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后

牧神的午后》(法语:L'Après-midi d'un faune)为法国诗人斯特凡·马拉梅的诗作,为他其中一首广为人知的作品,也是法国文学象征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法国诗人、散文家哲学家瓦勒里视此诗为法国文学诗上最伟大的诗作。[1]

马奈为《牧神的午后》所画的卷头插画
被画成牧神的马拉梅,刊于法国文艺杂志《今天的人》(Les hommes d'aujourd'hui),1887年

背景与内容

此诗的最初版本于1865年(马拉梅在1865年6月写信给亨利·卡扎利(Henri Cazalis)时首次提到此诗)至1867年期间写成,终稿于1876年出版。诗歌描述了古罗马神话牧神法翁刚从午睡中苏醒过来的感官经验,他以梦一样的呓语详述早晨与几名宁芙相遇的经过,整段独白俨如梦呓。

马拉梅的诗作以晦涩难懂见称,同时亦有种迷濛的美,《牧神的午后》一诗正好传达了这种似真非真,如梦如幻的美感。[2]主角牧神在诗中一再歌颂仙女,以及与她们相处的每一刻,但最后醒来发现孑然一人,只能慨叹“别了,仙女们;我还会看见你们化成的影”。[3]

对后世的影响

《牧神的午后》启发了法国作曲家德布西创作《牧神的午后前奏曲》(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亦启发了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杰罗姆·罗宾斯提姆·拉殊顿(Tim Rushton)编导同名的芭蕾舞作品。德布西的前奏曲与尼金斯基所编的《牧神的午后》芭蕾舞对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发展影响深远。

资料来源

  1. ^ Weinfield, Henry. Stephane Mallarme, Collected Poems. Translated with commentary. 199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nline version at GoogleBook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多情的散步:法国象征派诗选》(1992年):14页、243页。
  3. ^ 《多情的散步:法国象征派诗选》(1992年):293页。

参考书籍

  • 魏尔伦、兰波、马拉美着;飞白、小跃译(1992年):《多情的散步:法国象征派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 9787505904651
  • Hendrik Lücke: Mallarmé - Debussy. Eine vergleichende Studie zur Kunstanschauung am Beispiel von „L'Après-midi d'un Faune“. (= Studien zur Musikwissenschaft, Bd. 4). Dr. Kovac, Hamburg 2005, ISBN 3-8300-1685-9.