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
游梓翔(1967年7月3日—),籍贯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出生于台北市。世新大学传播博士学程教授、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系教授,时事评论员。
游梓翔 | |
---|---|
出生 | 台湾台北市 | 1967年7月3日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经历
| |
代表作
|
教职经历
游梓翔任教于世新大学,曾兼任世新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多年。于2009年8月转任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主持传播博士学程。2011年8月转任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主任。2016年8月担任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2018年8月,担任世新大学副校长,2020年8月,专任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教授。2021年8月,获聘为世新大学特聘教授。
学术表现
发表有《演讲学原理》与《认识辩论》。2018年8月与温伟群教授共同出版《社群媒体与口语传播》。 也因为在辩论方面的著述与参与,除台湾外,在中国大陆及星马华人辩论圈亦颇具声名[1],曾被华语辩论网选为“2003华语辩坛十大风云人物”[2]。学术论文刊载于辩论学界知名的荷兰《Argumentation》期刊(SSCI),另也有危机公关、政治传播相关论文刊载于《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以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
授课演讲
媒体特约来宾
两岸媒体常见的新闻评论员,过去常见于台湾谈话节目,现常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节目“海峡两岸”等、CCTV-13新闻频道以及凤凰卫视发表评论。也曾获邀参与CNN On China 节目担任嘉宾[6]。
从政经历
游梓翔于2002年担任马英九台北市长竞选总部发言人[7]。2004年担任连战宋楚瑜全国竞选总部发言人,之后担任马英九主政时的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及台北市政府发言人,后因与金溥聪激烈冲突而以“理念不合”为由离开马英九团队[8]。2015年出任洪秀柱参选总统前期的竞选总部发言人[9],面对洪先前发表的一中同表观点,游强调重点是要对岸认知中华民国的事实存在[10],也希望两岸能签署两岸和平协议[11]。
评论
- 2013年9月11日,针对九月政争,游梓翔表示,如果真是关说,关说者自应为此付出代价。不过指控者也要在程序上站得住脚,才不会落入斗争口实。
著作
参考文献
- ^ 许雪翠. 沉默果真是“金”?. 星洲日报. 2007-06-23.[失效链接]
- ^ tting. 華語辯論網歷史紀錄. 华语辩论网. 2008-03-30.[永久失效链接]
- ^ 游梓翔厦大开讲: 政要耍幽默 “其实很简单”. 福建新浪网. 2010-04-05 [201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 【厦大EMBA分享】厦门大学EMBA10月份公选课. 厦门大学.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 校內及校外師資. 中山大学. 2016-01-21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 ^ Kristie Lu Stout CNN. #Taiwan2016 with Lin Fei-fan, Yu Tzu-Hsiang & @JMichaelCole1 to debut Sat Jan. 30 at 00:30a, 11a, 01:30pHKT @cnni. 2016-01-21.
- ^ 洪茗馨. 首度舌戰 馬嫂囑馬「少囉嗦」 幕僚盼李「嚴肅點」. 中国时报. 2002-11-09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 ^ 洪茗馨. 馬英九的悶鍋化妝師. 中时电子报网络主笔室. 2006-04-13.[永久失效链接]
- ^ 邱燕玲. 洪秀柱團隊國內外發言人 游梓翔、楊永明出任. 自由时报. 2015-06-21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 ^ 一中同表 游梓翔:是要對岸承認中華民國. yam蕃薯藤新闻. 2015-07-01.
- ^ 游梓翔:洪盼中國大陸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存在. 自由时报. 2015-07-27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 ^ 李鸿典. 馬總統親斬王院長 前核心幕僚游梓翔:一惡對付一惡. NOWnews. 2013-09-11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 冯靖惠. 「你砍這頭 我砍那頭」 游梓翔:寶島已成「砍」城. 联合报即时新闻. 2017-04-22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井上奈良彦. 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語ディベート教育の実践研究. 东京:财団法人交流协会. 2007-0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