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桂河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6月28日) |
《血溅桂河桥》(英语: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影片,发行于1957年,亚历·坚尼斯等主演,大卫·连导演。泰国北碧府因为这部电影而成为热门观光景点。
血溅桂河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大卫·连 |
监制 | 山姆·史匹格 |
编剧 | 编剧:Michael Wilson Carl Foreman 小说:彼埃尔·布勒 |
原著 | 血溅桂河桥[*] |
主演 | 威廉·荷顿 亚历·坚尼斯 杰克·霍金斯 早川雪洲 |
配乐 | 马尔康·亚诺 |
摄影 | Jack Hildyard |
剪辑 | Peter Taylor |
制片商 | Horizon Pictures |
片长 | 161分钟 |
产地 | 英国 美国[1] |
语言 | 英语、日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57年10月2日 |
发行商 | 哥伦比亚影业 |
预算 | 280万美元 |
票房 | 3060万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桂河大桥 |
香港 | 桂河桥 |
台湾 | 桂河大桥 |
新加坡 | 血溅桂河桥 |
马来西亚 | 血溅桂河桥 |
剧情
《桂河大桥》的电影主要故事情节皆为虚构[2],部分日本战俘营的英军士兵的建设泰缅铁路是真实的, 1943年,英国陆军中校尼柯森和他的属下成为日军的俘虏,被命令修建泰国西部地区的桂河大桥。除了英军的俘虏,营区还有早先到达的休斯顿号的美国海军军官希尔斯。尼柯森不赞成希尔斯等人提议的逃亡计划。身为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他固守着自己的准则,并拿《日内瓦公约》上不让军官俘虏干体力活的规矩和日军大佐斋藤讲道理。他和手下军官拒绝做修桥苦力的行为激怒了斋藤,于是尼柯森和手下军官全被关了禁闭。
修桥的任务进行得很不顺利,当时桂河有可怕动物出没,且动物心脏小不易射击,除了军官外的士兵全部都消极怠工,工期眼看就要拖延。斋藤对尼柯森软硬兼施,最终还是在工期的压力下妥协了,尼柯森和他的军官不必卖力气干粗活,但他们必须指挥手下把桥在规定的5月12日前修好,铁路桥上还将铺设铁轨,日军的火车将从此经过。希尔斯涉险逃亡,终于逃出了日军的控制范围,而且还准备返回美国,但是他却碰到英军316特殊部队的招用,并揭发他为一名普通水手的身份(休斯顿号沉没后冒充军官,希望获得较好的待遇),因为他熟悉岛上情况所以他成了向导。同行的还有华登少校和志愿参加行动的年轻人乔埃斯。他们先是空降在安全的陆地上,然后向日军控制的桂河大桥进发,目标就是炸毁桂河大桥。
华登少校发现桂河大桥是一座修造精良的大桥,并不像草草完工的临时建筑。实际上,这是尼柯森指挥手下军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他的做法不能让人理解。但尼柯森认为这是英军荣誉的象征,虽然被俘虏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吹着欢快的小调,向日本人证明英国军人的素质。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希尔斯、乔埃斯、暹罗人也布好了炸毁大桥的炸药,并准备一旦火车经过就炸掉大桥。但次日,在刚刚完工的大桥上巡视的尼柯森,发现了水位下降后希尔斯等人布炸药时露出水面的引线......
角色
- 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饰演 US Navy Commander/Seaman Shears
- 亚历·坚尼斯(Alec Guinness)饰演 Lieutenant Colonel Nicholson
- 杰克·霍金斯饰演 Major Warden
- 早川雪洲 饰演 斋藤大佐
- 詹姆斯·唐纳德·(James Donald)饰演 Major Clipton
- 乔佛瑞·霍恩(Geoffrey Horne)饰演 Lieutenant Joyce
- 安德鲁·莫雷尔(André Morell)饰演 Colonel Green
- 彼得·威廉斯(Peter Williams)饰演 Captain Reeves
- 约翰·巴克瑟(John Boxer) 饰演 Major Hughes
- 佩西·赫伯特(Percy Herbert)饰演 Private Grogan
- 哈洛·古德温(Harold Goodwin)饰演 Private Baker
- 安·席尔斯(Ann Sears) 饰演 护士
配乐
奖项
奥斯卡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大卫·连
- 最佳男主角:亚历坚尼斯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音乐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男配角(入围):早川雪洲
金球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亚历坚尼斯
BAFTA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亚历坚尼斯
评价
美国记者阿诺德·C·布拉克曼认为,以缅甸-暹罗死亡铁路的故事为背景的《血溅桂河桥》电影以及皮埃尔·布勒的1952年著小说粉饰和浪漫化了真实历史。[3]:249-2501976年,曾在死亡铁路修筑时担任翻译的永濑隆(英语:Takashi Nagase)在观看这部电影后也表示:“我可以告诉你们,对建桥的战俘来说,条件比那部电影里表现得恶劣得多。”[3]:256
电影在英国当时的接受情况一般受到非议,根据〈电影“血溅桂河桥”—— 故事纯属虚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文引述资料,“据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分享的文件显示,当年的陆军部(War Office)对这部电影充满疑虑。好莱坞制片人 Sam Spiegel 在 50 年代后期筹备拍摄‘血溅桂河桥’时,曾致函陆军部,请求拍摄电影。曾是战俘,其时在陆军部公关部门工作的 A G Close 少校形容,‘血溅桂河桥’故事‘颇不真实’。Close 又指将剧本交予其他人阅读时,阅者都同意‘英国大众恐怕不太能接受’‘血溅桂河桥’的剧本。”(Sze, 2020年)[4]
电影颇不真实的部分可能与当时的英军俘虏与日军有否“合作”有关,“小说及电影,以现实中多达 6 万名盟军战俘修筑泰缅铁路,当中 12,000 人丧生的真实事件为蓝本。不过,Nicholson 与原形人物,英军上校 Philip Toosey 的作为却有巨大差异。戏里的 Nicholson 认为,战俘们一定要认真工作,展示英国超水准的工程实力,从而增强英国声望,令日军自愧不如。相反,现实中的 Toosey 则设法拖延工事、破坏施工,且兼顾部下福祉 —— 事件中死亡数字虽然极高,但其负责的战俘营只有数人死亡。”(Sze, 2020年)
参考来源
- ^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 ^ Hugo Sze. 電影「桂河橋」—— 故事純屬虛構?. CUP 媒体. 2020-08-24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 ^ 3.0 3.1 Brackman, Arnold C.; 梅小侃; 余燕明. 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13-16046-1. OCLC 1003909379.
- ^ 電影「桂河橋」—— 故事純屬虛構?. *CUP. 2020-08-23 [2022-06-30]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英文)
- AllMovie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英文)
- 豆瓣电影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 (简体中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英文)
- 烂番茄上《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的资料(英文)
- Account of bombing crew
- The Prisoner List. Short online film about prisoners of the Japanese during World War II. Depicts life on the Burma Railw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