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洽
熙洽(1884年10月18日—1950年),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3]:107。大清、中华民国、满洲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推动满洲民族主义,为满洲国的策划及执行者之一。
熙洽 | |
---|---|
第1任满洲国财政部总长 | |
任期 1932年3月9日—1934年3月1日 | |
前任 | 无 |
继任 | 无,改财务部大臣 |
第1任满洲国财政部大臣 | |
任期 1934年3月1日—1935年5月21日 | |
前任 | 无 |
继任 | 孙其昌 |
第2任满洲国宫内府大臣 | |
任期 1935年5月21日—1945年 | |
前任 | 沈瑞麟 |
继任 | 无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84年10月18日(光绪十年八月三十)[1] 大清盛京将军辖区奉天府 |
逝世 | 1950年 (66岁)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战犯管理所[2] |
国籍 | 大清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满洲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满洲国 |
参战 | 九一八事变 |
生平
熙洽于光绪十年(1884年10月18日)生于盛京(辽宁沈阳),为清朝宗室,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其祖父和父亲任盛京总族长和盛京工部主事。熙洽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1911年毕业。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后,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企图恢复清朝统治。1919年,张作霖在沈阳开办东北讲武堂,聘请熙洽担任教育长。
熙洽对日本态度亲近,有意借用日本力量达成复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熙洽代理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务。事件爆发后熙洽与原先熟识的日军第2师团师长多门二郎将军通联,表达无意为敌的意图。1931年9月21日,第2师团无血开城,进入省会吉林市。1931年9月23日,熙洽应日方要求,筹建新吉林省长官公署。1931年9月30日发布声明宣布吉林省独立于中华民国,并出任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之后熙洽更进一步提出让溥仪复辟与建立满洲国的计划。
在1931年底,日军主要已平定东北南部,并将战线推到锦州与山海关一线,但东北北方并不平静。由于熙洽与日本全面合作的态度激怒了东北军,因此当时尚住防吉林省的部队拒绝缴械,并决定和日本人持续对抗。包括冯占海、马占山与丁超等人已经确立和日本人对抗的立场。日军最初希望熙洽控制的吉林省军可以独立处理,因此要求他在1932年1月击溃丁超,夺得国民政府在东北北方尚控制的哈尔滨。吉林省军在1月25日攻进哈尔滨,爆发哈尔滨保卫战,结果熙洽部队却无法击溃丁超,只能向土肥原贤二求援。在1月28日,搭乘火车北上的日本帝国陆军第2师团击溃哈尔滨守军,但由于气候严寒拖延行军,直到2月5日日军才正式占领哈尔滨,此时丁超已经北逃。1932年(大同元年)3月9日满洲国建国后,3月10日熙洽出任满洲国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4]
熙洽的军事能力被日本人质疑是因1932年3月29日的作战,该次作战满州国军计划歼灭抗日救国军将领李海青在农安镇开设的根据地,日本帝国陆军原本派遣密接空中支援试图剿灭李海青部队,结果熙洽部队的无线电并无通联导致错失战机,在日军协助攻入农安镇时,李海青部队已撤离。在此役后日军不再让熙洽接触军事业务,把他送入满州国政府中枢担任文官。
1934年起,熙洽出任满州国财政部大臣,1935年5月21日转任宫内府大臣。[5]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满洲国在苏联的攻击之下瓦解,熙洽也被苏联红军逮捕,解押到苏联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正值韩战,原在辽宁省抚顺市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暂时迁往哈尔滨,1952年才迁回抚顺,所以熙洽就在迁至哈尔滨战犯管理所后不久病死。[6][7]。嫡妻汪氏汪文庆之女,继妻张氏,张书绅之女。四子熙轮奂,熙宏毅,熙麟养,熙钟泰。
世系
另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爱新觉罗宗谱》丁册,7220-7339页。
- ^ 中共及抗联重要活动,人民网. [2014-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 唐德刚著、张学良口述. 《張學良口述歷史》 初版. 台北: 远流出版. 2009-03-01.
- ^ “満州政府の阁员 昨日正式に発表”‘东京朝日新闻’昭和7年(1932年)3月11日。
- ^ “郑総理辞表を捧呈 张景恵氏に大命降下”‘东京朝日新闻’昭和15年(1935年)5月22日夕刊。
- ^ 中国改造日本战犯纪实:中国法官没判决一个人死刑,中华网,2014-08-12.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 ^ 东北讲武堂走出熙洽:街头混混成了少帅老师. 2012-08-3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