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咸
漆咸,CMG(英语:William Chatham,1859年7月8日—1940年1月30日)是英国工程师、殖民地官员,1901年至1921年任工务司,是香港在任时间最长的工务司。
漆咸 William Chatham CMG | |
---|---|
香港工务司 | |
任期 1901年10月12日—1921年1月 | |
前任 | 安庶庇 |
继任 | 白健时 |
香港立法局议员[1] | |
任期 1901年11月25日—1921年1月13日 | |
指定 | 卜力 |
选区 | 官守(工务司) |
任期 1901年7月15日—1901年10月21日 | |
指定 | 卜力 |
选区 | 官守(署理工务司) |
任期 1897年5月10日—1897年9月13日 | |
指定 | 威廉·罗便臣 |
选区 | 官守(署理工务司)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59年7月8日 苏格兰爱丁堡 |
逝世 | 1940年1月30日 英格兰伦敦普特尼 | (80岁)
配偶 | 露丝·玛丽昂·莱蒙(Rose Marion Lemon)(1887年结婚) |
儿女 | 艾格尼丝·凯瑟琳(Agnes Catherine) |
学历 | 爱丁堡皇家中学 |
母校 | 爱丁堡大学 |
职业 | 工程师、殖民地官员 |
漆咸早年于爱丁堡大学毕业,1890年来港担任行政工程师一职,至1898年升任助理工务司一职,1901年被调职为洁净局总监。
在工务司任内,漆咸推出新措施以取代采石专利政策,解决采石垄断的问题。此外,为增加食水供应,漆咸展开“大潭笃计划”,兴建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笃水塘。因应九广铁路工程的开展,漆咸制定铁路路线方案,但最后不为港府采用。他随后亦带领工务司署展开铁路沿线的收地工作,以及监管工程支出和工程质素。除此之外,漆咸亦就著港府清拆上环与太平山区的华人住房而进行收地工作,也为海旁东填海计划作前期预备工作。漆咸亦见证不同公共建筑的落成。不过,邮政总局和最高法院大楼均出现延迟完工的问题,漆咸亦因此受到批评。除此之外,1918年跑马地马场大火发生后,他于听证会上承认自己监管不力,未有及时就棚架的结构问题作出补救。
早年生涯
漆咸1859年7月8日出生于爱丁堡,年少时曾就读爱丁堡皇家高中,之后负笈爱丁堡大学。大学毕业后,漆咸旋即加入汤玛斯·梅克公司(Thos. Meik & Sons)工作,并于1883年被任命为博内斯(Bo'ness)渠务工程的驻段工程师(Resident Engineer),以监督工程的进行。1885年,漆咸转任布里斯托船坞工程部(Dock Engineer's Office)助理工程师[2][3]:217。
殖民地生涯
1890年,漆咸前往香港,担任行政工程师[4],1893年后获续约留任[5]。担任行政工程师期间,他于1893年与1897年两度署任工务司一职[6][7]。任内,他兼任为兴建黄泥涌游乐场(Wong-nei-chong Recreation Ground)委员会成员[8]。1898年,漆咸升任助理工务司[9],至1901年成为洁净局总监[10],同年更接替安庶庇任工务司[11]。
工务司生涯
采石政策
自1844年以来,香港政府一直采用采石专利政策,即分别批出整个香港岛和九龙的石矿开采权予单一承建商[12]。但是,当潘麦罗公司 (Punchard, McTaggart, and Lowther Company Limited)于1900年建造新海军船坞时,发现采石专利制度令他们更难获取石材原料,妨碍工程进度。有见及此,潘麦罗公司与一众发展商和工程公司批评制度已严重降低花岗石供应 ,因而令价格大幅上升,炒卖的情况因垄断而日益严重 。而且一年的合约根本无助石矿业的发展。因此他们建议废除专利制度,开放市场,由政府征收牌照费;或是发牌批准采石收年费,再由税务官监控运作抽税[13][3]:219。
漆咸甫上任,便要处理采石政策。他发现到现行政策有数点缺陷,包括石材必须在指定的采石场开采,增加运输时间和成本,减低经济效益;政府亦无权就兴建公共工程开采石材;此外业主亦无法转手剩余的的石材[3]:220。针对此情况,漆咸于1902年推出新措施,将采石场分拆投标,并将采石牌照有效期延长至5年,并赋予政府发牌权[14]:286。
水利工程
漆咸于1903年10月17日向立法局提交名为“大潭笃计划”的草案,计划旨在扩建大潭固有的供水系统。工程分两期进行,首期兴建大潭中水塘,计划包括兴建一座以混凝土建成的水坝、泵水站,以及一条接通赤柱和大潭的道路[15]。开凿工程以及对大潭笃计划第二部分的勘探工程均于1904年展开[16]。泵水站以及道路于1907年落成[17]。
大潭笃计划第二部分工程包括兴建一条水坝,以便在海平面位置建造一个水塘[15]。漆咸谈及第二期计划时,表示水塘落成后将能够满足长远的食水需求[18]。但是,第二部分工程由于财政问题而延至1912年展开[15]。大潭笃水塘最终于1917年落成,整体储水量由4亿7百万增至12亿加仑[19]。
九广铁路
1905年9月,香港立法局通过兴建九广铁路后,香港政府便开始研究定线,当时九广铁路英段有2个方案。漆咸主张采用“西线”,即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经荃湾、屯门、元朗到达边境[20]:244。但是,政府最后接纳另一个方案,即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笔架山,然后沿沙田海及吐露港海岸到达边境。漆咸随后亦带领工务司署展开铁路沿线的收地工作,包括收购九龙其中2个地段作铁路总站之用[21]:610。
1906年,九广铁路的英段开始动工。漆咸检视支出时,发现大部分资金都用作监督工程以及杂费之用。他表示许多工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承建商,且太多杂务,令工程效率减慢。他建议寻找合适的承建商承办部分工程,另外减少杂务[21]:622-624。此外,遮打于1908年发现其中两条铁路主桥出现裂缝,而当中四号铁路桥的石结构更出现分离情况。港督卢吉因此事而咨询漆咸,漆咸回应指四号桥的地基不稳,需要重建[20]:255。
九广铁路英段工程由1906年始历时4年,至1910年10月1日落成启用[22]。
城市发展
1894年鼠疫于香港爆发,政府认为华人的恶劣居住环境是鼠疫爆发的主要原因,于是导致决心清拆上环与太平山区的华人住房[23]。漆咸上任后,便着手于收地工作。其中九如坊收地计划于1906年完成,以腾空土地作兴建道路和新建筑之用[24]。此外,他于同年展开另一个收地计划,收地范围北至歌赋街,东至鸭巴甸街,西至荷李活道庇理罗士女子中学校舍,南至荷李活道[24]。
为纾缓维多利亚城人口稠密的问题,港府早于1897年已筹划海旁东填海计划,但由于提出的计划要拆卸当时位于湾仔的海军医院,建议被驻港英国皇家海军反对[25][26]。至1916年,漆咸就著海旁东填海计划与怡和洋行和皇家海军谈判,皇家海军最后同意让出军器厂围(Arsenal Yard)一小部分土地,以令皇后大道东能够直接与新建干道贯通[27]。翌年,漆咸完成摩理臣山一带的勘测,以及绘画填海规划图[28]。待前期预备工作完成,以及皇家海军同意将医院搬到昂船洲后,工程便于1921年展开,于1931年全面完成,共填得土地超过200万平方英尺[26][29]:72。
道路工程
漆咸承继其前任安庶庇(Robert Daly Ormsby)连接九龙和新界的道路工程,他根据谷柏(Francis Alfred Cooper)和安庶庇的草图继续延伸各路,其中大埔公路于1902年落成,由新九龙起,沿九龙群山、沙田谷、沙田海、吐露港,至大埔为止,是以连接九龙弥敦道一带与新界东[14]:297。青山公路亦于1911年动工,粉岭至屯门段于1914年落成[30],屯门至深水埗一段于1920年落成[3][29]:23。随着车辆在香港愈趋普遍,马路纷纷改为车路。工务司随即展开扩阔道路和改善路面工程,涵盖香港仔、大潭等地区的道路[31][3]:223。另外漆咸于1906年与中华电力签订合约,在红磡至油麻地道路沿线安装22盏电灯[3]:222。
公共建筑
漆咸亦见证著不同公共建筑的落成,包括1911年落成的第三代香港邮政总局[32]、1912年落成的最高法院大楼[33]以及1914年落成的中央裁判司署[34]。
其中最高法院大楼于1898年经立法局决议兴建,1899年底开始动工兴建[35]:13-14,由漆咸负责执行和监督法院大楼的建造工程[36]。以杉木为建材的桩柱工程于1903年完成[35]:13-14,上层建筑工程随即于同年开展,至1911年才得以完成[37]。1912年,最高法院大楼由港督卢吉主持揭幕,漆咸的名字也被刻在奠基石上,以表彰他对建造工程的贡献[36]。可是,对于完工日期一再延迟,漆咸于年度报告中表示其根本原因是无法找到充足的花岗岩、石匠,以及承建商于1904年逝世,令建筑难度增加[37]。
第三代香港邮政总局大楼早于1902年落实兴建。由于地段是填海地,又要兴建地库,令工程难度增加,因此造价大幅提升[38]。后来,港督弥敦建议于邮政局上兴建大钟楼,但漆咸最后因技术上不可行而不采用弥敦的建议。纵使工程不甚顺利,邮政总局大楼最终于1911年落成启用[38]。大楼楼高四层,主要以红砖建造,设有电动升降机将仓库邮件送至邮政大堂。大楼为邮政署、库务司署、华民政务司署、洁净局、教育署 、南约理民府等政府办事处等政府部门使用[38]。
邮政总局和最高法院大楼落成后,立法局议员熙活(Edbert Ansgar Hewett)于1912年发现政府纵容承建商拖慢工程进度却不施以惩罚,批评工务局失职。港督卢吉为此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发现工务司署的制度不健全,需要进行内部改革[39]。漆咸于10月24日的表示密切关注调查委员会的报告[18],他随后于11月9日撰写一份开始报告,并于报告中表示物料、设计的修改和加建工程是建筑开支和时间上升的主因[40]。报告于12月19日上呈立法局,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3]:237。
马场大火
1918年2月26日,正值香港赛马周年大赛的第2日。下午3时左右,看台棚架不胜负荷而突然倒塌,观众席下有不少熟食档亦被塌下的棚架打翻,火势随竹棚等易燃物料迅速蔓延,结果引起严重火灾。事件造成超过600人死亡[41]。
事后巡理府兼检尸官活约翰召开死因庭调查事件,漆咸亦被征召上庭作供。漆咸于庭上表示所有建筑物的建造以及加固工程,包括棚架均需要向工务司署申请。他又指出法律并未赋予工务司署权力以监管棚架建筑,但他本人实际上有监管棚架建筑,他亦表示自己已将马场棚架图和跑马地一带的街道图上呈政府。不过,漆咸回应指棚架受《建筑物条例》规管,工务司署每年亦有派人视察,但他承认棚架未必依照法例要求建造[42]。漆咸于3月28日第二次上庭作证,庭上他表示警察司兼消防队监督马斯德承认棚架确实存在,但马斯德向他表示没有需要实行任何消防措施,所以没有接收漆咸的图则。他亦承认出入口的设计有问题,但当被问到每层楼的不同高度是否影响看台稳定性的时候,他没有作出回应[43]。漆咸最后亦承认自己没有尽责,没有及时补救棚架结构上的问题[44]。之后,立法局继续就著跑马地马场大火一事展开讨论,最后促成了《公众娱乐场所条例》的订立[45][46]。
晚年生活
1921年,漆咸卸下工务司一职,退休归国。他在任工务司近19年,是任期最长的工务司[3]:215。回国前,华人领袖亦于金陵酒家设宴饯别漆咸[47]。此外,他出席最后一次立法局会议时,获港督司徒拔和辅政司施勋加以表扬[48]。漆咸退休后居住于伦敦普特尼,至1940年1月30日去世,终年80岁[2]。身后,其宅邸于同年7月被出售[49]。
个人生活
漆咸于1887年2月2日迎娶露丝·玛丽昂·莱蒙(Rose Marion Lemon)为妻[50]。其女儿艾格尼丝·凯瑟琳·漆咸(Agnes Catherine Chatham)于1910年下嫁洁净局总监胡乐甫[51]。
荣誉
- 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同袍勋章(C.M.G.)(1907年[52])
纪念
参考文献
- ^ 議員資料庫—漆咸. 香港立法会. 2020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2.0 2.1 OBITUARY: FORMER P.W.D. DIRECTOR DIES AT HOM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40-02-02.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马冠尧. 香港工程考II --三十一條以工程師命名的街道. 商务印书馆. 2014.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216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0-05-23.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200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3-05-30.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408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3-11-09.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178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7-05-06.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154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7-05-01.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311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98-07-11.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193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1-03-30.
- ^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otification No.675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1-10-12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17).
- ^ 何佩然. 班門子弟:香港三行工人與工會.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8: 15–16.
- ^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九節 - 超級工程 – 建造海軍船塢. www.mardep.gov.hk.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 ^ 14.0 14.1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02.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 ^ 15.0 15.1 15.2 古物咨询委员会. 薄扶林水塘、大潭水塘群、大潭水塘群、黃泥涌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銀禧)水塘和香港仔水塘的文物價值 (PDF). 古物咨询委员会第一三八次会议讨论文件. 2009-05-21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6).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04.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242-243.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07.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595.
- ^ 18.0 18.1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4TH OCTOBER, 1912 (PDF). Council Meetings: 93.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1).
- ^ 陈铭智. 【行橋】大潭水塘有維多利亞風格拱橋? 古橋專家帶你行戰前水塘. 香港01. 2017-04-24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香港)).
- ^ 20.0 20.1 马冠尧. 車水馬龍:香港戰前陸上交通.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
- ^ 21.0 21.1 Colonial Office to Secretary of State. Despatches: 1907 Jan.-Mar.. CO 129/339.
- ^ KCRC. www.kcrc.com.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洗太平地 — 醫療衛生與香港城市規劃 | 轉載文章 | 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英语).
- ^ 24.0 24.1 INSANITARY PROPERTY RESUMPTION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6-07-09.
- ^ 香港海港建設與土地發展一百六十年 |. hkhiso.itsc.cuhk.edu.hk.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 ^ 26.0 26.1 唔好意思—移山填海170年-地圖-灣仔海岸線 (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6.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83-84.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7.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95-96.
- ^ 29.0 29.1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20.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4.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24.
- ^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8.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54-58.
- ^ 被消失的香港建築——第三代郵政總局 | 輔仁文誌. www.vjmedia.com.hk.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 ^ 終審法院大樓 — 歷史簡介. 2015-06-19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 ^ 前中央裁判司署- 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C段-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 35.0 35.1 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LWK Conservation Ltd.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Former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2012.
- ^ 36.0 36.1 誰是終審法院的建築師?/方 元. www.takungpao.com.hk.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 ^ 37.0 37.1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2.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37.
- ^ 38.0 38.1 38.2 Chatham, W. 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911.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33.
- ^ Thomson, A. M.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appointed to Enquire into the Expenditure and Delay in Constructing the Post office Buildings (PDF).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 ^ Chatham, W. New Post Office Explanatory Statement of Increase in Cost (PDF).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Report: 81-83.
- ^ 今日係……跑馬地馬場大火100周年. on.cc东网.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中文(香港)).
- ^ THE HAPPY VALLEY CATASTROPHE: SECOND DAY'S EVIDEN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8-03-09.
- ^ THE HAPPY VALLEY CATASTROPHE: SIXTEENTH DAY'S PROCEEDINGS FURTHER EVIDENCE BY D. P. W..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8-03-29.
- ^ THE HAPPY VALLEY DISASTER: THE JURY'S FINDING ENQUIRY CONCLUDED AFTER 22 DAYS YESTERDAY'S LATE SITTI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8-04-13.
- ^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3RD MAY, 1918 (PDF). Council Meetings: 16-18.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1).
- ^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8TH SEPTEMBER, 1919 (PDF). Council Meetings: 81.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1).
- ^ HON. MR. W. CHATHAM'S IMPENDING DEPARTURE: ENTERTAINED BY CHINESE COMMUNIT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1-01-19.
- ^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3TH JANUARY, 1921. Council Meetings: 4.
- ^ MR. CHATHAM'S ESTAT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40-07-20.
- ^ Bristol Church of England Parish Registers. Bristol Archives. 1887: 20.
- ^ WEDDI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0-04-01.
- ^ Hong Kong Government. Despatch from the Secretary of States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07-06-27.
- ^ 53.0 53.1 53.2 Yanne, Andrew; Heller, Gillis. Signs of a Colonial Er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