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机
水危机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用来泛指自1970年以来世界性的水资源相对人类需求的状况[1][2][3],主要的危机来源是可用水的匮乏[4]以及水体污染。
地球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出现在蓄水层、表面流和大气层中。海水有时被误认为是可用水,但其实由于将咸水转化为饮用水需要巨大的能量,所以世界上只有极少部分淡水是来自海水淡化[5].。
不少现象均显示出水危机的存在:
与水有关的疾病和缺乏卫生的家用食水是世界上死亡个案的一大原因,与水有关的疾病更是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在任何时间,世界上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病人有一半是染上与水有关的疾病。[7]根据世界银行资料,88%疾病是因饮用不洁食水导致。[8]
世界人口在二十世纪急增,因而导致水危机越趋严重。旱灾令人关注安全食水供应的平衡,但主要令人类受旱灾威胁的原因却是人类本身不愼重考虑而实行的行动。
对健康的影响
联合国指出约有26亿人没有足够水作卫生用途(如污水处理)。由于没有水用作污水处理,水危机导致食水跟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合,是不足够食水供应的主要不良影响,继而令饮用受污染食水的人染病及大量死亡。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健康最受瞩目,每天约有3900儿童因腹泻死亡。[9]
虽然这些死亡个案被大众认为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实际情况令问题更棘手,因为地球不能提供额外食水。[10]科技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昂贵的成本令不少国家放弃而另觅对策。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拥有更多财富,则问题能稍为缓和,但仍需寻找可持续的政策使每个地区的人口与水资讯运用取得平衡。无论如何,若要解决水危机问题,便必须先承认水资源有限。
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是完全依赖于足够的淡水资源,最明显的是沼泽和河岸地带,但树林和其他陆上生态系统也同样因水源短缺而生产能力下降。随着人类数目不断增加,不少湿地被用来畜牧及盖建房屋。人类用去部分河流上游的水,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也因此下降。美国的七个州中,超过八成历史悠久的湿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被填去[11],而国会装作湿地面积没有减少。
欧洲湿地面积也大规模减少,导致生物多样化受威胁。苏格兰不少湿地因人口膨胀而改变发展,例如亚伯丁郡(Aberdeenshire)内超过一半消失,多种藻类也跟着消失。
在马达加斯加中部的高原,人类的用地活动使所有植被在1970至2000年间完全消失,刀耕火种令全国的生物量下降百分之十,很多地方变为无植物生长的废地,都是因为要令贫穷而人口过度的土著居民得以温饱,但溪谷侵蚀同时令淤泥堆积,大量的水不能再用,也破坏数个向西流的河流生态系统,使某些鱼类濒临绝种和印度洋海底的珊瑚礁减少。
水的政治
世界上约260个不同的河流系统,不时有因越过边界的冲突发生。赫尔辛基规则(Helsinki Rules)帮助解决国家之间的用水权,不过有些纷争激烈或关系到基本生存而触发战争,在很多情况下用水纷争只是增加局势紧张的其中一个原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系是其中一个沿河国家冲突的例子,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各自声称拥有河流使用权,但三个国家的总需求量超越河流的水量。[12]1974年伊拉克派遣军队到叙利亚边境,并威胁要破坏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的al-Thawra水坝。[13]
1992年,匈牙利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因多瑙河河水调配和水坝建设问题而闹上国际法院,这是极少数能以理性和法学解决纠纷的例子。
受水危机影响地区
世上很多国家正遭受水危机影响,以下只列出部分威胁程度较大的国家(括号内为受影响人口)[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加州水资源部指出,若2020年前未能寻得新水源,该区短缺的水需求量将会跟今天总耗水量相当。位于西岸沙漠洛杉矶最多能供水给100万居民,当局预测2020年和2030年人口会增至220万及480万,缺水问题将在2020年前出现。[14]
缺水问题已开始困扰许多小型农业国家,不久也会扩展至大国如中国或印度。有些地方的地下水面,如中国北部、美国和印度因过度抽水而不断下降,其他国家如巴基斯坦、伊朗和墨西哥也有类似问题。持续下去,将使水源匮乏,谷物收成也会因此减少。在中国,过度仰赖含水层已造成谷物收成逐渐减少,谷物价格可能因此上涨。预料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期,有水源短缺问题的国家还会增加三亿人口。若不能透过增加女性识字率及家庭计划来减慢人口膨胀,届时可能被迫采取粗暴、不人道的方法来解决世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15][16][17]
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朗和巴基斯坦也有大量水源短缺问题,其中四个国家已大量依靠进口谷物,只有巴基斯坦能自给自足,但每年增加400万人的巴基斯坦,也即将进入世界谷物市场。[18]
联合国一份气候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山河川会因温度上升而在2035年前消失,作为亚洲大型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长江、湄公河、怒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源,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和缅甸沿岸约四十亿人将在未来数十年遭受洪灾及旱灾影响。单单在印度,恒河就为超过5亿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用水。[19][20][21]
展望
研究预测,到了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将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服务,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减少使用地下水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资金,加上额外水源很难追上急增的人口,即使能成功建成污水处理厂,巨大的运作费用和员工所需的技能也是考虑因素之一。而减少使用地下水在政治上并不受欢迎,严重影响农民的生计,若落实会令农作物收成减少,不能提供足够食粮给国民。
从实际层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可尝试利用简单的污水处理或化粪设施,以及分析改善污水设施的设计,从而减低对饮用水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发展国家能分享符合成本效益的污水处理和Hydrological transport model等技术。个人层面上,已发展国家的人应自我反省,减少食水浪费,珍惜保贵的淡水资源。所有国家可增加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尤其是湿地和河岸地区。这些措施不但能保存生物群(biota),也能促进大自然的水循环,令水体更适合人类使用。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随着新科技不断下降,越来越多国家兴建海水淡化设施作为应付水危机的其中一个方法。[22]
参考文献
- ^ Ron Nielsen, The little green handbook, Picador, New York (2006) ISBN 0-312-42581-3
- ^ United Nations statement on water crisis.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 ^ UN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dresses the water crisis.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3).
- ^ Freshwater: lifeblood of the plane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1-07-31.
- ^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5: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Insight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aris (2005)
- ^ Water is Life - Groundwater drawdown.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 ^ WaterPartners International: Learn about the Water Cri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ll About: Water and Heal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December 18, 2007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3).
- ^ Lester R. McJiggers, Plan B 2.0, W.W. Norton & Co, New York (2006) ISBN 0-393-32831-7
- ^ William J. Mitsch, James G. Gosselink Wetlands,
- ^ Nurit Klio, Water Resources and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Routledge, Oxfordshire, England (2001)
- ^ Contested Environments. edited by Nick Bingham, Andrew Blowers, Chris Belshaw, John Wiley and sons, Chichester, UK (2003)
- ^ U.S. Water Supply.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 ^ Water Scarcity Crossing National Border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3-31.
- ^ Water Shortages May Cause Food Shortages Portuguese Web Archive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7-13
- ^ Yemen's Capital Facing Water Shortage Due to Rapid Increase in Popul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1-01.
- ^ The Food Bubble Economy.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 ^ Ganges, Indus may not survive: climatologists.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Glaciers melting at alarming speed.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Himalaya glaciers melt unnoticed.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9)., 存档副本. [201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 ^ 存档副本. [2009-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 ^ 存档副本. [2009-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4).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 ^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2).
- ^ 存档副本. [201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1).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存档副本. [200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8).,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30)., 存档副本.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