。
  10.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武定五年,兼散骑常侍使萧衍,与其二兄前后将命,时人称之。太尉高岳出讨,以纬为大都督司马。师还,拜太子家令。七年八月卒,时年四十六,时人伤惜之。齐初,赠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谥曰文。

参考文献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
  • 《魏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 北齐书》·卷二九·补列传第二一
  •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