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沥背 (沙田)

河沥背(英语:Ho Lek Pui,是一条位于香港新界沙田火炭客家原居民村落,已荒废多年。河沥背村座落于草山东麓,在火炭渠的上游。河沥背村原是沙田九约之一——火炭约的其中一条乡村。[1]

历史

河沥背村以洪氏居民为主,祖籍广东长乐。百余年前,开村祖先南下香港并居于地龙口(现今中文大学夏鼎基运动场),因逃避盗贼骚扰后来移居至山中现址。河沥背村因村落所处位置座落于两条由草山流下来的溪涧之间而得名。

河沥背村村中曾建有两排十多间的村屋,祠堂位于村的正中间。1911年,河沥背村有居民45人。[2] 过去,村民于村前的梯田种植稻米,又会到后山斩柴烧炭,村中孩童大多到山尾村的德华公立学校上学,该学校由当地相邻的五村共同筹建于1950年,前身是私垫,学校于1960年停办。由于河沥背村位处约海拔250米的山腰,交通非常不便,从火炭上山都要半个小时以上,很多村民都搬到山下居住或移民海外,村落大约于1960-70年代间荒废。1970年代末兴建的火炭工业区,街道多以火炭约的村落命名,其有一条街道为河沥背街。现时,仍有一两户木屋居民在村里种花和果树,现任原居民代表为洪强。

建筑

洪氏家祠:已荒废的祠堂,只遗留下正门立面和家祠牌匾。

参见

参考资料

  1. ^ 河瀝背 - 沙田今昔 -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19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2. ^ Hase, Patrick. Traditional Life in the New Territories: The Evidence of the 1911 and 1921 Censuses (PDF).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1996, 36: 78 [2022-09-28]. ISSN 1991-729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1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